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密聘观察员 监督领导“生活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6:40 重庆时报

  核心提示

  2005年6月中旬的一天,涪陵区一公务人员李强(化名)接到区委组织部的开会通知,但未通知会议内容。来到会场,他和一群陌生的面孔坐成一排,而听到的消息更令人吃惊:他们已被委以“干部观察员”的重任———秘密观察身边处级及处级以上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和李强一样,此次被“委任”的其余42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干部观察员”之前对此也一无所知。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涪陵区酝酿已久的“干部观察员”制度正式宣布推行。因其新颖性、不公开性等,此举一出立即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制度试行———

  43人突然成首批观察员

  “现在,个别领导在工作重大失误、个人婚姻变化、子女购买私房私车等方面疏于向组织汇报,甚至不想让我们知道。”涪陵区组织部一负责人7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重要职能就是选拔、任用、培养、考评干部,需要对领导干部自身的情况加以了解。”

  据该负责人介绍,涪陵建区以来,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但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防微杜渐,慎之在始’,我们需要及时发现、掌握并纠正领导自身的小问题”。

  在政治民主化改革中,现实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员”:监督员、陪审员、观察员等,这些刺激着正在寻找“出路”的涪陵区组织部。

  “为什么我们不搞个监督员或是观察员?”一个想法因此萌生———公开观察不好,就搞“秘密”的。

  “这个制度是从2003年9月开始酝酿,现在才试推行的。”该负责人坦言,他们要考虑制度的架构、如何开展、怎样保密、怎样才能取得效果,以及太多的不定因素,还有就是“观察员”的遴选。

  最终,通过资格审查、组织研究、择优聘用等程序,从区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从事执纪执法的同志、离退休老同志和群众中遴选了43名公道正派的同志作为第一批干部观察员。

  观察重点———

  处级及以上干部生活圈

  6月中旬,组织部秘密分两批召开会议,教观察员们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突出“不经意间”的收获。

  “主要观察涪陵地区的上千名处级及处级以上干部(包括同级的后备干部),重点是8小时以外生活圈的观察”。会上提出,干部观察员的观察内容: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情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况,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情况;了解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观察领导干部“生活圈”的情况;观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

  观察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式,即参与一些学习、工作、生产、生活实践;另一种是间接式的,即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区委组织部及时将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干部观察员,包括“观察”技巧。观察员可随时通过电话、信件或面谈等形式,举报反映有关情况和信息。

  对观察员举报反映的问题,坚持举报反映一件,查核一件。对查实的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给予处理。查处结果将作为干部任用、管理、奖惩的重要依据。

  同时,对干部观察员实行动态管理,聘期为两年,对工作出色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适时优化调整。干部观察员必须带头遵守党纪政纪,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监督工作;必须保守秘密,对发现的问题只报告,不表态,不作处理。坚持例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观察员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学习有关规定,通报工作动态,研讨有关问题。

  操作隐秘———

  涪陵区仅6人知道具体情况

  “我当了快一个月的观察员了,朋友和家里无一人知晓。”观察员赵琦(化名)称。

  据介绍,涪陵区组织部一直在考虑观察员的保密问题,连各项组织工作也是悄然进行。如果不是媒体披露,包括区长在内可能都不知道身边就有这么一双双“审视的眼睛”。

  遴选出的43名观察员大部分彼此互不相识,在6月中旬的小型秘密会议中,也采取了分批开会的方式,避免观察员之间过多接触。另外,还将他们分别编号,今后举报中,可只用编号省略姓名。

  据称,在涪陵区,只有组织部的部长、分管负责同志共6人知道观察员的情况。其他人,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都只知道有这么个制度,有这么一批人。

  另外,观察员还被要求保密,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事实上,他们也不想让别人知情,因为知道你是观察员后,有可能会结下芥蒂,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组织部一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专访———

  记者对话区组织部一负责人

  问:组织部制定干部观察员制度的主旨是什么?

  答:不仅仅是关注腐败,更多的是让干部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让他们将精力贯注在对工作、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上来。

  问:该制度有什么不足吗?

  答:因为经验所限,很多东西还未深入探讨,如是否进行深入观察、是否使用设备,如何解除观察员的后顾之忧与思想包袱等,这些都有待以后完善。

  问:目前是否取得了什么成果?

  答:已接到了一些报告,但大多是现象的东西,难以操作。不过,听说现在领导们工作、学习、锻炼更积极了。

  问:您如何看待对该制度的褒贬问题?

  答: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建议,来改善我们的工作。

  各方看法———

  官员:有的坦然有的不适

  涪陵荔枝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表示,干部观察员说白了就是进行社会监督,如果思想、作风合格就不必担心身边的“眼睛”。对于个人的生活问题,组织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甄别。对于一些干部而言,要犯错的时候,想到自己身边有着秘密观察员后,也会有所收敛。

  涪陵区卫生局局长陈黎军认为,事前监督总比事后监督好,犯了小错还可以挽救,犯了大错就无法挽救了。

  而在记者走访中,几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观察生活圈”提出质疑:那是我们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的观察如何操作?操作方式是否得当?我们的隐私权是否受到侵犯?而且,在工作、生活中,如果知道身边有一双“特殊的眼睛”,工作起来总觉得不舒服,像是被监视着。

  观察员:是幸运也有压力

  观察员李强(化名)认为,能当上观察员是自己的幸运,也应该把这个工作做好。在工作和生活中,如观察到、听闻到周围干部的不良苗头,会积极上报。当然,这个工作也有很大的压力,毕竟是要挑身边领导的毛病,而自己又不是正式的纪检干部,如何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将事实核准是个难题。

  而另一名观察员杨瑞(化名)谈起话来很不自然,也并不隐讳自己的难处。他红着脸说,尽管组织部要求保密,不外露身份,但实际上,他回来就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自己的上司,他想在“观察”中回避直接上司。“领导身边就我们这几个人,出了问题肯定就知道是谁了!”而他更担心的是,如果遭到领导的打击报复,或是背地里给自己“穿小鞋”,他们这些观察员怎么办?是否能有一些类似于司法救济之类的措施,对他们有所保障?

  群众:欣喜中还有些担心

  “想到每个领导身边都有一个‘影子’,时时考察他们是否合格,感觉很欣喜。这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作风,官员也会更勤奋、廉洁一些。”市民李先生说,但他同时也有些担心:“不可忽视的是,如果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问题,就必须是领导身边的人,但这种上下级的从属关系会否影响‘观察’的力度和效果呢?这种新制度,又会否流于形式呢?”

  律师:不能干涉正常权利

  重庆鼎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静提到,《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此他表示,干部观察员制度,作为一种党内考核监督,在现实中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行使中,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干涉正常权利的行使,不能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等。

  专家:探索思路值得肯定

  西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秦启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腐败呈蔓延上升的背景下,这种对领导监督的探索思路是值得肯定的。而作为探索,也就无所谓褒贬。

  但对于能否真正做到秘密,能否产生意想中的效果,下级在监督上级的时候敢否监督举报,都使得这个制度充满了未知数。而且,任何腐败都不是光天化日之下的,也不是能简单觉察的,所以这种“不经意观察”极有可能会流于形式,或搞成人人自危。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金东日则表示,这种制度有可能导致政府官员间的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对建立和谐政府不利。本报记者 任然 毛仁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