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个别地方腐败被攀比 反腐须全面提升廉政公信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23:00 桂龙新闻网

  今天的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刊登署名“杨书文”的文章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全面提升国人对于廉政的公信力。

  文章列举有关媒体报道:某地政府“五道金牌难敌违章开采”;某国家重点工程“八道大关没能管住偷工减料”;某省“三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某地官场潜规则盛行,“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230多人向县委书记行贿”;一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台上讲廉政,台下
搞腐败”;一些“专门研究反腐败”的人士,醉心于“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允许的”,津津乐道地介绍如何“打擦边球”,钻法律制度的空子……于是就难免出现这样的场景:政府每每出台廉政举措,少数群众就有些许微词,不是猜疑领导干部在“作秀”,就是认为腐败分子案发是其不幸“自撞枪口”,因为没有“背景”;在个别地方,腐败甚至被竞相攀比。

  文章指出,上述问题尽管只发生在少数地区和少数人身上,但作为一种现象,一种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公众心态和价值观念,我们千万不可小视。综观被查处的腐败犯罪案件,案发原因大多与当事者对待廉政的态度相关。

  据记者乔云华采访“河北第一贪”李真时,有这样一段对话:乔问:“你当初从政时的理想是什么?”李真答:“做个好秘书。”李真讲道:“我当秘书的第二个星期就有人请吃饭。吃完饭,有人要送我一条烟。我坚决不要,可那人像疯了一样往我衣兜里塞,拗不过,就要了一盒。就是那盒烟,让我的心不平静了一个星期。”“对我的信念产生动摇的除去看到个别高级干部逐渐走向堕落外,还有他们的子女。我看到个别高干子女吃、抽、穿、用极为奢华,时间一长,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苏联、东欧剧变,对我影响也很大。于是,我开始思考,社会究竟向何方发展?将来个人又何以立身?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事皆空,不如权力在握之时早作经济准备。‘弄钱’的欲望一产生,信念也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在谈到如何对待廉洁底线时,李真进一步说:“无论是我当秘书还是做局长,我都看到过、接触过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廉洁,不仅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工作上得不到重用,反而还遭到有些人的奚落、责难、孤立和排挤……廉洁成了一些人茶余饭后的笑料。这种现实让我怀疑,究竟是我有了病,还是别人有了病,甚至是社会有了病……进而得出了错误的判断:笑廉不笑贪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了。”

  在当今社会上有此想法的绝非李真一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就曾对在国外读书的儿子说:“现在国内腐败得厉害”,“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李真、胡长清之流一边讲反腐败,一边大肆搞腐败,内心暴露的正是对廉政建设缺乏信心,不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治理和防止腐败。廉政公信力的缺失导致他们走上腐败的道路。

  廉政必须被信仰,只有人人信仰廉政,尊崇廉政,真讲、真信,从自身做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才能实现廉政。反之,如果廉政失去公信力,哪怕只是在一部分人中失去公信力,不信仰廉政,对党和政府出台的廉政措施持观望态度,甚至故意钻制度和法律的漏洞,以挑剔的眼光搜索廉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信法律信鬼神”,“笑贫不笑贪”,那么廉政就将是一句空话。

  通常人们评价廉政有两种语境:一种是制度上的廉政。其外在表现是查办了多少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犯罪案件,涌现出了多少廉洁自律的模范人物等;另一种是人们身心感受上的廉政。其外在表现是人们自觉地尊崇廉政,恪守廉政规范,对政府推出的廉政举措真心拥护,积极参与,并身体力行。制度上的廉政是写在纸上的廉政,人们可能相信,也可能不相信;而身心感受上的廉政是写在人们心中的廉政,是建立在对廉政制度内心确信基础上的廉政,因而是不可动摇的廉政,是具有完全公信力的廉政。

  文章说,当今社会,人们对廉政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自律度通常是以身心感受上的廉政为标准的。有公信力的廉政不彰自行,缺乏公信力的廉政,虽彰而不行。对于社会来讲,廉政公信力是一种环境;对于个人来讲,廉政公信力是一种约束机制。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在充满公信力的廉政环境里,少数人的贪欲被多数人的廉政目光所淹没,环境使人变得廉洁,环境改变人的行为取向和价值目标;在廉政公信力缺失的环境里,廉政仅仅是一些人的遮羞布。

  来源:

  中新网 责编:梁凯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