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消费是巨人生产是侏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3:51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袁春秋

  编者按山东是全国有名的“喝茶大省”,每年大约喝掉4万多吨茶叶,是全国赫赫有名的茶叶主销区,由此“喝”出了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全省的茶园面积仅有25万亩左右,不及浙江的一个重点产茶县的面积,总产量仅有4000余吨,仅占山东茶消耗量的10%。背靠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又拥有12
0万亩的巨大发展空间,鲁茶为何长期处在“消费是巨人,生产是侏儒”的尴尬境地。

  “山东人大傻瓜,净喝茉莉花”

  “山东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喝茶大省’,却也是不折不扣的‘产茶小省’。我省全部茶叶的栽培面积还不及浙江的一个重点产茶县的面积,每年4000吨的总产量不到全省总销量的十分之一。”在日照参加第三届国际茶博览会的省果茶技术指导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段家祥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东地处北方,自古不产茶叶。自1966年开始,我国实施了“南茶北引”工程,山东省在经历了引种、发展、回落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近些年又呈现出面积扩大、质量提高、效益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茶叶生产区域也由日照、临沂、青岛三市的部分县、市、区扩大到胶东半岛的威海、泰沂山区的泰安、潍坊等地。目前,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5万亩左右,茶叶年产量4000吨左右,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全省每年多达4万吨的茶叶消耗量。

  在鲁茶无法满足山东茶叶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南方茶便蜂拥而来,以济南市场为中心抢占了山东近九成的市场,并由此造就了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济南茶叶批发市场:2004年茶叶交易量达80万担,交易额达13亿元,被茶界权威人士称为中国茶市的“晴雨表”。除了鲁茶无法满足山东市场需求外,山东人有爱喝花茶的传统,再加上过去由于对绿茶缺乏宣传,人们对绿茶不熟悉,致使南方茶占据山东近九成茶叶市场。“山东人大傻瓜,净喝茉莉花”的说法也就由此在南方茶商中流传。

  近年来,喝绿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保健方式。受此影响,昔日习惯喝花茶的山东人也开始改喝绿茶。受此影响日照、青岛崂山等地绿茶开始火遍北方市场,如日照市岚山区的雪青茶、莒县的浮来青茶、胶南市的海青锋茶、莒南县的玉芽茶等价高且供不应求。而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济南茶博会拍卖会上,来自日照“江北绿茶第一镇”巨峰镇的“圣谷山”茶与来自浙江的龙井等名茶同台竞技。结果,100克“圣谷山”茶拍出了2.6万元的高价,这充分显示了日照绿茶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001年济南首届茶博会开幕时,整个济南茶叶市场大部分都是来自浙江、福建等地的南方茶叶专卖店,山东本地生产的绿茶在市场则很难见到踪影。而如今,日照等山东产的绿茶已经成了济南茶叶市场上的亮点。不仅专卖店已经大大增加,连一些南方茶叶专卖店都开始兼售日照茶。”日照市东港区茶叶局夏国明局长说。

  山东绿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又背靠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为什么至今还面临着“消费是巨人,生产是侏儒”的尴尬?是绿茶种植的发展空间不足吗?“鲁茶既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又有广阔的种植空间。”段家祥明确告诉记者,山东具有广阔的茶叶发展空间,全省适合茶叶种植的土地面积有150万亩,其中日照东港区的宜茶面积就达28万亩,而目前全省茶园面积仅有25万亩左右。

  “品牌多而不响,难以形成合力;产业化水平低,低层次竞争激烈;专业人才匮乏,科技含量不高,是鲁茶没有快速长大的根本原因。”段家祥说。

  “不知名从何来,第一由谁确认”

  山东茶叶品牌漫天飞,让人记住的却是极少部分。“目前,无论是在我省茶叶主产区,还是在茶叶销售市场,各生产厂家的茶叶包装上都印有‘中国名茶、江北第一茶’字样。真不知道,这名从何来,第一由谁确认。”在第三届中国(日照)国际茶博览会“茶叶发展高峰论坛”上,段家祥义正言辞地指出了困扰鲁茶发展的第一个弊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茶叶的国家,目前茶的产量仍约占世界的1/4,出口量约占世界茶贸易总量的1/6。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当前我国仍没有能拥有几个行销全国、享誉世界、真正过得硬的国际知名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茶叶出口大部分仍以散装原料茶为主,自有出口品牌、名牌少,竞争仍局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鲁成银在论坛上指出。

