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建新基地 将成为中国最大造船基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05:01 新京报 | |||||||||||||
“江南位于黄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1865年建厂,至今已有140年历史。曹迪摄 本报记者闾宏上海报道 从上海吴淞码头到长兴岛,航程只有1小时。王要武去的时候是今年5月,江水已经开始变暖。江南造船厂新的造船基地正在修建。两个码头已经建好,石子、水泥在一船船往岛上运。“其实也看不到什么,基地的雏形都还未出
“江南厂长兴基地一期工程有5平方公里,规模是现在江南厂的5倍,完成后,年造船能力将达到450万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平说,它将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 这个有着“中国第一厂”称号的古老船厂试图在未来重拾辉煌。近六个世纪以前,郑和带着浩浩船队从西洋航行归来之后,中国的造船业陷入了三百余年的沉寂。从江南造船厂的诞生开始,中国的海上大国梦想重新苏醒。 在王要武眼里,江南造船厂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企业,140年的历史一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梦想。“最通俗的解释是,江南厂的每一条船都有一个故事。” 大国船厂 1958年的一个夏日,16岁的王要武坐在家门口乘凉,天将黑未黑时,邮递员骑着车来到他面前,给了他一封江南造船厂技校的录取通知书,“技校毕业就能进船厂了。”王要武和他的家人都很高兴。邻居们也都来恭喜,“阿唷,你家儿子了不起,考进了李鸿章办的厂。”李鸿章创办江南船厂是这个传奇故事的开端,而且影响深远。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青铜甬道上的中华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江南造船厂是其中的一个部门。江南造船厂的建立,结束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停滞时代。 作为一个具有3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中国的海上实力曾经令人瞩目。1405年,一只由260多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郑和的带领下,载着2万多人,航行13万多海里,向沿途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国造船业的光荣。 87年后,哥伦布才带着3艘小型的轻快帆船和87人,开始了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远航。郑和七下西洋被视为中国航海事业的盛极阶段。但此后,明统治者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相反,停止再造出海大舟,并实行更严历的海禁政策,“寸板不许下海”。个中原因为何,学界至今还在争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航海事业从此由兴转衰。 中国的国运衰落也从海上开始。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以坚船利炮从海上打开了中国大门,自此,挂着外国旗帜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 重造中国大船,此时被赋予了振兴国运的期望。江南造船博物馆中至今存有李鸿章的一份奏折,发黄的纸面上仍清晰可见“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字样,这正是1865年他创办江南制造局的初衷。 从晚清到民国的江南造船厂不断地根据图纸和科学著作,让“西方制造”在中国落地生根。江南造船厂宣传部的曾明说,船厂的历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国科技的开放史。 中国在1868年制造出第一艘载重600吨的明轮兵船。船厂自己设计了木质船壳,安上了自己造的汽炉和从国外购买的旧机器,在7月23日那天,它从浦江出发,驶至美英两公馆中,开炮庆贺。第一炉钢在1891年炼出,当时有参观者记录:“用极大水力之钢机压之,每方寸之力,重三千吨,殊骇听闻。”按照西方图纸制造的中国最早的后膛炮现在还存放在江南造船厂中。 “其实江南造船厂的船舶制造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一个很好的水平。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近代工业落后,是因为当时江南造船厂在为国外造船时,所用的一个螺丝钉都是从国外运来的。但这个厂的总装实力已经很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08所的张炳炎院士说。 1918年,从江南制造局独立出来的“江南造船所”接下了中国第一张国外造船订单:为美国运轮部造4艘载重量10000吨、排水量14750吨的运输舰。2年后,四艘起着中国名字的美国船陆续下水,引起世界重视,中外报刊竞相报道,称“除日本不计外,乃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中国工业史,乃开一新纪元。” 浴火重生 1960年,技校毕业的王要武走进黄浦江畔这个叫高雄路2号的地方时,看到的是一个历史痕迹斑驳的船厂。清政府期间建造的小楼立在厂区一角,国民党时期制造飞机的厂房仍被使用,临时用油毛毡、三隔板搭起的简易屋棚里,工人师傅在加工船配件。 江南造船厂的第一次辉煌己被连年战乱破坏。1938年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自此一直未能恢复生气。而国民党撤离上海时,把江南厂的船坞、船台、发电机和主要车间炸毁,使其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能力。 “我也是后来才听说,国民政府很害怕将这家船厂完好地留给新中国。解放后,国民党又派飞机来轰炸过。”王要武回忆说。 王要武进厂时,这里已正式更名为“江南造船厂”,有1万多名员工。“我当时真没想到这里藏龙卧虎。”“刚解放时,江南厂主要建造三类船只。”江南造船厂厂史办的王荣富说,制造最多的是用于民航的3000吨左右的长江客轮;第二类是沿海航行的客货轮;后来逐步开始制造一些用于保卫海疆的500吨的小炮艇。 “在这个厂里,能看到一些外面见不到的东西。”王要武进厂不久,就感觉到了江南造船厂与新中国国家利益的关联。 王要武首先接触到的是潜水艇。那是新中国在建造的第一批潜水艇。1955年,苏联专家委员会主席祖鲍夫带领专家团来到江南造船厂,帮助中国制造第一艘潜水艇。此前,11名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已经前往苏联的索墨尔福造船厂学习过。 王要武就是跟着这些工人师傅学习装配潜水艇。军工车间是完全保密的,进出都要看特别通行证。进入军工车间的每个工人都被组织核查家族三代的成份,然后学习保密条例、军工条例,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做工。 每次做完活,王要武都要按照规定将电焊条的废弃部分收起来,归拢到指定的筐里,“这些东西是不能带出车间。因为其他国家能通过这些电焊条知道船舰钢板的性能,所以这些废弃物也是要保密的。”按照厂里的规定,即使对家人也不能说自己在做些什么船。“当时不断被教育,自己的工作是代表着国家利益,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谋生工具。”王要武说,这是至今都难以忘记的信条。 神话时代 “那时候的人好像都在口号里过活,要么是提前提前再提前,要么是造船速度一定要超过日本。”王要武说,正是在这些口号的刺激下,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创造了近百个“中国第一”。 从1958年到1979年,江南造船厂的科技体系里,普通工人的智慧前所未有地被重视。沈鸿在20世纪只读过3年书,后来成为设计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第一艘万吨轮的直流电焊机是工人们用矽钢片自己改装的,片段电焊渣技术是工人们照着英国杂志上的只言片语加上自己的想象来完成的。“当时没有西方技术力量可以依靠。江南造船厂就是靠着这些工厂智慧,支撑起了一个国家的重工业体系。”做过电焊的王要武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