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特别报道:淞沪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7:24 三秦都市报

  一位在四行仓库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楼下的日军,立刻全身缚满手榴弹,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火飞扬中,20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我壮士亦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鼓掌称快,也为这位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口述实录

  口述者:杨养正

  年龄:91岁

  身份:十九路军“八百壮士守四行”惟一健在者

  1937年10月26日晚上,我们奉命去守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有五层,是钢筋水泥结构。前面隔着一条大马路就是英租界,背后靠着苏州河。日军坦克就在马路对面向我们开炮,天上还有飞机朝我们扔炸弹。

  我们排的任务是守住仓库里的一栋三层楼的砖瓦房。这房很容易被炸垮。我安排两架轻机枪守1楼、3楼,重机枪守2楼,我是排长就上3楼。谢团长(谢晋元)不断地来巡视,不能让日本人把仓库攻下来!战友们个个回答,死也不做亡国奴!

  我们是上海市区最后一支抵抗部队,掩护大部队撤退,日军用重兵猛攻,想攻克四行仓库。谢团长亲自从战士手中接过轻机枪扫射。

  炮弹横飞,他们一次次的强攻都被我们打了回去。就这样,我们浴血奋战到第四天,日军发起总攻,用坦克和步兵突破了我们的工事,杀声震天。战斗一直持续,有的战友牺牲在穿越马路飞奔到租界的途中。为了掩护战友,我拿起一挺轻机枪对着日军和坦克扫射。突然,一颗炸弹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爆炸,一块弹片飞进了我的左眼。眼珠碎了,血一流,人都软了。心里还清楚,知道是四个战士抬着我,冲出了敌人的火力封锁线。1937年10月31日凌晨,我们撤出四行仓库,进入英租界。

  我浑身是血,被抬进了医院。医生给我装了颗假眼珠。

  受伤躺在医院里,我记得那时医院里有很多伤兵,也有群众,有个小孩被炸断了腿。谢团长来看望过我们这些伤员,对我们说:“谢谢!”

  因为日军当时只是对中国侵略,所以没有进入英租界,我们还都很好。我出院以后,被送到新加坡路胶州路路口的四行孤军集中营。谢团长带领我们在那里搞生产,还平整出了篮球场、排球场,每天进行军事训练。我们还开过一次田径运动会,有许多学生来我们营房参观,还请我们签名。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英租界,我们孤军官兵都被俘了。日本鬼子天天持枪押着我们做苦力。我们先后被转到南京老虎桥监狱、安徽芜湖裕溪口煤矿。

  新四军游击队就在裕溪口附近,我们密谋逃跑。代团长雷雄把我们分成3个人一组,一组负责解决一个日本人。做完工后,押我们的日本人只有一挺轻机枪。一天下工,在回营的路上,雷雄一吹哨子,我们立即分头行动。抢了那挺轻机枪,还有一支步枪,我们拼命逃跑。日本人在身后不断地开枪,我们不能回头,只有飞奔。扛轻机枪的战友跑慢了点,日军的子弹穿过他脸颊,但有人又接过枪拉起他继续跑。狂跑十多里路,终于在桃花乡找到了新四军,我们自由了……

  我现在这么大年纪了,也没什么愿望,就是想再去上海一次,看看四行仓库,再到谢团长墓前祭奠一下……

  八百壮士

  口述这段历史的杨养正老人,正是当年“淞沪抗战”孤军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之一,也是这些英雄中惟一健在者,这些饱蘸了血与火的记忆,是不朽的“八百壮士”的最后传奇。他惟一的愿望就是再回到上海,看看四行仓库和祭拜谢团长的墓。

  谢晋元将军就葬在上海宋园内,由于年事已高,杨养正老人是否能圆重返上海四行、在谢团长的墓前祭奠的梦,暂时还不得而知。

  2005年6月18日,寻找四行仓库。

  当年的四行仓库,光复路21号,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原系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家银行仓库。

  试图向路上的年轻人打听四行仓库的下落,大多数的人都莫名地摇摇头,即使是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也多不知道四行仓库的具体位置了。

  坐上出租车询问四行仓库,司机竟然也不知所措:“上海的仓库很多,四行仓库属哪个单位的?”

  终于,从一位老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如今的四行仓库,光复路1号,苏州河北岸。

  从北岸遥望,身处高楼群里,水泥青灰的墙,仍有独特的巍峨气质,或者说夜色中的四行仓库显得有些神秘,当年战争留下的创伤已经痊愈,顶楼上的霓虹灯广告昭示着大上海的繁华。

  建国后四行仓库经1956年和1992年两次加高,由1931年初建时的6层,升为7层。现在的内部结构早不同以往。现在这里驻着近十家大大小小的单位,从家具店到证券公司。走在大楼中,已经寻找不到战争的痕迹。但站在四行仓库向北的房间里,似乎还能感觉到壮士们的呼喊和奔跑。

  正是这样一栋普通的仓库,却将日本侵略军阻隔了四天之久,保证了中国守军的安全撤离,它把八百壮士的壮举写在历史之上。

  在四行仓库一楼的入口出,曾是八百壮士英勇驻守的地方,中间一尊雕像便是谢晋元。提起淞沪会战,就不能不提四行仓库;提起四行仓库,也就不能不提中国守军第88师262旅524团长谢晋元。他带领这支奋战的孤军,死守四行仓库四天五夜,壮士们不眠不休地激战,以寡敌众抗击日军上万人,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毙敌200余人。

  奋战四行仓库,孤军的名声打响了。当时各报新闻记者纷纷聚集在苏州河南岸,许多民众也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为“八百壮士”呐喊助威。有记者在英租界,隔着马路问部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只有452名官兵参战,但为了壮声势,谢晋元团长大声回答说有800人。

  10月28日午夜,上海女童子军杨慧敏把一面青天白日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献给“八百壮士”。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第二天凌晨,“八百壮士”在号声中,将杨慧敏献送的国旗在大楼顶上高高升起。

  就这样“八百壮士守四行”的传奇故事记载在抗战的历史上。

  为什么是上海

  提到淞沪抗战,就会派生出两场规模不同的战役:除了上文提到的“八一三” 淞沪会战,还有五年前在此爆发的“一二八” 淞沪抗战。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当时经济、文化的中心,离南京的距离也很近,因此日寇的侵华史上,上海被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正是因为如此,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也是无可取代的。

  从政治上说,上海是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前期中国的三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都是在上海掀起或者围绕上海展开的。

  军事上是中国抗战的一个战略要地。

  在经济上,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个特殊后方基地,虽然已经沦陷,但上海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巧妙、机智的方式传送到了全国各地,用以支援抗日战争。

  上海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系的纽带。当时中国很多关于抗日战争的消息都由上海传出去,世界各国提供给中国的物质上的、道义上的支援,也都通过上海为纽带。无论是“一二九”还是“八一三”,上海两次抗战中,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驻上海的领事馆,也给予中国相当大的支援。

  上海是抗战文化的发源地,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间,上海是文化围剿与反围剿的战场,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上海一直是抗战文化的发源地;直到上海沦陷以后,抗战文化才开始西移。

  历史即是如此,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