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听援外医生讲述“特殊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4:58 扬子晚报

  在圆满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这一特殊使命后,近日,省口腔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万林忠和他的战友们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他感慨地对记者说,两年的时间,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拯救了无数非洲朋友的生命,同时也带去了中国人民对非洲同胞的友谊。

  断水十多天,生活区成了“上甘岭”

  我们医疗队是在2003年“非典”刚刚过后,前往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的。虽然出发前做好了各种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当我们踏上桑给巴尔这个西印度洋上的小岛后,接踵而至的困难还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在生活上,最难忍受的就是水源不足、蔬菜奇缺了。由于桑岛地处赤道,四周又为西印度洋环绕,饮用水全部来自地下水,每逢旱季便淡水贵如油。一次,竟连续十几天断水,不仅手术做不了,我们的生活区也成了“上甘岭”,大家只得从我国驻地领事馆的井里拎水喝,用水想尽办法做到循环使用。俗话说“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可那里一年四季都是土豆、包菜和洋葱“老三样”,难得一见的四季豆、青椒,价格则是国内的好几倍,一斤青椒卖价1000多先令,相当于人民币七八元。

  但是桑岛丰富的水果和海鲜也给我们解了馋,弥补了蔬菜的不足。

  设备不全,做手术只能凭经验

  桑给巴尔实行的是公立医院免费治疗制度,治疗费、手术费等全免。但即便这样,这里的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有病上不了医院,因为几乎所有药品都必须自己到药店购买,同时各种检查费包括X光透视、B超、心电图等也都自费,穷人们只能望而却步。

  医院落后的医疗条件也加大了改变当地医疗状况的难度。我们所在的玛兹莫加医院是桑给巴尔最大的公立医院,规模相当于国内的县级综合医院,但就是这样一所医院也没有设立病理科,检测设备不齐全,手术室条件简陋,因而我们在做疾病诊断和手术时也只能凭自己的临床经验。2003年,到医院不久,我就接诊了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只见她整个嘴唇红肿,有几处还出现糜烂,颈部有明显肿块,我很快判断是晚期恶性肿瘤。这在国内也属大手术,风险显而易见。为确保手术成功,我请来医疗队一位普外科医生共同上台,结果六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后经达累斯萨拉姆检测机构确诊,果然是唇癌。不久前病人前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她的脸上又恢复了健康阳光的笑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连说:“阿桑地桑那!”(斯瓦西里语:“谢谢”)

  发人深思的“疾病谱”

  桑岛的疾病谱有着鲜明的“个性”。比如,一般家庭都有七八个孩子,多的甚至20多个,因此妇产科病人特别多。还有因为医疗水平限制、消毒不严而导致拔牙感染,或者蛀牙、牙龈炎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者很常见。而一些传染病不仅危及当地人的生命安全,对医疗队队员也是严重威胁。比如疟疾,这里蚊子肆虐,特别是雨季,很多人被蚊子叮咬而感染上疟疾甚至恶性疟疾,最后不治身亡,尤其是儿童,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由于我们身处同一环境,医院里也是蚊子无处不在,两年中,医疗队有多人染上了疟疾。艾滋病在非洲也相当猖獗,尽管我们要求每位病人手术前先做相关检查,但因为要交相当于几十元人民币的检测费,这样的医嘱几乎无人响应。我们只能在手术中格外小心,既力争手术成功,又注意自我防护,严防手被手术刀划伤或被缝针戳破。

  尽管桑给巴尔的医疗状况需要改善,尽管两年时间只是短短一瞬,但我们的付出赢得了桑岛人民的尊敬,医疗队成为他们“最受欢迎的人”。回国前,一位下颌骨骨折久治不愈、后经我手术后恢复正常的病人专门赶来送行,并和我合影留下了永久纪念。邵生余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