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真正好作家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09:29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陈熙涵

      获悉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去世的消息,记者采访了几位作家及其生前好友,听他们讲述了先生的点滴往事。

      范小青:他是个外冷内热的人

      昨天上午,记者致电作家范小青,这位陆文夫的学生陪伴他走完了最后的一段日子。范小青说,陆文夫是一个外冷内热、练达又睿智的人,他以自己作品中的真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敬意。陆先生受病痛困扰很长时间,去年就住过院,出院后到今年春节前后又
一次进了医院。即使这样,《苏州杂志》的稿件,他在病床上每一篇都看。陆文夫在姑苏城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座灵秀的城市有着浓厚的感情。他还开了间酒楼,名为“老苏州茶酒楼”,在十全街上。陆文夫亲撰广告,曰:“小店一爿,呒啥花头。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人们把他的酒楼称为“可吃的苏州杂志”。当年,一部中篇小说《美食家》,使陆文夫“会吃”的名声远播文坛内外,而陆文夫好喝酒、酒量大、酒龄长,而且写作时酒不离口也是出了名的。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必喝酒,没菜也喝酒。一次他因病就医,医生劝他戒酒或少喝点,他显得很为难。医生有些气急地问他是要命还是要酒?他沉思了一会反复琢磨着:“不要命不行,还有小说没写完呢?不要酒也不行,没酒活着无情趣。”于是他来了个折中的两全其美答案:“我既要命,但也要酒。”医生听了哭笑不得,两手一摊,任他去罢。

      黄恽:听他说话有如坐春风之感

      现为《苏州杂志》编辑的黄恽对记者说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1999年黄恽下岗了,出于长期对文学的痴心,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陆文夫写了封信,还附上了自己的作品,表示希望能去《苏州杂志》当编辑。陆文夫看了黄恽的作品后辗转托人找到黄恽,请他加盟。黄恽回忆说,陆文夫晚年花了很多心血在《苏州杂志》上,这本杂志1988年12月在他手上创刊,到今年6月15日正好满一百期,陆文夫自始至终亲自编稿看样。黄恽说,前几年陆文夫因为肺气肿等疾病已经要坐轮椅了,每次到杂志社开会,下轮椅后要走十几步,他就已经喘得不行,得休息好一阵子才能说话。作为一个著名作家,陆文夫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听他聊天,有如坐春风之感。

      叶兆言:他是第一个逃出封闭环境的人

      著名作家叶兆言说,对陆文夫的去世,他既感到意外也在意料之中。陆文夫是他父亲的好友,在他童年记忆中,陆文夫像叔叔一样熟悉亲切。在叶兆言的记忆中,高晓声和陆文夫是最为聪明的,但陆文夫的动手能力更强,跟这时代也毫不脱节,可能是他年轻时做过工人的缘故吧,年纪很大的时候还能自己动手修理笔记本电脑,朋友中曾经有过一比,假如把一批像他这样年纪的作家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陆文夫肯定是第一个想办法动手逃出来的人。陆文夫是一个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很严格的作家,叶兆言说,自己在写作中时常会想到这位“叔叔”,会想如果写得不好,陆文夫又会怎么想自己。

      王蒙:他在我们这一代作家中很出色

      著名作家王蒙听到陆文夫去世的消息后对记者说,陆文夫是我们这一代作家中很出色的人物,是一位富有地方特色和个人风格的重要作家,而且为人也很好,很诚恳,说话做事很有分寸,与他相处会觉得很愉快。王蒙说,陆文夫的去世,他很难过。

      陆文夫曾经说过,“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他身前曾经有妙论,说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曰自然的死,二曰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指有些作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却不然,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却正在或已经死去。如今乘鹤西去的陆文夫先生应该非常坦然,他留给我们一个真正的好作家的背影,让我们祝他一路好走。

      陆文夫生平

      陆文夫生于1928年3月,江苏泰兴人。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赴苏北解放区。翌年随军渡江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195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56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引起社会瞩目。饮誉文坛的《献身》、《小贩世家》、《围墙》分获第1、3、6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美食家》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陆文夫的小说大都描写闾巷中的凡人小事,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富有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