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被指借鉴著名建筑元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被指借鉴著名建筑元素

华工方案和平广场有尖塔有哭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被指借鉴著名建筑元素

身后即是华盛顿纪念碑尖塔。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被指借鉴著名建筑元素

左边是越战纪念碑,远处可见尖塔(张女士提供)。


  昨天,众媒体报道了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方案评选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方案在12个竞争方案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消息发布后,有读者来电反映:该方案中“和平广场”有关设计与美国华盛顿纪念碑、越战纪念碑似有雷同之处。

  尖塔有些相似,“哭墙”看着眼熟

  读者张女士曾赴美国华盛顿旅游,她自述昨天看到报纸刊登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华工设计方案的效果图时,感到十分眼熟。张女士说:“效果图和美国的两个著名设计实在太像了。”

  张女士指出,“疑似”之处集中在“和平广场”这一环节:远处的尖塔极似美国华盛顿著名的“方尖碑”———华盛顿纪念碑;小道旁侧的墙体设计又有华盛顿越战纪念碑的影子,均是深色石质墙体,前以水沟分割道路。另外,新馆方案入口处的“哭墙”,上面刻满文字的设计,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越战纪念碑碑上刻满人名的处理手法。

  墙是普通元素,原料同成品不同

  昨晚,该方案的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回应了读者的有关质疑。“大家都以鸡肉为原料,可能你做的是白切鸡,我做的是烤鸡。建筑设计也是这个道理。”对于质疑集中的“墙”的设计,何院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他说明,在建筑设计中,墙是一个很普通的元素。在越战纪念碑中,墙是主体,但在华工的设计中,墙只是众多元素中的一个,是用来营造氛围的,并不是最主要的。

  著名建筑之间,相似痕迹很正常

  记者与多位高校教师就此讨论,不少老师认为:优秀的建筑设计总是兼收并蓄的,两个设计在某些元素上有一定相似度也正常。建筑设计从来就是相通的,一些成功作品的理念和元素常会被同行参考借鉴,世界上很多著名建筑间都会找到相似的痕迹。

  比如香港会展中心便有悉尼歌剧院的痕迹:二者都坐落于海边,都是白色建筑,都以曲线为主强调造型的飘逸感。可以说前者借鉴了后者的一些设计理念,但其结合自身情况有个性化的设计,绝不能说抄袭了后者。

  同样,华工方案入口处的“哭墙”,也会令人联想到著名的以色列哭墙、华盛顿二战纪念馆自由墙和越战纪念墙也都采用了雕刻星星和人名纪念亡者的手法:自由墙刻4000颗星星,一颗星星代表100位在二战中牺牲的美国人;越战纪念墙镌刻着参加过越战去世的军人的姓名;纪念新馆的“哭墙”则用100个国家不同的文字写下“300000遇难同胞纪念馆”,旨在让来参观的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明白,给人震慑之感。几者间有“共性”亦有“个性”。 本报记者 刘虹、实习生 徐靖

  相关报道:中标方案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举例回应“疑似”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