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小学只招党政干部子女入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01:40 央视焦点访谈 |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9日播出:为谁办学,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敬一丹: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一年一度的新学年招生工作正在进行,很多新生家长都知道在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以后,小学新生的入学原则就被规定为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这是普及义务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就在前几天,在河北省东关县实验小学招生中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解说: 河北省东关县的实验小学是全县最好的小学,学校的教师里有一半老师是高级教师,这样的师资很是令人向往。 6月20日,学校贴出了今年新的招生简章,住在实验小学对面近百十米的石爱丽兴冲冲地带着孩子去报名,但看了新的招生简章后傻眼了,今年和去年的章程不一样了。 石爱丽 东关东街村村民: 报名我就领着孩子来了,(招生简章)就说光要在编的,父母都上班的,干部的孩子,一听咱也不上班,他爸爸一个人上班,我说娘啊,我还说我闺女,小燕子你看你去年要是学习好,我也不让你上一年学前班,我们孩子小,功课太深,等了一年。 主持人: 结果等完了进不去了。 石爱丽: 我把孩子还骂了一顿。(家长)还有一个哭的。 主持人: 有一个哭的。 石爱丽: 对,他全部都是农业(户口)。 解说: 新的《招生简章》规定,招生条件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为了保证新章程贯彻实施的力度,从学校到文教局还采取了配套措施,学校把关,在报名时不但要户口本,还要一件奇怪的东西,干部的编制政员件,谨防假冒。如此周密部署,目的很简单,就是周围市教区里平头百姓的孩子们挡在门外,那么我们在目睹这奇怪的招生简章时,就不能不想问一下,这样的主意是谁出的呢? 主持人: 这份《招生简章》是怎么起草出来的呢? 霍树凯 东关县实验小学校长: 有的事我不清楚,不好回答了。 记者: 做这个决定你参与了吗? 王忠良 东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我没有参与。 记者: 你们参加的是哪儿召开的招生会?你连开会的召集人都忘了? 霍树凯: 就是文教局开的一个招生会。 解说: 校长的欲言又止,仿佛隐藏着一种无奈,从他闪烁其词中,我们捕捉到三个字“文教局”,于是我们又来到“文教局”,果然有新发现,“文教局”给这样的招生发过“红头文件”。 记者: 招生的任务就是这份文件吗? 刘希丙 东光县文教局普教股股长: 是。 记者: 当时下达给学校的时候,这是“红头文件”吗? 刘希丙: 是,“红头文件”。 记者: 局里的正式行文,编了号? 刘希丙: 对。 记者: 这里面可能跟实验小学有关系的,就是这几行字。今年实验小学拟招收四个班,招生原则上只限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子女,当时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是咱们从教育局提出来的? 刘希丙: 我提的。 记者: 你提的?出于一种什么考虑呢? 刘希丙: 当时我怎么考虑的呢,一个是从班级容量上,摸底以后考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子女正是在180人上下。 记者: 用划线的办法,把其他成分的孩子划出去,这个想法当时请示局领导了吗? 刘希丙: 没有请示。 记者: 改变招生范围,这个在一个教育局里是不是一件大事? 刘希丙: 我起早完以后,我先起早,我写完了以后,给领导看了,过目了。 记者: 领导过目了?领导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刘希丙: 对。 记者: 当时这个主意写到了文件里以后,你看过吗? 崔立国 东光县文教局局长: 我看过。 记者: 当时你同意了? 崔立国: 因为我对这个情况不太了解,我错误地认为这个文件对了。 记者: 你认为这个办法想得好。 崔立国: 因为我过去学习知识不够,业务知识掌握得不精。 解说: 文教局不仅发了文件,还有保证措施,把录取通知书发放权收到了局里。 记者: 实验小学新生入学通知书,报文教局审核盖章。按照这份文件来讲,就是把这个小学最好的小学的招生权最后是批准权拿到了县文教局? 刘希丙: 对。 解说: 上有文件,下有措施,这个新规定就这样出台了,招生简章贴出去后,周边的百姓们怎么看呢? 学生家长: 俺们意见可挺大了。 记者: 为什么呢? 学生家长: 孩子上不上学。 记者: 大伙全都不满。 东光县农街村村民: 嗯,绝对不满意。