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改委:“化肥直补”在酝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11:25 新华网

  三夏时节,辛劳的农民一边分享着夏粮丰收的喜悦一边犯愁:不断飙升的农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民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利好。尽管从去年以来有关部门采取了限价等多项措施,平抑农资价格,同时,在用电、运输、税收、淡季储备贴息等方面给予优惠,但对广大农民而言,“高高在上”的农资价格与他们的消费需求仍有距离。近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对农民实行“化肥直补”政策。

  诸多因素拉动农资价格上涨

  从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际市场肥价持续大幅上涨、国内用肥需求增加和化肥生产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居高不下。据农业部门对全国160个物价信息网点县调查,今年一二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些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以尿素为例,过去,每吨尿素的国际市场价为150美元,现在涨到了270美元。

  另据有关部门对四五十家化肥生产企业的调查,由于源头产品如石油、煤炭、电力、运输价格迅猛上涨等原因,每吨尿素要增加600元的生产成本,因此,大多数化肥生产企业纷纷把涨价作为消化巨额成本的手段。

  同时,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出台及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面积扩大,农资需求相应增加,也成为拉升农资价格的重要因素。

  多头并举,抑制农资价格上扬

  针对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化肥生产流通、稳定化肥市场价格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的影响。

  首先,在扶植生产、促进供求平衡方面,一是抓好化肥生产用煤、电、油、天然气等原材料的供应,对化肥生产用气、用电实行优惠价格;对尿素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50%的政策,并对国产磷酸二铵每吨补贴100元;二是促进流通,增加化肥用煤和化肥产品的铁路运输计划,并免收铁路建设基金,对化肥铁路运输实行优惠运价(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运费50多亿元);三是加强储备,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建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四是控制出口,对尿素、磷酸二铵等主要化肥品种暂停出口退税,对尿素出口按不同季节分别征收15%~30%的季节性关税,严格控制补贴生产的化肥资源外流;五是加强监管,对尿素等化肥出厂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最高限价,对批发和零售环节按照从紧从严的原则规定进销差率、批零差率,对无烟块煤价格实行干预措施,控制化肥生产用煤价格过度上涨,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化肥价格违法行为。

  述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促进了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的化肥产量比2003年增长了15.2%,今年1月~4月化肥产量同比又增长10%;同时,进口增加,出口明显减少,今年1月~5月化肥进口同比增长20.1%,化肥出口下降18%,其中尿素出口下降27.6%,春耕化肥供应量增加。此外,企业库存增加,化肥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受到抑制,从去年4季度以来,化肥价格涨势明显趋缓,预计今年化肥供应可望实现基本平衡,化肥市场价格再度大幅上涨的可能较小。

  市场呼唤长效机制 直补政策有望出台

  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农资、水资源价格处一位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为抑制农资价格上涨,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是所有一切能想到的办法和可利用的政策手段都用上了。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化肥作为农产品的投入品,它的上游产品如煤、电、运等是完全市场化的,它的后续产品也是放开的,只有中间产品的价格是以大量政策性支撑作背景实行管制,这就决定了这种“管制”在时间和范围上的局限性。比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诸多对化肥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仍不足以抵挡原材料涨价的幅度;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农民并没有直接享受到其中的实惠。因此,探索创新农资补贴机制,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成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呼声。有关专家认为,国家与其给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补贴,还不如直接补贴给农民。将“农资补贴”直补给终端环节———种粮农民,可以按照涨价部分补贴给农民。这样做,一是环节少,操作简便,便于监督;二是成本低,可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让农民看到真金白银的实惠,进一步调动种粮积极性。

  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正在抓紧研究改革化肥价格管理体制等问题,有关放开化肥价格、对农民实行化肥直补的政策和实施办法正在前期调研和酝酿之中,预计不久的将来,这项惠农政策将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编辑:汤延涓)(责任编辑:周庚虎)(来源:半月谈/新华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