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靠30多陌生人资助上了大学的“讨饭儿” 在这个暑假开通报恩热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5:16 都市快报

  浙江科技学院的武义籍大学生方华这个暑假做了个惊人之举,他委托媒体把自己的手机号码013588759346公开,要代表全家向曾经资助、关心过他家的社会各界义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数学、自然这些理科科目挺好的,可以免费为一些中学生做家教。另外身体也挺棒,哪些人家缺少劳力,我可以帮老人们扫扫地,买买米、油、煤气什么的。”昨天,方华自信地说。

  方华说,如果有谁因生活困难而烦恼,也可以拨打热线,他将会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

  母子乞讨八年为读书

  方华的求学路上充满着辛酸的泪水。方华家在武义县王宅镇大莱口村谢坑自然村。父亲方银松患有先天性的白内障,1983年,38岁的方银松经人介绍,娶回了19岁的盲女刘春惠。3年后,这对苦命的夫妻生下了健康的儿子方华。

  转眼间,7岁的方华该上学了。然而,这个贫寒的家庭哪里还交得起每学期150元的学杂费?痛哭一场后,29岁的刘春惠决定外出乞讨供儿子上学。

  8年里,刘春惠几乎走遍了武义县的每个村落。每逢节假日,聪明懂事的方华总是默默地陪伴母亲外出乞讨,因此他也被称为“讨饭儿”。

  家境的贫寒,让方华读书更加用功。2001年8月,他考上了武义最好的高中武义一中。但高昂的学杂费又一次难倒了他们。

  方华母子的此举被当地媒体报道后,感动了社会上众多好心人。武义、金华、永康、义乌等地一些群众或是捐款、或是写勉励信、或是亲身赶来探望、鼓励方华一家要挺过难关。武义一中也免去他高中3年的学费。

  请不要再寄钱给我们

  方华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一个小本子。“这上面是30多位给我们资助的好心人名字,还不包括我不在家时上门来看望捐款的,因为我爸我妈都不识字。”他说。

  去年9月,方华考进浙江科技学院。为节省住宿费,他住在全校最旧的宿舍,还毛遂自荐当上了学生宿舍的“楼层长”,每隔一天值一次班,能拿到4元的补贴,这笔收入是他大学生活费的一大来源之一。

  4年来,方华家共收到捐款2万余元,全部由刘春惠小心地保管着,她从舍不得从中拿出一分钱来贴补家用。

  虽然再也不用出去乞讨了,但方银松夫妇的日子仍过得很艰难。去年8月左右,刘春惠从村里人那儿拿来一份来料加工活,是为义乌市场加工玩具配件的。

  “我和我家钱够花了,应该可以挺过去的,请大家不要再给我们寄钱捐助了。”方华希望通过都市快报告诉社会各界。

  我想义务帮助贫困家庭

  “一开始想找假期家教,后来我多了个念头——自己是读理科的,一些理科科目基础打得很扎实,为什么不利用这才能义务为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家教呢?”昨天,方华谈到了自己最初的打算。

  他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出来,开通一个报恩热线。7月4日,他到武义县委报道组谈了自己的初步想法。7月5日,他写了十几张海报贴到小区墙壁上。7月7日,方华在武义县城找到了家教的活儿,然后把心思全放在了报恩热线上。

  7月9日,当地媒体报道了方华的这一奇特想法,想不到一天来一个电话也没接到。

  现在报恩社会有点早了

  义乌市廿三里镇春生手袋厂业主陈春生是资助方华家最多的人之一,他已连续4年到方华家,每次都捎去1000元钱。陈春生也是留给方华印象最深刻的一人。

  然而昨天当陈春生听了方华的想法后,竟然有些生气。“我们资助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能读上书,读好书,根本不求他的报恩。作为一个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好学业,早日成才,再去报答社会和祖国。方华才读大一就想着报恩社会,太早了,起码我不赞成。”

  (通讯员周关河记者陈国亮 都市快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