党政机关的干部的孩子能上学,我们农民的孩子就不可以上学,我觉得这是对农民的不公。 李洪冒 东光县东街村党支部书记: 好像民心不大服。心里不服,认为就近上不了学,比较好的学校去不了,产生了对立面。 石爱丽: 老百姓着急,有意见很大,农民的孩子上不起学。你这个楼房没有老百姓,怎么盖起这个大楼来?我也说这个话来,你光叫干部、当官的孩子上好学,老百姓的孩子并不是说都学习不行,肯定也有人才。有的父母都不认字,有的孩子也照样考上名牌大学。一个是着急,二一个不知道上级领导怎么商量的,看法咱就不知道了。 解说: 东光县实验小学这种新的招生方法着实让群众不解。那么,县文教局的领导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刘希丙: 再早,实验小学它对口是为这伙人(干部)服务的,这是最早的,我有这么一个偏见。 记者: 当初办的时候就是瞄准了党政机关? 刘希丙: 这是我这么认为的。 记者: 现在是不是在县财政拿钱来办这个小学,就这一所? 刘希丙: 对。 记者: 首先考虑的是保证机关干部子女入学。 崔立国: 作为我来说,我错误地理解实验小学因为是县财政开支,所以招收这部分人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 解说: 首先弄清的一点是,这个决定的产生是因为决策人认为,县财政拿钱办了好学校,就应该为县里的干部服务。听到这个说法我们先是有点害怕,害怕的是,如果这种想法推而广之,如果县财政再拿钱修了路怎么办呢?该给谁走? 接下来我们又产生疑问,县财政又不会印钞票,它的钱是哪来的呢?下面的法律问题可能有些人还没想到,但我们不能不关心。 记者: 义务教育的对象把他划成三六九等,只限于招党政干部的孩子,这种做法和《义务教育法》相符吗? 崔立国: 这个没有考虑到,失误就失误在这方面了。 记者: 知道作为文教局也是县政府的一个组成的职能部门,它所发布的任何文件,也就是行政许可,它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才是合法的行政许可,对于这一点清楚吗? 崔立国: 这点清楚,但是掌握起来疏忽了。 解说: 这样的做法在侵害了适龄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同时,还伤害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感情。 记者: 您是孩子家长吗? 崔树凯: 对。 记者: 我说一句老伯性最通俗的话,叫做将心比心。如果你的孩子是小学该入学的时候,你周围有好学校,但是因为你的职业,你的孩子就进不去,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你怎么想? 崔树凯: 我心里绝对是不是滋味。 记者: 如果孩子回来问你一句,咱们家就住在实验小学对面,为什么我就不能进实验小学?你要是农民的话,你怎么回答他? 崔树凯: 我得问问实验小学,为什么不让孩子去? 记者: 你也心里愤愤不平。 解说: 最后,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政府形象。任何政府的形象都是靠为百姓服务的好坏确立的。那么,这样一张招生简章会给我们政府的形象带来什么影响?决策者们想过吗? 记者: 当划定这么一条线的时候,想没有想到过如果县里最好的一个学校里面招的全是干部职工子女,老百姓会不会因为这个产生对政府的不满? 崔立国: 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及时披露,造成事实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记者: 你们事先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吗? 崔立国: 原来有点考虑,但是没有上升到这么高的地位认识。 解说: 索性的是,这份简章贴出的第三天,地方新闻媒体就进行了披露,县里及时纠正了这个荒唐的做法。据了解,东光县对负有责任的县文教局长和实验小学校长也给予了行政处分。 周培芹 东光县副县长: 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受到保护,在此我也得说负有责任,只能说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咱们老百姓表示歉意。 解说: 中央早就提出过“群众利益无小事”,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的干部又为群众考虑了多少呢? 记者: 原来这些普通百姓的孩子,今年该入学的,让他们上哪儿? 崔立国: 在这方面我没有考虑,只考虑是四个班200人,光考虑这个数了,其他都没考虑。 主持人: 孩子上学的事总是牵动着千家万户。前不久,《焦点访谈》节目曾经关注过“校中校”的问题,如果说校中校的问题暴露的是一些的地方教育资源向金钱的倾斜,那么今天的节目所暴露的就是当地的教育资源向权利的倾斜,这样的做法还怎么体现教育的公平呢?孩子遭遇教育的不公是起跑线上的不公,而保证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和谐。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