  鲁成银认为,目前我国的茶叶市场已进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时代,开始由创名优茶发展到创名牌茶。如今的消费者不仅看重茶叶的质量,而且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名牌茶的质量、历史、美感也越来越挑剔。日照绿茶由于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形成了“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特点,具有南方茶不可比拟的独特品质,现在已经逐渐取代花茶,成为山东人乃至北方人的首选。但以日照绿茶为代表的鲁茶要想建立起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首先要做的是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和标准化。

  “日照市是山东茶叶主产区,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5%和65%。可以这样说,日照绿茶就是山东绿茶的代表。日照市政府应该努力打造一个公共的品牌,这样一个大的品牌下,各个茶厂有自己的商标,因为只有统一品牌创出名牌才能把茶产业做大做强。”中国茶叶理事会理事长、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认为。

  品牌多而不响,难以形成合力。据初步统计,单纯日照东港区一个区就有20余种茶叶注册了品牌。针对茶叶品牌“杂而乱”容易带来的以次充优、同质异价等隐忧,日照市东港区等产茶区政府开始觉醒,千方百计地打造自己的茶叶品牌,形成领导市场的龙头。“日照东港区政府为了保护日照茶的品牌形象,专门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日照绿茶”的证明商标,制定《‘日照绿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凡是符合日照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条件的,才可使用日照茶商标。”日照市东港区茶叶局夏国明局长说。

  现在,东港区有15家规模较大的规范茶叶企业统一使用这一证明商标。有了自己的“金字招牌”,日照绿茶也逐渐登上了大雅之堂。北京老舍茶馆、张一元茶馆等知名茶馆茶舍都将日照绿茶列为指定用茶。去年以来,东港区就有600多公斤“北垛春”、“薄家口”等日照绿茶进入老舍茶馆。最近《“日照绿茶”地方标准》也通过了省专家组的审议,标志着日照市绿茶生产、加工、销售有了自己的标准,这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

  日照在打造自己绿茶品牌的同时,作为鲁茶的另一支主力军青岛崂山茶也不甘居其后。“以前大家都知道崂山绿茶好,于是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打着崂山绿茶的名义,争抢市场蛋糕。在崂山茶行情最好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加工厂遍地开花,仅崂山区就超过60家打着“崂山茶”的旗号。更有甚者,一些加工厂家竟购进外地廉价茶叶,经包装后当作崂山茶卖。”青岛市果茶站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损害了崂山茶的声誉。因此,重新注册崂山茶“证明商标”势在必行。

  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青岛崂山茶协会正在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崂山茶”证明商标,待崂山茶证明商标注册完成后,凡是符合崂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条件的,才可使用崂山茶商标。这可从根本上杜绝崂山茶品牌混乱的现状,同时也可使崂山茶对外形成合力,提高崂山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崂山茶“证明商标”申请已送达国家工商总局。

  “家家冒烟、户户炒茶”何时了

  随着山东茶叶快速在江北的快速崛起,一个新的问题也同时摆在了山东各产茶市、县、区政府的面前。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日照东港区、青岛崂山区、临沂莒南县等地,“家家冒烟、户户炒茶、人人卖茶”的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和经营随处可见。而在这种情况下,各自为政的小企业只能搞粗放式经营,在低层次、低水平上进行相互摧残的竞争,其结果是增加了茶叶的生产成本,加重了茶厂的负担,发展壮大的速度非常慢,甚至导致亏损。

  “分散的农户式管理经营已成为阻碍我省茶叶产业化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分散的农户式管理经营,茶叶的生产能力有限,标准化意识差,产品质量将难以保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进度。另外,一家一户托关系找门路直销或坐在家里等客户,虽然目前没有滞销困扰,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弱。更有甚者,因为没有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有时面对一个上千公斤的大订单却束手无措,只能挨家挨户去收购,这与现代化大生产显然极不相称。”段家祥忧心忡忡地说。

  谈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日照市东港区和岚山区政府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政府已经在着手解决“家家冒烟、户户炒茶、人人卖茶”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其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经营、主体开发”的原则,科学规划茶园开发区域,专门拿出土地条件好,水源条件好的向阳坡地发展茶叶;二是在产业政策上加大引导措施,完善茶叶科研生产体制,靠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茶叶生产加工,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三是按照“扶持茶厂就是扶持茶农”的思路,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茶农自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发展订单式生产,改变过去“家家炒茶、户户冒烟、人人卖茶”的局面。

  目前,日照市年加工茶叶在2吨以上的企业已达100余家,仅去年新建、扩建茶厂就有12处。茶叶加工企业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家炒茶、户户冒烟”的加工格局。但是这100余家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低,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其中年加工能力在300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100吨以上的仅有5家,剩余的企业大多数年加工能力在10吨以下。此外,日照绿茶虽然在内质和口味上略胜一筹,但其在加工工艺、茶品外形、产品包装上的不足给日照绿茶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带来不小的难度。

