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挑战新“天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10:31 解放日报

  由世界顶级大发明家爱迪生创办的美国《科学》杂志,今年迎来了创刊125周年。这样一家世界顶尖、影响很大的科学刊物的125周年庆典,“场面”似乎很小,既不开会,也不讲话,只是邀集各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今年7月1日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提出了125个挑战目前全球科学界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这125个新“天问”,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关注和震动。

  在《科学》杂志所提的125个“天问”中,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问题最多。比如,人类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人类的基因只有大约2.5万个,远少于早先的预期?基因变异和人类健康的联系有多紧密?人类的寿命能延长到多久?什么在控制器官再生?皮肤细胞如何能变成神经细胞?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又比如,地球上的生命从何时何地开始兴起?是什么基因变异使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记忆是如何存储和恢复的?如何将海量的生物信息数据综合成生命活动的图景?等等。《科学》杂志编委会特别强调,在125个问题中有25个问题最为醒目,而且有望在不久将来得到解决。这25个问题涉及的范围从宇宙构成、地球演化、生命起源直到人类自身。

  显然,与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提出的“天问”相比,新“天问”提出的这些问题,反映了人类认识大自然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以及科学研究的长足进步。破解125个新“天问”,关系到人类科学技术的新飞跃、新突破。全球在呼唤挑战新“天问”的大科学家———21世纪的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中国科学界如何回应这个挑战?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的特点是,周期长、出成果慢。一般没有5年、10年的“冷板凳”,要想出成果、特别是出原创性成果,谈何容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7年没出过一篇论文,仍然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尊重,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并因此获得菲尔兹特别奖。据了解,即使在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几百位科学家中,也只有一部分科学家在诸如《科学》、《自然》、《物理评论》这些世界学术顶尖的杂志上发表过论文。

  反观我国,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机构,对老师和科研人员的考核一般都实行工作业绩量化考核制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在相应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拿国家多少万元的科研经费,等等。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考核方式,助长了科研工作的浮躁风气,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术腐败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弱。过去,是最好的学生学数学、学物理,现在即使是很有理科天赋的学生也都奔计算机、经贸、法律、财会等实用学科去了。有的在全国理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也不报考基础理科专业。重实用、重实惠,轻基础、轻追求等风气的形成,使我国科学界在当代挑战新“天问”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落伍了,以至于难以出现世界重量级的大科学家。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段精彩的话:“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向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今天,我们确实需要有这样一批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宁”的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刻苦钻研,不畏清苦孤寂,通过挑战新“天问”,一步步向世界级大科学家的目标不断攀登。

  周瑞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