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北京市郊区洗矿和采砂严重影响湿地水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1:19 法制日报

  污染与反污染的拉锯战

  本网记者 韩乐悟

  近一段时间,湿地保护志愿者不断反映,北京顺义区杨镇的湿地面临着严峻的困境,那里存在着“诸多不利于湿地恢复发展的问题”,“如不彻底解决,湿地的未来仍然堪忧
。”

  志愿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杨镇汉石桥芦苇湿地的源头蔡家河流域临近湿地几公里的河段沿线,近年来大量的多年生防护林被砍伐,沿河两岸的自然植被受到了人为的严重破坏,加上偷挖私采砂石等违法行为,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整个河道的水利设施破烂不堪。

  在连年干旱的情况下,大量利用地下水的洗矿厂仍在和湿地争水。洗矿厂洗矿后的废料,顺河道向低处流淌,堵塞并污染了河道,给干旱中的湿地火上浇油。

  6月29日,记者来到距北京市中心约50公里的顺义杨镇。

  在离开湿地沿着蔡家河一条支流而上的途中,志愿者反映的问题不断跳入记者眼帘:在距湿地约两公里的杨镇东町村,一个蓝色屋顶的小化工厂矗立路边,河道旁不远处不时可见偷采私挖留下的巨大沙坑,一段段几近干涸的河道被淤泥、垃圾覆盖。

  在木林镇陀头庙村,记者见到两家洗矿厂。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家位于蔡家河支流北岸,距湿地约四五公里。这家洗矿厂无任何标志,由于没有院墙,工厂的矿料、设备、机井等一览无余。生产所需的一切都完好无损各就各位,只是房前屋后静悄悄不见一个人影。

  所谓印象深刻,是因为记者拿出相机对着厂房和设备拍下几张照片后,转身走到几十米外的公路上时,便见十余个小伙子气势汹汹地从远处一座工房边围将过来。一位首领模样的人喊道:“你们为什么拍我的厂子?这是我私人地盘。”“不说清为什么拍照就别想走人!”旁边的助威者们也你一言我一语:“把相机扣下!把胶卷拽出来!”

  他们为何如此敏感?他们刚才在哪里?后来有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小伙子正是记者刚刚拍照的洗矿厂的打工者。前两天有关方面刚来查过。现在对这种洗矿厂哪儿都是勒令禁止,所以都是偷着干。这些厂的工人们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开工。这位村民有朋友在这家厂做工,该厂哪天开工哪天不开工他都消息灵通。“白天查晚上仍在生产。不生产工房里就不会留人。”他说。

  一位当地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对这些洗矿厂,也不能说当地政府没有管,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基本上是“打打关关,关关打打”。土地、水利、工商,包括公安等部门都在参与治理,但没有将其彻底煞住。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地有关部门对洗矿等违法行为的确采取过一些措施,拿木林镇来说,5月中旬一批就关了22家洗矿厂。杨镇5月中旬关了3家,但死灰复燃,6月中旬又再次出击将其关掉。7月1日木林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肯定地告诉记者,在木林镇现在只有两家洗矿厂,都是有“照”的。“陀头庙的厂是不合法的,是偷着干,昨天让公安局、工商部门给关了。”该负责人坦言:“洗矿抽地下水抽得厉害,老百姓反映大。挖砂这一块查一查就收一收。”

  就小化工的事,7月5日记者找到杨镇镇政府。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知道,老百姓也没和我们反映过,如果和我们反映,我们治不了可以转区环保部门。记者从反映问题的群众口中了解到,他们确实没有和当地政府反映过,只是多次打过北京市环保局的举报电话。

  7月6日记者从顺义区环保局了解到,他们确实接到了北京市环保局转来的举报记录。5月8日,他们前往位于杨镇东町村的一家喷涂厂检查,当时未发现有污水外流。他们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完成污水申报登记,不要把废水往外排。

  湿地保护之痛

  新闻分析

  本网记者 韩乐悟

  刚刚过去的一星期里,就北京市顺义区杨镇湿地水源蔡家河流域沿线受污染的事情,记者采访了一些相关方面。一块小湿地,引出关于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复杂话题。

  在采访中,顺义区木林镇政府一位有关负责人的看法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老百姓反映的那一片确实有污染,也挺严重。河道臭,影响人的生活,我们也确实在治理。我们只能管对居民生活有影响的问题,大的观点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可我们无能为力。

  这位负责人说污染不会影响湿地,还说“湿地本身已经是人造的了,保护没有意义了。还要抽地下水往里补。按那么说,潮白河流域都应该那样保护起来,那得多少眼井、抽多少地下水?地下水这么抽,‘漏斗’不是更大了?”

  应该说,这一派难免让湿地保护者寒心的话,实际上触到了湿地之“痛”。没有水,湿地怎么办?难道都要像圆明园一样铺上防渗膜?

  在《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中,对“湿地”如此定义:湿地主要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它是水禽特别是越境候鸟的栖息地。水,显然是湿地的第一要义。

  据了解,杨镇汉石桥湿地面积不大,近3000亩,但由于它是苇塘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1998年以前,水库蓄水量较多,芦苇茂密,鱼虾满塘,水鸟无数。但在1998年为防洪泄水后,连续多年干旱,使大面积的水域演化成旱地,旱生植物侵入较严重。湿地北部和南部都有大面积的芦苇发生退化。即便如此,该湿地仍有栖息和过路鸟类上百种,有各种植物近200种。今年3月它被批准为市级湿地保护区。

  由于北京普遍干旱,该湿地现在备有8眼机井,不下雨时就要抽些地下水补充到湿地中。北京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侯处长说,汉石桥湿地反映了普遍问题。专家们对抽取地下水保湿地也有争论。这也是个两难的事情。没有水,退化问题就相当厉害。我们不能眼看着这些湿地在眼皮底下消失。但反对抽取地下水建湿地。他透露,为解决汉石桥这块湿地缺水问题,有关方面设计了许多方案,其中包括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考虑将杨镇一中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引入湿地。但水量是否够用?何时真正付诸实施都还是个问题。

  然而湿地之“痛”并非仅在缺水。湿地保护立法滞后,保护涉及多个部门,而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不理想等多种“病痛”困扰着湿地的保护与发展,直接影响了湿地保护的力度和成效。

  由于目前我国与湿地保护管理有关的内容分散于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保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中,湿地地区的保护管理、恢复改造、开发利用、执法监督等实际上仍然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

  国家林业局保护处处长印红女士说,政府部门作为湿地保护的管理者,要使保护目标实现,必须建立公务合作机制。现在各部门只是纵向往下走,横向没有形成网络,使管理着眼于单一目标。一个部门在行使其职能时,往往不去考虑对整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恰恰是以其整个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为目标的。

  印红说,有些人强调对湿地统一管理,但她更看重协作。她提倡政府部门要有贡献意识,但同时呼吁公务上的协作要有法律来约束。

  谈起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问题,特别是部门间复杂的关系、立法的不易等等,侯宝昆处长多次以“不好玩儿”来作结束语,充满难言之隐。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