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真心希望家乡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6:4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真心希望家乡好(图)
  我们采访团一行是7月7日早上赶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的。上午,我们正在玉树宾馆休息,来了一个大胡子,说是听说老家来人了,特意来看望老乡。他叫刘立志,西平人,现在是玉树州政府办公室主任。紧紧地握手后,他用那变调的河南话对我们说,玉树有好多河南老乡,今天晚上请我们吃饭,叙叙乡情。

  晚上,当刘立志把我们接到州府招待所的时候,副州长张爱军和州公安局局长潘志刚已经早早地在那里等着。握手,让座,问候,满屋子河南话,连今晚的主厨也是河南人,整个餐厅立即“河南”起来。

  张爱军一口地道的获嘉话。他自12岁跟随父母从获嘉来到青海,至今乡音未改。下乡,上大学,从政,一直到担任副州长,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河南人。从小时候一直到下乡那段时间,只要听到有人称河南人是“河南蛋”、“大裤裆”,就跟人家打架。

  直到现在,他都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关注媒体上有关河南的报道。他特别喜欢收看河南卫视,凡是家乡有了好消息,他都要激动好一阵子,并且在老乡中间四处传播;另一个是酷爱豫剧。他的车上总是放着豫剧光碟,每周的“梨园春”是他必看的节目。周六、周日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儿是听豫剧。

  “你看,我是一个地道的河南人啊!”他说。

  我们的话题,就围绕“河南人”这个概念展开。

  他们说,他们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父母亲都是为了开发青海而从河南来的。他们的身上不仅流淌着河南人的血,还深深地保留着河南人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性格,这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张爱军至今记得,母亲在1972年刚从老家到西宁的时候,干的是扫大街、筛沙子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来,一身尘土一身泥,不但不觉得苦,反而觉得有个工作干、有地方发工资就是最大的幸福。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在参加工作之后日夜苦读,最终考上大学,并以优秀大学生的身份进入政界,所到之处都干得很出色。

  刘立志与张爱军颇为相似。他的父母当年是到青海来垦荒的农民。小时候,他亲眼目睹了父母亲和其他垦荒的河南老乡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劳作的艰辛。长大之后,他听到了更多的河南垦荒者的故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啊,要生存就要有一种吃苦精神。凭着这种吃苦精神,他自学了中学课程,考上郑州大学,从一个小小的勤杂人员一步步发展到现在。

  潘志刚也是。他父母亲是临颍人,始终教导他做人要有吃苦向上的精神。他们总是说,当年跟他们一起来支边的人,许多都献出了生命,咱能活着就是幸福,有啥理由不好好工作?正是父母的教导,使他保持着“缺钱不缺干劲,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警察精神”,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落下了很好的名声。

  “在玉树,我们都以河南人自居。作为河南人,我们关注家乡的发展,真心希望家乡好啊!”张爱军说。

  他说,他10年来回过几次老家,每次回去都发现河南的发展真是太快了,许多地方美得都认不出来了。“河南是中国之中,中部崛起首先应该是中原的崛起。要实现中原崛起,就要有良好的外部形象,这一点很重要。所以,听说你们是来宣传河南的,我们就高兴得不得了。”

  说起河南形象,张爱军的腔调高了起来。他说,他今年3月份又回了趟河南,一些见闻使他对河南形象问题有了一些思考。譬如,他到开封去旅游,发现这个旅游城市竟然没有落实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他去过的景点都不对老年人免票,说是因为景点都由个人承包了,所以不对老年人免票,这是一件影响形象的事情。而洛阳龙门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这使他感到安慰。“河南形象要靠宣传,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各个方面应该做得更好。”他说。

  “我们都是真心希望家乡发展得更快,一切都变得更好啊!”他的酒喝多了,不断重复着这句话。②10

  本报记者张鲜明李建峰

  张爱军用标准的河南腔说:“不管在哪儿,我都自豪地说自己是河南人。”本报记者张鲜明李建峰摄

  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