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重游大青山革命根据地 追寻先烈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7:17 北方新报

  行程两日,恰逢雨天。泥泞盘旋的山路,让记者真正领略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真正含义。同时,记者也深深 地体会到了先烈们取得革命胜利的不易。于是,后人在先烈们曾经走过的山路上努力地寻找着……

  互帮互助 按照约定,5月29日凌晨5时50分,来自内蒙古老年骑协的18名队员如约在内蒙古博物馆门 前集合,本报两名记者也早早地来到了出发地点,呼市两位市民也自愿
加入到了此次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单车走华夏 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骑游活动。凌晨6时,本次骑游活动的队长王耀华老人用力一挥手说:"出发!"记者与内蒙古老年骑 协的18名队员以及呼市两位市民迎着晨曦向坐落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关庄子村的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出发了。

  凌晨6时,呼市市区内的行人很少。骑游队员很快出了市区,拐上了110国道。队长王耀华老人向记者介绍,内蒙 古老年骑协的18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58岁,其中有3名女士。自行车装备也是参差不齐,有越野车,有一 般性能的名牌自行车,也有破旧的二八型自行车。

  李桂芳老人一直骑在最前面,他蹬车的架式和骑车的速度看不出他今年已经年过花甲。行至呼市新城区罗家营村,骑 游队员离开110国道,向北拐上101省道,开始进山了。这时,一位骑游队员的自行车后轮出现了故障。见状,所有的骑 游队员都停了下来。拿扳手的拿扳手,拿钳子的拿钳子,拿螺丝刀的拿螺丝刀。不一会儿,这位骑游队员车子的故障就被排除 了。

  路上,同行的骑游队员告诉记者,过了罗家营村向北走的路,几乎都是上坡路,有时坡还挺陡。果不其然,从罗家营 村走出不远,骑游队员们蹬车就比较吃力了。当骑游队员行至新城区水磨村时,由于体力问题,骑游队员就很自然地分成了3 个梯队。队长王耀华告诫队员:前面山高路陡,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互相照顾,尤其要照顾好年岁较大的几位老人。在水磨 村,骑游队员休息了10分钟。休息整顿期间,王耀华老人问年龄较大的几位老人能否坚持。年龄最大的杨久相老人一听此言 ,觉得小看了他,一摆手,做了一个继续前行的手势。

  前面的山路越来越陡,有些队员开始推车而行。由于经验不足,记者没有带一点儿干粮。尤其是进入山路后,体力消 耗相当大,虽然才走出了近30公里的路程,记者就饿得有点儿支撑不住了。同行的管大爷看出了记者的惨相,在临时休息时 问记者:"小伙子,是不是没带干粮?"记者如实回答,管大爷马上从自己的兜子里拿出两个焙子硬塞给了记者。记者一口气 就把两个焙子吃掉了。随后赶上来的其他骑游队员见记者如此吃相,又给了记者两个饼,记者照单收下,而且把它们都干掉了 。同行的另一名记者的状况也是如此,他一口气吃下了骑游队员递给他的5个饼。记者对骑游队员们表示感谢,他们却说:" 这是一个团队,互帮互助是最起码的团队精神。"

  山顶宿营

  骑游队员行至呼市新城区素质教育基地时,王耀华队长考虑到3位年龄较大的老人的安全问题,在征得他们同意后, 让他们从此处返回了呼市,其他19名骑游队员继续前行。

  山路越来越陡,所有的骑游队员都得下车推行。骑游队员们所带的干粮基本上吃完了,而附近却没有人烟。行至苁蓉 山庄时,碰到了两个骑摩托车的人。他们说,再往前走七八公里,就是黄花窝铺村。

  从罗家营村到黄花窝铺村,虽说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骑游队员们却走了近6个小时。14时,19名骑游队员全 部到达黄花窝铺村。王耀华队长决定在此处解决吃饭问题。黄花窝铺村是呼市新城区保合少乡最北的一个村庄,过了该村便进 入到武川县境内了。这个村子仅有20来户人家,路边却有两家小饭店。骑游队员在进村的第一家饭店落脚了,店主姓程。经 过商议,大家决定吃莜面大烩菜。坐定后,店主告诉大家,从此地到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还有近20公里的路程,全部是山路 ,地形起伏很大,骑自行车前往难度较大,往返至少得六七个小时。就在王耀华队长考虑吃完饭是否继续前行时,山里响起了 几声闷雷,天变得阴沉起来。店主说,山里的雨说来就来。不出所料,莜面刚刚出锅,外面便下起了雨。天公不作美,再加上 骑游队员们都比较疲惫,王耀华队长决定晚上留宿此处。

  听店主说山里没有蔬菜,有的骑游队员冒雨上山采摘苦菜。他们说,苦菜拌莜面很香。果然,一口莜面,一口苦菜, 骑游队员们都吃得乐呵呵,吃完饭,已经17时了。骑游队员们在店主的指引下,开始在山顶上寻找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奇怪 的是,在黄花窝铺村向北1.5公里的一个小山坡上,手机就有了信号。因为过往的行人经常来这儿打电话,小山坡上竟然被 踩出了一条小路。有信号了,所有的骑游队员都向家人报平安。

