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十届十次常委会述评之三:资源与环境一个都不能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4:23 人民政协报

  “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重要因素。”6日下午,在常委会议“关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专题”第二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张宝明谈到当前的资源形势,并不轻松。

  “尤其在西部欠发达省份,无论在资源还是在环境方面,都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李金顺不无忧虑地说。

  我国传统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产业结构仍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与能源短缺相关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围绕着“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这个话题,与会者在本次常委会上发表了许多意见、建议。

  转变增长方式协调发展的关键

  在会上,与会者指出,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付出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高昂代价,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是影响到和谐社会能否建立的关键因素。

  “采用什么方式实现增长是个根本性问题。”吴敬琏常委的发言一语破题。他说,“增长方式有两种:早期增长方式,主要靠资本投入和资源增长来支撑,靠重化工业带动经济增长,是集约型的,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后期即转变了增长模式。”而为什么我们容易走到早期增长方式,吴敬琏常委认为,一是认识原因,二是制度原因,计划经济体制还有许多遗存的东西,如对资源配置的计划经济方式还在使用,加上不科学的政绩考核,把资源大量消耗在易出政绩的方面,只讲产值,不管效率的高低,还有各种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上游产品价格定得很低,使得整个价格体系发生扭曲,也使很多官员容易采用破坏环境、消耗资源的增长方式。为此,我们一定要在体制、机制和实际行动上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在十一五规划中认真贯彻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在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不可小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是促进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全面应用,段永基委员如是说。他建议,通过信息技术大幅度降低经济发展中各环节的交易成本,降低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协调成本,实现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倍速效应。

  洪绂曾常委呼吁,要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立法工作,依法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地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各种环境公害、现代病的发生蔓延,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期望寿命。其中,环境、社会因素占25%。据测算,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8%-13%,环境问题已危害到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身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汪纪戎常委说:要高度重视环境健康问题。她建议,将主要针对疾病治疗的关注转移到更为广泛的致病环境问题上,从传统意义上的末端控制转向关系环境健康的全过程控制,加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技术途径和控制对策。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是促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与会者认为,实际有些城市固体生活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朱佩玲常委说,一些电子产品废弃物在许多人眼中看来是垃圾,但是在回收者眼中,它们全是宝贝。她建议,把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纳入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不断推动我国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平衡生态、保护环境、安全回收的良善之路。

  目前,我国能源问题突出,如何既缓解能源紧张的形势,又能保证环境不被污染,一些与会者把目光对准了风能发电,与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火力发电相比,风能具有不少优势。万学远常委介绍说:我国具有10亿千瓦的地表风能资源,目前已并网发电的只有76万千瓦,仅占我国全部发电量的0.4%,远远落后于国外风电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风电的发展:缺乏风电发展中长期规划,缺少长期投资;自主研发能力落后,技术装备主要依靠进口;风电上网还存在体制障碍。他建议,国家重视风电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积极促进风电发展。

  东中西部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协调区域发展。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起点不同、条件不同、自然资源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实行东、中、西部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方针,不搞一刀切。贫穷地区和发达地区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应有各自的阶段性的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问题。与会者对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战略非常关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这些地方,大量农民工聚集,城市的负担很重。但当地还在提出大力发展制造业,而这需要大量劳动力。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俞晓松委员对此建议,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应认真研究工业布局,制造业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旨在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大家认为,促进中部崛起要特别注意能源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环境问题,建议中央支持中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中部崛起与区域江河治理和开发相关的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具有能源矿产资源优势、特有的农牧业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等优势。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传统增长方式给西部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据调查,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与会者建议,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部的发展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种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而沙产业、草产业是西部荒漠化地区,尤其是沙漠化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键。来源:《人民政协报》蒋志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