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污染越重环保部门越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4:48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记者近日在黄河流域一些省区采访时发现一个怪现象:污染企业“扎堆”的地方,环保部门衣食无忧;而在污染企业被大量关停的地方,环保人员却连工资都发不出。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或是财政预算“黑户”,或是财政拨款严重不足,主要靠“自收自支”生存。一些基层环保人员对此感到困惑:环保部门要保护的是环境还是污染企业?

  怪现象一

  污染少了收入也跟着少

  2003年以来,河南省卫辉市先后关停了16家造纸厂、27家石渣厂和2条水泥生产线。其结果是,环境污染减少了,“排污费”收入也跟着锐减。目前,卫辉市环保局全体职工已3个月没领到工资。

  卫辉市环保局财务科科长杨卫芹告诉记者,局里一年的运转费用大约需要120万元,县财政只拨付15万元,剩下空缺要靠收取“排污费”填补。

  市环保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献策说:“每关停一家污染企业,我们就少了一块‘费源’,我们现在只有千方百计寻找新‘费源’。像饭店、美容美发厅这些以前很少涉足的地方,都成了收费目标,10块、8块不嫌少,能收来的都要。”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环资委调查,由于县级财政紧张,宁夏多数县都没有独立的环保机构。

  怪现象二

  排污费里养出“超生局”

  在一些污染企业多的地方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有了“排污费”这块收入,环保局成了创收余地大的“好单位”。河南省许多县环保局成了拥有上百职工的“超生局”。一些基层环保部门由此陷入“收钱养人、养人收钱”的怪圈。

  陕县是河南工业较为发达的县,也是污染企业较多的县。这个全县仅34万人的人口小县,环保局却有120多名职工。县环保局局长路桃妮说,这些人员中许多并不是环保局需要的人,而是盯上了“排污费”这块“肥肉”,通过各种关系挤进来的。一旦政府大力关停污染企业,陕县可能也步卫辉的后尘,陷入“工资发放难、人员分流难”的困境。

  人员“超生”还造成“人头费”挤占“办公费”,一些基层环保部门多年来无力添置检测设备,无法正常履行环保职能。卫辉市环保局监测站站长尹伟说:“国家对水质无机物污染要求测30多项,可我们只能测18项。由于监测费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我们连按时监测都做不到。”

  怪现象三

  岂能“猫鼠同吃一锅粥”

  河南一些基层环保人员说,如果把排污企业比作“老鼠”,环保执法人员应该是“猫”;可现在的状况是“猫鼠同吃一锅粥”,甚至是“老鼠”养“猫”。

  山西省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但政府用于环保的投入却没有增加。去年,山西用于治污的投入64亿元,其中多数是社会和企业自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问题反思

  为何出现“财政不养环保”

  为何会出现“财政不养环保”的怪现象?山西省人大城建环保工委郭忠烈说,关键是一些地方的领导眼中,环保和发展是对立的,有的领导甚至提出“宁可呛死,不能饿死”的观点。在这种“发展观”下,环保部门往往是职能“弱化”’、地位“矮化”。

  国家规定,到2006年,“排污费”将完全上缴各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运行。一些基层环保人员担心,“排污费”划归地方财政后,这笔钱更回不到环保上,可能被地方政府挪作他用;届时,近几年已经取得的环保成果将付之东流。

  据新华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