  雨夜会议

  雨越下越大,一直下到深夜。伴着夜雨敲打窗户的声音,骑游队员们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商讨第二天如何到大青山 革命烈士陵园拜祭先烈。通过山里人分析,这场雨第二天不会停。下上一夜雨,去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山路将会更加难走, 还会有危险,骑自行车前往肯定不可行。有人提出,骑自行车如果不能去的话,可否徒步?这一提议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很快 形成了两个观点:一是如果下雨徒步不能进山,一是不管是否下雨必须进山。争论不下,只好向店主及来该店串门的村里人咨 询。村里人说,被雨浇过的山路肯定很滑,骑游队员大多在60岁以上,徒步进山很危险。徒步进山的提议就这样被否定了。

  时间已过22时,还没有形成一个定论。王耀华队长急得在地上来回转悠。忽然,他冲进店主屋内,把店主从炕上拽 起,问道:"明天如果还下雨的话,村里有人敢用农用三轮拉我们进山吗?"店主穿上雨鞋,推开门,消失在雨中。一会儿, 他带回一个姓任的村民。经过商议,他表示愿意拉我们进山,人数定位10人。会议终于有了结果,大家都安心了。接下来便 是帮着店主就地搭床,几位女士睡在炕上,其他人均是三人共用两被。临近24时,伴着阵阵呼噜声和磨牙声,众人呼呼睡去 。

  七人进山 很早就起床的王耀华队长把没有醒来的队员叫了起来,商议出发事宜。天色依旧阴沉,雨还在下着。 看着满山遍野的雨雾,王耀华队长决定,进山还得削减人数。经过筛选和征得个人同意,王耀华队长决定组织包括5名内蒙古 老年骑协队员和本报两名记者在内的7人"勇敢队"冒雨进山。进山人员确定下来后,王耀华队长吩咐店主:给进山的每位骑 游队员煮一碗面条,外加一颗荷包蛋。吃完饭后,马上出发。其他队员则从黄花窝铺村返回呼市。

  就在吃饭期间,传来一个令人不太满意的消息:昨天晚上答应拉骑游队员进山的任姓村民害怕路不好走,不敢进山了 。意外的变故,让已经准备妥当的"勇敢队"队员措手不及。王耀华队长放下刚刚挎上肩的包,开始在村里寻找敢于驾车进山 的村民。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另一家饭店的老板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他熟悉路,只要雨小一点,他就开着农用三轮车送" 勇敢队"队员进山。当日9时许,山雨渐小,农用三轮车载着7人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向大山深处的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进发 了。

  车进了山后,骑游队员才体会到任姓村民不愿意开车前来的原因:泥泞的山路,狭窄而又湿滑,山路起伏较大,坡度 较陡,弯度太大,而路边又是悬崖峭壁。一路走来,7人轮流着提醒司机师傅:"慢点,慢点。"就这样,大雨过后的山路还 是给"勇敢队"一行带来了许多麻烦:山路高地不平,颠簸时,坐在车后的记者常常被抛起1尺多高;一位老人经受不起山路 的旋转与颠簸,从来不晕车的他开始出现恶心症状;山路上有许多处是黑泥路,车一碾就打滑,而且还往里陷,骑游队员几次 下车站在泥里推陷在黑泥里的农用三轮车。幸运的是,当车行至小井沟时,雨停了。14时,"勇敢队"队员来到了卓资县鸡 凳村,站在这里,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清晰可见。随行的司机师傅告诉骑游队员,鸡凳村74岁的李贵成的哥哥牺牲后就埋在 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在离该村不足1公里的关庄子村,记者找到了李贵成老人。他告诉记者,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一共埋着 34位烈士忠骨。其中,李康是当时职务最高的一位,时任归武县县长。烈士中的李生秀是李贵成的哥哥,马存良烈士也是附 近村庄的人,是当时骑二团团部警卫员。李康、李生秀和马存良都是能征善战的机智之将,在抗日战争中打了许多大胜仗。

  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就在眼前了,茂密的杨树,红砖砌的园墙,显得十分幽静。小心地推开门,34位烈士的墓碑静 静地伫立在那里。队员们一字排开,深鞠一躬,向烈士们致敬!同时,骑游队员弯腰然后,转着圈儿把从山坡上采摘的鲜花放 在每一位烈士墓碑前。在这里,记者发现,许多墓碑上没有姓名,只写着英雄二字。李贵成老人说,由于这些烈士牺牲时还没 来得及弄清他们的名字。

  准备离开时,记者把34块墓碑前的一块石碑上的碑文抄了下来:"这些烈士们在党的领导下,从1938~194 9年,先后参加了开辟和坚持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斗争。在艰苦的斗争中,他们和前绥中地区的广 大群众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坚持了顽强的敌对斗争。有的在战场英勇牺牲,有的在敌人的监狱中或者刑场上慷慨就义,有 的在抗战中遭遇各种不幸而死亡,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是 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坚决把革命进行到底。烈士们安息吧!"落款:1963年12月 。

  骑游队员们走出去很远了,回头望去,绿绿的杨树更加苍翠,红红的园墙更加鲜红。口文/本报记者 王宗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