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支教者拥有一根“精神手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0:03 红网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两名2002级学生曹建强、田庚将奔赴贵州省大方县,接替徐本禹,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活动。他们表示,“辛苦了两年,徐本禹该回来了,我们要去接他的班。”据悉,徐本禹将于今年8月底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为徐本禹支教的举动而感动,更为他的精神产生的号召力感到欣慰。因为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着一批人接过徐本禹支教的接力棒,踏上西去的征程实现他们的
青春梦想,支教服务活动将因此而得以持续。笔者以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发挥徐本禹的精神感召力,同时完善相关辅助性工作,来保障志愿者们“流汗不流泪”,让支教服务活动不会中止。

  要让参与支教的志愿者感觉到一种人文的关怀。此种关怀应包括对志愿者生活补助上的保障和今后前途发展上的考虑,更应该多关注志愿者心理上的变化,对心理波折比较大的志愿者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前不久,媒体爆光的北大高才生殷永纯,在支教过程中,因为心理问题而猥劣孩子的事件具有警示的意义,要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就要在此方面多一些努力,这样才能既保障支教者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保障了教学的质量。

  著名的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在他的手杖上刻着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因为这句话的激励作用,他写成了享誉世界的经典著作《人间喜剧》。现在的徐本禹,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勇气,花费了两年的青春去西部支教,向人们展示了“每一个障碍都被粉碎”的精神,它类似于一根无形的手杖,不断地激励着后来人接过这根“精神手杖”,鞭策着青年志愿者们为祖国西部的建设奉献青春。愿每一位踏上征程或即将踏上征程的志愿者们,都能够拥有一柄无形的“精神手杖”。(稿源:红网)(作者:耿红仁)(编辑:潇湘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