  “以日照绿茶目前的加工方式和包装工艺,很难打开国际市场,因为外国人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少喝功夫茶,只有袋装茶和茶饮料才会受到青睐。而日照市目前还没有茶厂加工茶饮料,袋装茶在市场上也很少见。”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封怀松处长分析说。看来,日照绿茶要最终形成茶叶种植、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全省茶叶人才凤毛麟角”

  “鲁茶要想实现茶叶的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战略,高素质的茶叶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鲁成银说。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山东省的茶园生产经营是以农户为主,由于多数茶农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上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在茶园管理上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效仿性,特别是部分茶农在农药品种的选择和使用上不合理,从而很难保证成品茶的安全。同时,山东的茶叶生产面临技术力量匮乏的危机,其中鲁茶的科学研究、质量鉴定、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非常缺乏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茶的开拓与发展。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高校有40余名茶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山东工作,再加上前临沂农校培养的40余名茶类专业的中专毕业生,全省共有茶叶专业技术人才80余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人中有九成以上的已经各奔东西,走上了其他工作岗位。”段家祥感慨地说。

  据段家祥介绍,在山东省原有的为数不多的茶叶专业培养机构中,现已基本上取消了茶叶专业,致使全省茶叶生产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面临断层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省内尚没有形成重视茶叶专业人才的氛围,而使本土在省外高校毕业的技术人员不愿回到山东,而是到了浙江、福建等南方省份,即使有个别毕业生回来了也纷纷转行、改行。

  目前,山东省从事茶叶技术研发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严重制约了山东茶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的科技升级。另外,茶业主管部门无处争取科研经费,更无行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已不能适应今天高科技时代的产业发展需要。如全省惟一的日照茶叶实验研究站就面临着没有科研经费、研究人员工资难以保障的尴尬处境。

  段家祥认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生产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新产品特别是名优产品的开发以及茶叶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一现状,确保山东茶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壮大技术队伍:一是政府可根据生产实际有计划的招考录用一批茶叶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二是龙头企业可采取招聘的方式,面向全国引进大学生和技术人员,努力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三是全省各级茶叶技术协会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人力资源,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有计划、有重点的对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村青年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尽快成为技术骨干,带动茶农致富。

  “鲁茶没有必要到南方抢市场”

  “鲁茶没有必要到南方抢市场,最现实的是抢回被南方茶抢夺的近九成的山东市场。”省果茶站副站长段家祥说,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产量上,山东茶都可称得上是北方之最,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特点,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在济南、青岛等地茶叶市场,一些广西、贵州等地所产茶叶,在冒充山东茶销售,因为这样每公斤茶叶可以多卖四五十元钱。

  据日照市东港区茶业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他们多次在济南市场上打假。通过他们在济南茶叶市场办事处的统计,前几年在济南茶叶市场经营绿茶的有600余家,仅假冒日照绿茶的就有400多家,其中以南方人居多。他们一年的销售量按市场营业额来计,几乎是日照市每年茶叶总产量的3倍。由此可见,日照绿茶从中损失了多少利益。

  看到山东的绿茶这么受欢迎,南方不少茶商感到难以理解,因为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南方很多具有上百年生产历史的老茶区面临的局面一直是茶叶供大于求,而只有39年茶叶生产历史的鲁茶这几年却一直是供不应求。尽管如此,许多南方茶商仍感到不服气,甚至还向山东茶商叫板:“在家门口叫得再响也没有用,有本事到南方比比,山东茶能在南方打败南方茶,那才叫真本事。”

  鲁茶有必要到南方市场,同浙江、福建等地的南方茶决一“雌雄”吗?省果茶站副站长段家祥认为,山东茶和南方茶相比,不管外观还是口感都不差,同样档次的茶叶,价格甚至比南方茶还高不少。但是由于山东茶产量有限,不到山东消费总量的10%,目前根本满足不了当地和北方市场供应,也就没有必要到南方和南方茶“决战”。

  “山东茶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必要去打南方市场,也占领不了南方市场。山东茶产量少,生产成本高,适合北方人口味,山东人均年消费350克茶叶,应该把市场重点放在山东,能够占领一半的本地茶叶市场就很了不起了。除山东之外,东三省及河北、北京等地也应该是今后开发的对象。在这些地方,市场容量很大,山东茶应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里才是山东茶和南方茶的主战场。”段家祥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