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军交给他发子弹 70年来他没跟人吐一个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5:16 都市快报

  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一处极不显眼的二层楼房里,住着一位八旬老人。他身材高大,精神矍铄,不爱说话,但声音柔和,待人和气。

  老人极少出门,10年前因中风落下腿疾,活动范围仅限于房前屋后。就算隔壁邻居,也很少能见着他。

  没有人知道,这位老人与当地著名的红军烈士、曾任住溪苏维埃政府主席、龙(泉)浦(城)县委书记的方志富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往;更没有人知道,为了实现自己对这位红军烈士的承诺,他将28发子弹的秘密埋藏了70年。

  老人名叫项彩华。

  埋藏了70年的子弹

  6月8日,偏僻的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锣鼓喧天。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陈威、粟裕将军的秘书朱楹等领导齐聚住溪村,参加住溪苏维埃政府遗址——廖家祠堂的修复工程开工仪式。

  在喧嚣杂闹的现场,一位八旬老人拄着黑漆拐杖,挽着裤脚,拖着两条中风的残腿若有所思。

  奠基仪式的第二天一大早,老人找到村委主任叶必松:“有个事儿,我捏不准能说不能说,你替我拿个主意。”老人犹豫地告诉叶必松:“1935年那会方志富留我那儿还有28发子弹,我一直藏着没敢拿出来。”

  叶必松不敢怠慢,马上向住龙镇以及龙泉市党史办、民政局进行汇报。

  6月11日,龙泉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爱民、龙泉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卢书田带队,由当地老乡引路,在海拔800多米的一处早年被村民用来祭祀的石壁下,找到了老人所说的28发步枪子弹。

  “你就是我的人!”

  1935年9月,国民党十八军及浙江保安队共7万多兵力,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进行“围剿”。

  为配合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反围剿,中共龙浦县委书记、住溪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富发动当地民众,组织农民游击队在住溪一带与国民党部队周旋。

  10月6日,仅剩30余人的农民游击队在住龙镇茶园坑村被浙江保安队一个营的兵力包围,突围中方志富壮烈牺牲。

  就在方志富牺牲前两三天,他带着突围的游击队员,转移到项彩华家所在的七树湾村。“方志富别两把手枪,戴八角帽,这个人一只手就能用两把手枪,厉害着呢。”老人断断续续地回忆70年前的往事,那会他刚好10岁。

  当晚,30多名游击队员在项家的院子里过夜。临吃晚饭的时候,方志富将他一直颇为喜爱的项彩华拉到一边。“他把八角帽戴我头上,然后给了我一包子弹。”老人一字不漏地记得方志富当时对他说的12个字:服从党纪、遵守秘密、按时到位!

  临走之前,方志富再次叮嘱项彩华:“子弹的事不能跟任何人说,不能交给任何人,我们会回来取的。”并拍了拍项彩华的小脑袋,“记住,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人!”

  (注: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农民游击队多以大刀、火铳对敌。据推测,方志富和游击队很可能用不上这些步枪子弹,又担心牺牲后子弹被敌方缴获,故选择老乡处存放)

  70年的犹豫

  “方志富说过,他们会回来拿的,我要是交上去,到时候就拿不出来了。”老人向每一位试图弄清楚他70年没有讲出这个秘密缘由的人解释。

  他始终认为方志富虽然牺牲了,但当天在他家过夜的30多名游击队员肯定有幸存的,他要把子弹亲手交给这些人,才算是对得起方志富。“老头子害怕的,说出去自己也会没命,支持游击队那是要被杀头的。”老伴对老头子几十年对自己都没透露过这个秘密有些不快。

  方志富牺牲后,项彩华目睹了国民党兵从山顶将方志富的尸体一路往下拖的惨象。之后几天,国民党对项家进行了搜查。项彩华一家外出躲避,逃往福建浦城。“交出子弹会不会有事,是老人的一块心病。”“事后曾与老人有过深入交流的住龙镇党委书记刘新余说,“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老人目睹了身边一些老红军受到的不公待遇,老人对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方志富究竟是不是得到认可吃不准,怕与方志富有关联而带来麻烦。”刘新余推测。

  10年之前的一场中风,差点夺去了老人的生命,就算在那个时候,老人也没有将28发子弹的秘密告诉任何人。

  孙女儿项世红从小跟着爷爷长大,跟项彩华最亲,她曾无限接近过项彩华埋藏了70年的秘密。

  有一天,项彩华突然问孙女,“藏些子弹算不算违法?”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老人又陷入了沉默。

  70年后的轻松

  28发子弹被送到龙泉后,老人成了村里的名人。除了政府部门和电视台的褒奖,也有部分村民认为他有点“傻帽”,“早拿出来就能早领几年补贴呢。”

  木讷的老人对此只是笑笑。孙女儿项世红回忆说,每次村里给支援过红军的老人发补贴,老项总是这样笑笑,现在想来,他的笑是意味深长的。

  这是项家人事后所能回忆起来的项彩华藏有秘密的两个表象之一。

  另外一个相对明显的表象是只有项彩华才知道的几棵杨梅树。儿子项林回忆说,中风之前,老人总是隔三差五上山,说是去摘杨梅。而且总是挑早上4点多出门,上午8点多就回来了。有时候手上拎些杨梅,有时候啥也没有。但老人从来不告诉儿子,自家的杨梅树在哪。每当问起,老人就不说话,当做听不见。

  6月初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在老人埋藏子弹的石壁附近,几棵无人采摘的杨梅树硕果累累。

  28发子弹将被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项彩华还是话不多,但大家已注意到一个变化———他开始喜欢拄着拐杖四处溜达了。(龙泉电视台王波对此文亦有贡献)

  (记者金立鹏 都市快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