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至关注:楼巴变身公交 诸多难题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15: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相关规定正在送审,政策层面及房产商与公交公司利益关系需协调

  本报记者 谢孝国 余颖实习生 廖杰华 陈琳7月1日,争议多时的洛溪大桥正式停止收费,五天后,多辆往返广州、番禺的楼巴被禁行于此。这让一直因无“出生证”而归宿难定的楼巴,再次成为公众观注的焦点。虽然《广州市住宅小区客运管理规定》正在送审中,但这个“规定”数年前就已孕育腹中,前日市交委主要负责人一句“楼巴公交化暂时难以
实现”,再次将“生产”日期锁在不确定上……

  八百楼巴大多无证经营

  目前广州市大约有800辆楼巴,100多条线路,日发5000多班次,其中大多数是无证营运,这些无证楼巴是如何“出生”的?据了解,广州第一辆楼巴是从丽江花园开出的,很快陆续为后起的番禺和天河等地新楼盘所效仿,楼巴成了郊区楼盘开盘的首备选项。但是,按照有关规定,1万人以上的商住小区要同步建设公交站场,同时公交车进入小区,但不少小区却没有同步配置公交站场。交管部门对此解释为:当初开发商违规所致。一位多年经营楼巴的负责人却认为,当初开发商组建楼巴,固然是为了配合房地产的发展,方便业主看房,但是小区建成后,市政部门的交通配套措施并没有相应地跟上来。原广州一汽的一位老公交更直白地告诉记者,当时广州市规划部门并没有严格要求开发商配套公交设施,而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公交建设的中心在市区,事实上也没有财力顾及到郊区的新开小区。因此,楼巴的“无证”出生,不能一言蔽之:非法!现在收编也好,取消也罢,尊重“历史”,才可能让各方气顺。

  楼巴是承诺该不该坚持

  而如今,楼巴成了郊区楼盘业主出行的重要工具。但是楼巴的经营者们却开始纷纷喊苦。一些人坦言,开发商当初承诺开通楼巴就是为了卖楼,但现在不少楼盘的房已经卖完,楼巴的亏损也就显山露水了,而这时,开发商的赚钱使命也完成了,当初的承诺要不要坚持?坚持就意味着亏损。当2003年广州市交委首次提出要收编楼巴时,最高兴的就是开发商,然而事过两年,政府收编迟迟未见动静,其中症结就是:政府会白白地为开发商的承诺埋单?而开发商也同样担心:将来纳入公交化的楼巴,如果与自己当初的承诺相距甚远,业主会不会答应?广州市交委曾对媒体透露:将充分考虑当初楼巴经营的特殊性,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问题是,接手的公交公司不可能不算经济账,不可能像先前的楼巴经营者那样宁愿亏损也要满足业主要求,因为公交公司并没有分享楼巴的额外利润———开发商卖楼的赚头。

  楼巴公交化可否特殊点

  事实上,开发商在与公交公司的交涉中也明白这一点。丽江花园车队经营部经理郑乃亮曾与市内几家公司交手,但至今未定花落谁家。前日他感叹地告诉记者,这里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相当复杂!首先涉及到一个跨区客运的问题———番禺的大部分楼巴整日往返于广州市区和番禺区,楼巴的运营和管理,到底是划分给广州市区的公交系统呢,还是番禺区公交系统呢;其次,楼巴普遍都属于郊区线,公交公司在考虑营运的成本和收益上肯定会更加慎重。前者涉及政策问题,倒容易解决,但后者才是目前楼巴公交化中的困境和利益纠葛所在。郑乃亮坦承,任何一家公交公司接手丽江楼巴车队后,他们都希望其按照以往的楼巴性质去做,以保证业主们的利益,延续以前大站快巴只上不下的特点,以及优惠的票制措施。但是由于公交系统必须考虑其营运成本,因此票制能否做到与丽江车队一样优惠很难说,而且物价部门在价格审批上也是一道关卡。在营运线路上,公交部门也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办法,可能不再延续以前楼巴的营运路线。市内一家公交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公司正在谈判的一家楼巴车队,要想进入至少要再投入30到40台新车,这笔大账将来能不能赚回,需综合考虑经营成本后再作决定。

  烫手山芋也是潜在“肥肉”

  去年,广州市交委曾表示,收编的楼巴线路将实行招投标,并特地申明,能参加投标的不光是有资质的公交公司,现在楼巴经营的开发商及其所属或非属的物业公司也可以参加竞投,甚至楼巴车队也可以和运输公司签定包车合同,经管理部门同意,挂牌营运。但是,不管谁接手楼巴,都会按照市场的规则出牌,而目前管理部门制定规则的目的只是将楼巴纳入统一管理,而未能考虑楼盘特殊的生存背景以在政策上给予经营者某种补偿。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余志教授说,一切都应该以民众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如果有人愿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却出现亏本的,政府在政策上予以补偿,这也符合公交优先发展的原则。事实上,对公交公司而言,楼巴也不完全是一个烫手的热山芋,楼巴所拥有的固定客源和线路,在目前广州公交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也是各公交公司紧盯的一块潜在“肥肉”,也就是说,公交公司在竞逐楼巴上,也有利益妥协的空间。而开发商有“言”在先,事实上也因楼巴经营而利益先得,因此在楼巴出手上,对业主和接盘者的利益补偿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楼巴何去何从,管理部门以大众公交的普通规则来规范,恐难凑效;而经营者和消费者,坚守市场规则,恐也难走在一起。这就需要各方在利益均衡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共谋市民出行的“长治久安”。楼巴是许多人出行的重要工具(Robby/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