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基地阴霾警惕全球恐怖活动“基地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14:10 海峡都市报

  N北京品一(资深国际关系及反恐怖专家)

  “7·7”伦敦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基地”组织的活动能力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2001年“9·11”事件之前,“基地”组织和本·拉登这样的名字还只出现在各国情报机构的文件和反恐专家口中,而今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政府首脑到贩夫走卒,“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已经近乎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一种恐怖主
义活动的新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那就是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基地化”。

  “花开满天下”

  本·拉登所宣扬的极端主义思想随着当年曾在“基地”组织受训的年轻人进一步散播到世界各地。

  上个世纪末以来,以本·拉登等为代表的活动于阿富汗的伊斯兰“圣战”战士,不满于美国的中东和阿拉伯政策以及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霸权政策,以“基地”组织的名义在世界各地发动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令纽约世贸双子塔轰然倒地、五角大楼失去一角的“9·11”事件。此后,美国发动了针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基地”组织遭到沉重打击,本·拉登不知所终。

  但是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地”组织这样的极端恐怖组织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相反,却帮助本·拉登成为一名在少数拥有极端宗教思想的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基地”组织虽然被美军打散了,但是本·拉登所宣扬的极端主义思想却随着当年曾在“基地”组织受训的年轻人进一步散播到世界各地。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无疑为“基地”组织仇视美国、渴望以暴力手段复兴其极端思想提供了最有力的注脚和证明。一些原本对其思想信仰持怀疑态度的普通民众也逐渐由同情而信仰而沉迷。此后,先是伊拉克在萨达姆政权倒台后,出现了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圣战”组织,在伊全境不断制造针对驻伊联军的恐怖袭击;接着是“3·11”马德里爆炸案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亲美的阿斯纳尔政府在大选中失利下台;随后年初以来伊拉克和阿富汗相继出现反美恐怖袭击的高潮;直到7月7日伦敦发生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恐怖爆炸袭击。在此期间,以“基地”组织及其各类分支机构为名的恐怖组织、宣传网站不断出现,各种小规模的恐怖活动也时有发生,这其中,不乏与“基地”组织有直接联系的恐怖组织,但也有相当部分则是那些同情、认同“基地”组织极端思想的极端分子所为,“基地”组织的极端思想也逐渐由当年为培训人员而拼凑起来的教义,而逐渐系统化、抽象化,成为了相当一部分极端主义者的思想信仰。

  基地旗帜泛化、神化

  最大的可能就是信奉“基地”组织极端信仰的恐怖组织,以“基地”为名各自为战。

  各地极端恐怖组织在思想上“基地”化的同时,在组织结构上也逐渐“基地”化。一方面,“基地”组织已经成为了当前极端恐怖组织的旗帜,出现了被泛化、神化的趋势,大大小小信奉“基地”组织所宣扬的极端思想的恐怖组织纷纷打出了“基地”组织驻当地分支机构的旗号开展活动。既为自己壮了胆,也为真正的“基地”组织壮大了声势。这其中最著名的就该算是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圣战组织”了,尽管扎卡维确有在“基地”组织受训的经历,但他所领导的组织与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到底关系如何,是否直接听命于拉登却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最大的可能就是信奉“基地”组织极端信仰的恐怖组织,以“基地”为名各自为战。另一方面,也应当承认,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的确利用现代化的通信、交通、金融网络建立起一套分布广泛的恐怖主义组织网络,成功地渗透到西方世界并实施了大规模恐怖袭击,这一套组织模式和网络也成为当前各网络组织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依样画葫芦”

  “基地”组织这一套恐怖袭击方式、方法已经广为人知并且屡试不爽。

  在国际互联网和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基地”组织实施恐怖袭击的方式、手法、特点也变得尽人皆知,这不但使各国的反恐机构和普通民众便于打击、识别,也使全球各地的恐怖主义组织和恐怖分子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和掌握。据《泰晤士报》报道,此次英国的四起恐怖爆炸袭击很可能是一人所为,这就使人们不得不发出疑问,这到底是“基地”组织利用其惯常手法所为还是其他恐怖分子的模仿之作呢?其实,是老师还是学生干的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地”组织这一套恐怖袭击方式、方法已经广为人知并且屡试不爽,这种恐怖袭击方式的“基地”化才是最可怕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