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弥陀巷,今昔文星两相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12:53 今日扬州

  炎夏的晌午,记者从绿阴遮蔽的盐阜路,拐进久负盛名的弥陀巷。凝望白灰粉刷的巷壁,青砖隐约可见,岁月的痕迹渐次清晰起来。

  人文景点可圈可点

  扬州文史专家顾一平在《弥陀巷琐记》中写道,“弥陀巷巷址原为天宁寺的弥陀殿,
明嘉靖年间,拆建新城后,改建弥陀寺院,因称弥陀巷”。

  弥陀巷长不过300米,宽不过2米,然而,历史上却住过许多名人学者,留下许多可圈可点的人文景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就居住于此,他的故居“朱草诗林”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紧靠罗聘故居有一花园,名“沈氏园”,解放初,此处曾设苏北血防专科医院。上世纪60年代,此处先后改设市卫生局、市防疫站和市人民医院。弥陀巷中段西面,昔日住着诗人吴召封。在巷子南段,曾有一座徽旌德会馆,内有戏台,解放前是地下党工作者联络点。历史上,弥陀巷内共有8口水井,目前尚存4口。

  年逾古稀居安思危

  经彩衣街社区工作人员马春霞指引,在弥陀巷23号,记者见到74岁的王廉、75岁的孙国阳夫妇。两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师,他们宽厚谦让,主动放弃多次分房的机会,在巷内大杂院里生活了半个世纪。百年老屋墙体斑驳,写字台上一幅“居安思危”,让记者读懂了老人的心境。

  家住名巷,王老很自豪。1985年至1990年,他曾参加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打开“朱草诗林”锈迹斑斑的大锁,感受罗聘清贫的生活,王老说,如今的文化人比之“八怪”,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这条巷子里,王老夫妻深为男女老幼尊重,大家见到他们都会远远打招呼。王老说,他和老伴的生活就像巷内环境,越来越好。前不久,王老向社区递交了一份小巷环境整治建议,其中一条就是修复罗聘故居“朱草诗林”。(记者张庆萍)(来源:扬州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