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找准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16:14 中国环境报

  企业治污,一棒子打死固然简单,但治本之策还是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河北省临城县环保局在处理耐火材料行业污染中,通过查封污染漏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谋划科学发展,找到了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不但顺利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而且引导企业成功实现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污染严重的富民产业

  耐火材料是临城县的传统产业,也是该县重要的富民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具规模,到如今临城县已有耐火砖生产企业62家、烧制窑118座、耐火加工户65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产值2640多万元,利税近300万元。

  然而,这样一个富民产业,同时也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临城县的耐火材料行业一直沿袭着最为原始的倒焰窑生产工艺。这种生产工艺不仅能耗高、污染重,而且由于生产过程中压力不足、受热不均,产品质量差、次品多,废渣废料大量堆积,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没有采取任何的环保措施,大量粉尘直接外排,周围的庄稼和树木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粉尘。遇到大风天气或者逆温天气,整个村庄都笼罩在呛人的粉尘中,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群众呼吁、媒体曝光、领导批示,污染企业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然而,从事耐火材料加工的村庄大都土地贫瘠,农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如果简单关停,一大批农民会丢掉饭碗,经济发展将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安定。环保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

  两难中的理性抉择

  “依法行政与强化服务相结合,采取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方式”。临城县环保局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果断地做出了“三步走”的决策。

  第一步,查封污染漏洞。环保局对全县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进行了摸底,发现100多家企业中仅有两家采取了环保措施,经过了环保审批,其余的均为违法生产。临城县环保局依照环保执法程序,协调有关部门,对违法企业采取了断电断水措施,果断封堵了污染源头。为防止反弹,环保部门依法向县法院申请对耐火砖烧制土窑实施强制关闭。

  第二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污染企业关停之初,企业主和一些群众抵触情绪较大,个别企业购置了发电机准备夜间偷偷生产,有的人准备上访闹事。看到这种情况,环保局积极联合乡政府,召开了耐火材料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动员会议,让企业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清理整顿、怎样进行清理整顿、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寻求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改造,环保局亮明了态度:“关停不是目的,治理才是关键,企业环保措施一旦到位,马上可以开工生产。”他们又先后组织召开了支部书记会、群众代表会、大户会和重点户会等20多次会议,通过讲道理、做工作,有效地理顺了群众的情绪。

  第三步,积极谋划科学发展。在污染问题得到初步遏制以后,如何保住耐火材料这一特色产业并将其做大做强,成为环保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临城县环保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清理整顿实施方案。方案坚持既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又要规范引导耐火材料加工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则,按照堵疏结合,规范引导,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要求通过关停一批、改造规范一批、新上提高一批,实现改进工艺、消除污染、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目的。

  在治理中焕发生机

  为寻求治理耐火材料污染的最佳方案,临城县环保局积极同杭州、阳泉等地的环保专家联系,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设计。经过多方论证,确定采取安装袋式除尘器的治理方法。目前,已经有20多家企业完成了治理任务,治理效果良好,粉尘接近“零排放”。除尘器回收的粉尘,质地细腻,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一年间回收的粉尘经再利用,就可以将环保投资全部收回。

  耐火材料土加工企业治理初见成效,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环保局带领耐火材料企业负责人到全国耐火材料生产科研基地——山东淄博考察,发现采用高效煤气发生炉烧制耐火材料的隧道窑既环保又节能,烧制的产品质量好、产量高,一年的经济效益是倒焰窑的100多倍。企业主也意识到,淘汰土法窑炉,建设环保节能的隧道窑才是耐火材料行业的出路。

  目前,临城县已有6家企业的隧道窑主体工程完工,另有3家可望近期进行试生产,项目总投资预计达1000万元以上。临城县耐火材料行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