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神童”的教育脱节晴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1:22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东北“神童”王思涵,14岁的时候以超高分数,考入沈阳工业大学。由于年龄小对大学不适应等原因,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最近被学校“责令退学”。(《华商晨报》7月11日报道)

  “神童”的成长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是这些“神童”自身名不符实,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接纳“神童”?笔者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社会对“神童”存在
误解,二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忽视了“神童”的个体差异。

  “神童”是一个内涵很模糊的概念,可能是指少数孩子特别聪明或在某一方面特别能干。这类孩子只在特定的方面超出同龄人,其他方面可能有种种不足。“神童”的短处一旦被暴露,便会招致种种质疑。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种压力是他学习与成长中的可怕障碍。

  尽管社会舆论追捧“神童”,但现行的教育体制却忽视了“神童”的教育与成长规律。按照多数人的智力基础来设计教育活动与成才目标,是现行教育体制的基本原则。“人才”形成的特点是,“人”的成长与“才”的培养必须高度结合而不能脱节,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才”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而“人”却被严重忽视了。“神童”的特点是早慧,当我们将“神童”置于同龄人中进行共同教育时,由于个体差异被无意忽略,因此这类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了种种不适应,“神童”再也无法“神”起来。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的忽略与轻视,注定“神童”的成长会一波三折。

  作者:华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