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泥人之乡”后继乏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4:58 扬子晚报

  不久之前,无锡被评为“中国泥人之乡”,社会各界非常振奋。然而同一时刻,记者却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就在前不久,无锡泥人厂向社会公开免费招收学徒,跟随七位泥人大师半工半读,最后却无一人愿意拜师学艺。“泥人之乡”后继乏人,令许多业内人士深感尴尬和担忧。

  作为“中国泥人之乡”,无锡民间存在着深厚的泥人文化和人力资源。但当大师们逐
渐老去,年轻人却接不上来。前不久,无锡泥人厂公开免费向社会招募10名学徒,由大师亲自培训,学成后留在厂里或跟随大师继续学习。厂方原以为能有不少人前来报名,但最后报名的仅有7人。而且在后来的学艺过程中,这7人不是年纪太大、学习吃力,就是感觉太辛苦、收入又低,陆续中途放弃。最后,七位泥人大师竟然没有招到一个徒弟。在无锡市泥人研究所,记者也了解到,研究所每年都花费很大精力引进年轻人才,但一直应者寥寥。目前,所里只有两三个大学生,其余全是“老人”。而且这些年轻人正时刻经受着收入低、无编制等种种“考验”,随时有可能另觅高枝。

  说起“收徒”一事,一些业内人士虽觉尴尬,却并不意外。七位泥人大师之一的王南仙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手捏泥人没有经济效益,没有人愿意学了,只怕这门传统手艺有一天会传不下去。”无锡市泥人研究所所长赵建高表现得更平静:“泥人手艺人才断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就永远引不来年轻人。”

  学艺太苦。据介绍,一个学徒从拜师到练就基本功,没个三五年是不成的,现在的年轻人少有这样的耐性。一些泥人大师回忆说,他们这一辈子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苦练基本功才有今天的成绩。如今,分布各地的小作坊雇用毫无绘画功底的民工进行生产,产品粗制滥造,这是砸了“惠山泥人”的招牌。学艺太清贫。一个学徒初期时半工半读,收入仅仅能维持自己的简单生活。即使是到泥人研究所从事研究设计工作的大学生,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也毫无吸引力。赵建高所长告诉记者,现在留在研究所的大学生都是在做贡献,他们不要编制、不讲钱,纯属抱着对传统泥人工艺的热爱,甘于过清贫的生活。此前,有些专业人才有意到此工作,可一听没有事业编制扭头就走,进来的人也往往因为收入太低中途放弃。

  泥人工艺要在“泥人之乡”传承发展,就要解决目前的人才困境。业内人士呼吁,传统工艺需要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扶持。对于研究型人才,要保证其基本的经费来源,形成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至少要让他们不为生活发愁。一些业内人士还指出,传统工艺不能老是摆出一副“媳妇熬成婆”的模样,吓得年轻人不敢靠近。要通过设置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让年轻人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马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