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啊,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8:31 沈阳今报
  高志国

追啊,追!(图)
  许力/图我国对奥运会的社会投入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大量的志愿者外,还培养了大批奥运专门人才。人才其实也是一种投入,两万多人的教育投入,是不是也该算一下成本呢。我们对人才投入的可能收益作科学的预期了吗?看到“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之类字眼,我就不禁联想起当年大学的扩招红火,以及如今的就业之痛。

  离奥运会还有3年时间,作为主办城市的北京市相关工作早已轰轰烈烈展开。据报道,北京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将增加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招生计划,逐年扩大招生规模,到2008年使在校外语专业学生达到3万人。此外,北京还将从全国的中学生中选拔一批体育尖子学生进入体育大学深造,重点扶持奥运急需的交通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体育经济和现代服务等学科的发展。到2008年以前,要培养出2万名左右与奥运相关的人才。(7月10日《北京晨报》)

  奥运需要优质服务,毋庸置疑。短短几年培养出那么多人才,想象一下都觉得北京奥运会的服务一定会非常好的。但振奋过后,想到这么大的定向招生规模,不禁想到几年前的大学扩招,联想到诺贝尔经济学大师克里夫·格兰杰前不久对北京奥运会的预测:“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人数将达到11468人。”“对于每1000个运动员来说,将会有另外500名随行的官员、教练、厨师和保安等。所以来这里的人员总共会有2万人。”心中产生一些“不踏实”感。

  奥运投资一般是成本先到,利益滞后。一般来说,奥运会效益是在10年、20年之后才能真正计算出来。而这个“人才投入”更有一定的特殊性。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奥运会举办时主要用志愿者。我国对奥运会的社会投入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大量的志愿者外,还培养了大批奥运专门人才。人才其实也是一种投入,2万多人的教育投入,是不是也该算一下成本呢。我们对人才投入的可能收益作科学的预期了吗?

  但是,奥运会也只是在几十天,我就担心:用几年时间培养这么多人才,如果奥运会结束后,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能用得上吗?那时涉外的工作机会还会像奥运会期间那么多吗?看到“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之类字眼,我就不禁联想起当年大学的扩招红火,以及如今的就业之痛。

  奥运究竟会让中国经济发生怎样的变化,奥运经济能否影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格兰杰十分谨慎地说出了他的预测,“根据我的了解,我想在未来的三五年中国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我不认为奥运会在未来三年中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特别大影响,但是在这之后的影响和变化还是个未知数。”如果结合经济大师的话来思考,一旦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有所变化,这些奥运专门定人才会不会遇到找工作寒流?

  北京奥运会,一万多人的运动员,再加上相应的随行人员,总数也不过2万人。而我们定向招生培训的专门服务人员就有2万人!所以我想问,定向培养那么多奥运专门人才,是一种长期社会人才计划,还是仅仅主要应对奥运会?会不会奥运之后变“馊”了———不是隔夜,而是隔着奥运会,甚至隔这几年经济高速增长。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吗?追啊,追!跟不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