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军事战略调整背后的玄机:对中国仍以遏制为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9:28 环球时报
美军事战略调整背后的玄机:对中国仍以遏制为主
近日,拉姆斯菲尔德为伊拉克局势烦恼。

  

  据7月5日出版的《纽约时报》披露,五角大楼决策者正在考虑,重新调整美国传统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战略,取而代之的,将是“确保美军在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保护美领土与开展各类反恐怖行动的同时,打赢一场常规战争”。

  这是几十年来,五角大楼首次对“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战略理念提

  出质疑,这反映了五角大楼对当前反恐战争形势的无奈,从中不难看出布什政府的未来军事战略走向。

  “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一直是美军引以为豪的军事战略

  “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构想,一直是五角大楼引以为豪的军事战略,是冷战时期的战略遗产。

  从二战结束到1960年,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所推行的“遏制战略”及大规模报复战略,其设想都是要么不打,要么大打,甚至打核战争。从1961年到1968年间,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灵活反应战略。要求具有打“两个半战争”的能力,即在欧洲和亚洲各打一场大仗的同时,在其他地区再打一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小仗。从此,具备打多场战争的能力成了美国的重要战略。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奉行现实威慑战略,主张同时打“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打一场大战,同时在其他地区打一场小战。冷战后,老布什政府干脆提出“同时应对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美军能同时在中东和东北亚应对一场海湾战争式的局部战争,同时还能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小规模地区冲突。克林顿政府为严格限制军费,重拾“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理念。

  人们通常称其为“1—4—2—1”模式,即:保卫美国一国的国土;在全球4个地区威慑敌对行动;在两个战场迅速击败敌人;在其中一个战场占领敌国首都并推翻其政权。在2001年《4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美军继续强调,“今天的军队是基于威胁的原则和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的构想建设的,美国将保持其同时在两个关键地区打败侵略的能力”,以此来“继续履行其在全世界的义务”。

  美军事战略调整背后的玄机

  然而,美军高层为何在其全球军力无可匹敌、蒸蒸日上时,突然提出可能将“打两场”变为“打一场战争”呢?

  这主要是为了适应“9·11”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9·11”之后,美国对世界安全形势和对国家安全主要威胁的判定发生了重大变化。2002年9月,布什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提出了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着眼点在反恐和本土安全。更重要的是,美军建设的思路发生重大改变。原来美军的发展是“基于威胁”:威胁大,则军队建设的力度也相应加大。而现在美国强调“基于能力”,要求美军的发展不再根据“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这个标准来确定部队规模,要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对手已经具有或将要发展何种作战能力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说过,未来10年,美军会像一个拳击场上的强将,当他把第一个对手打倒在地的同时,仍然会狠狠地照着第二个对手的鼻子猛击一拳。也就是说,可以在占领敌国的同时,有效打击另一个敌人。

  基于上述调整,在随后展开的全球反恐行动中,从东南亚到非洲大陆,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中东到中亚,到处都有美军“忙碌”的身影。4年过去了,阿富汗局势仍然不稳,拉登不见踪影,其他恐怖组织头目还在兴风作浪。美军深陷伊拉克泥潭不能自拔,每月平均军费在50亿美元,美军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700人。

  面对维护本土安全和伊拉克战事的双重压力,美军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再想在其他地区“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就显得更加力不从心了。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五角大楼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战略基础是否合适。

  军事战略大调整并不意味着美军事战略的全面收缩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军方一直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为标准,来确定美国的军队人数、飞机、舰船以及其他军事装备的最低需求量。美军这次调整,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就可以取消美国对于军事人员最低数量140万的规定,并有可能通过削减军队规模,腾出资金来装备新式武器。此外,新战略将战略重点放在东亚。

  目前,美国已经在包括阿富汗在内的中亚9国建立了13处军事基地,而且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单纯用于反恐行动的军事基地改组为综合性的训练中心;在西太平洋地区,除了已有的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基地外,美国还积极谋求在越南、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国租用更多的军事基地;在中东,除了沙特、科威特、土耳其,伊拉克也已成为美军的又一个重要基地;美国还加强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在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乌干达等国寻求基地使用权,并派遣更多的舰只和远征部队在非洲海岸巡逻。

  可以看出,美国这次战略调整,对全球的战略控制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一旦某个地区发生冲突或战争,离战区较近的军事基地就可以迅速投入战斗,从而把美军作战反应时间从以往的数月缩短到几天甚至几小时。因此,有分析认为,这次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核心在于,继续进行全球反恐战争的同时,通过更加完善的基地配置和军事部署,确保在世界任何一个区域取得一场干预战争的胜利,是对其全球战略的一个优化。

  针对中国,仍将以军事威慑与遏制为主

  此外,五角大楼的战略思想家们从来没有忽略过中国,即便是在“9·11”之后。防范亚洲地区局势的突变仍然是美军的重要战略目标。一是朝鲜,二是台湾海峡。

  2001年9月30日,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4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最具挑战性。美国《2020联合构想》中列出了中东、巴尔干、克什米尔、朝鲜半岛、台湾、南海和伊拉克7个对美国全球利益构成挑战的热点问题,其中6个在亚洲地区。拉姆斯菲尔德在向白宫的汇报中强调:“当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而俄罗斯较弱时,太平洋将是美国今后最有可能进行重要军事行动的战区。”《4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了“东亚沿岸国(从日本海到孟加拉湾)”的概念,认为“某个拥有庞大资源的军事竞争者将在这一地区出现”,而这一地区是具有特殊挑战的地区。

  其直接表现就是继续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军事部署和反应的重点已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将战略导弹、潜艇、战略轰炸机部署在关岛,其战略意图昭然若揭。目前,西太平洋地区是惟一云集美军所有军兵种最精锐力量的地区,传统的欧洲地区和其他地区都没有这种合成化军队了。

  美军加强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除了有效应对诸如朝鲜半岛、南沙群岛、台湾海峡等地区性危机的目的,其更直接和长远目标还在于封锁未来中国“蓝水海军”的出海通道,通过强化“三条岛链”,遏制中国崛起,防止日渐强大的中国冲击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08日 第十版)
美军事战略调整背后的玄机:对中国仍以遏制为主
驻伊拉克美军军官在指挥室进行作战部署。

  (原载美国《时代》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