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费啊!别再断她大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4:2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人·物·档·案

  冯媛庆,女, 19岁

  毕业学校:双流棠湖外国语学校

  高考成绩(理):623分

  填报志愿: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

  家庭状况:母亲(体弱)在一制药厂打工,姐姐在泸州医学院读书

  心愿:我希望做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希望身边的朋友、同学不要用怜悯的眼光来看我。我盼望今后能够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用我的行动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本报记者 张渝 摄影 郑洋

  冯媛庆,一个普通的、坚强的农村女孩。

  14岁失去父亲后,面对艰难的生活,冯瑗庆选择了乐观地活着;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一下变成了靠妈妈卖菜为生的贫困生,她选择了勤奋上进;18岁参加高考那年,面对家里仅能供一个人上大学的现实,她选择了把机会让给亲爱的姐姐……复读一年再考,在今年的高考中,她考出了理科623分的好成绩。让我们一起来帮她一把吧,不要让贫困再一次把这个好女孩挡在大学的校门外。

  14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

  冯瑗庆一家是成华区青龙街道狮子社区6组的低保户,家境贫寒。她家是成华区政府办党支部党员杨燕云的对口帮扶户,为了冯瑗庆能顺利升入大学,杨燕云正四处想办法。

  7月7日,在杨燕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冯瑗庆的家。这是一栋普通的二层楼的农房,建于十多年前,由于年久失修,外墙已经十分老旧,这也是冯瑗庆爸爸去世后留下的惟一财产。现在,这栋房子住着冯瑗庆和妈妈、奶奶,还有两家亲戚。客厅地面铺设着绛色地砖,摆设有一套很旧的帆布沙发。冯瑗庆告诉我们,这些家具都是爸爸生前置办的,有二十多年历史了。从这些,我们依稀可以看得出这个家曾经的殷实和现在生活的窘迫。

  “如果爸爸还在,我们的生活应该很好,现在我也该念大二了。”对冯瑗庆来说,“爸爸”原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可我们的采访还是不得不从这里开始。

  14岁以前,冯瑗庆和姐姐过得无忧无虑,是家里一对幸福的小公主。爸爸是搞建筑的,生意还不错,妈妈在家做点农活,家里还有奶奶。十多年前,家里就修建起了楼房,还有全套家具,在村里算得上生活富裕的家庭。在冯瑗庆14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爸爸突然查出患有食道癌,尽管妈妈花去家里所有的积蓄为爸爸治病,可不到两个月,爸爸还是离他们而去。

  妈妈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刚刚念初二的冯瑗庆怎么也不愿相信爸爸就这样离开了她,有好几年,她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家里没有了主心骨,两个孩子正在上初中和高中,70多岁的奶奶和90多岁的老祖祖还需要人照顾,冯瑗庆的妈妈只得用自己单薄的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现在,冯瑗庆的妈妈在村上的一家制药厂打工,每天早上八点钟开工,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钟,每月能拿400元的工资。冯瑗庆说,爸爸在世时,一家人都是他照顾,妈妈几乎不用做什么事。爸爸走后,妈妈一开始是无助地整天哭泣;后来,妈妈开始去卖菜,常常是早上五六点钟起床,骑上自行车赶一个多小时的路,到青龙场、梁家巷一带的农贸市场卖菜。忙一整天下来,妈妈最多的时候卖得到十多元钱。记得有一天晚上十点过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冯瑗庆焦急地在村口等啊等,终于,她看见妈妈疲惫地推着自行车回来,一车的菜几乎没有动。见到女儿,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哎,咋个卖不脱呢?

  “妈妈现在越来越坚强了。”冯瑗庆告诉记者,去年自己考上大学,没能上,便决定出去打工了,可妈妈鼓励她再读一年,“我答应过你爸爸,一定要把你供上大学”。后来,在村上的帮助下,妈妈进了制药厂,当上包装工。

  现在,妈妈是冯瑗庆最好的朋友,在生活遇到困难时,两人总是相互鼓励,一同来解决难题。

  去年曾因贫困而放弃上大学

  2004年,冯瑗庆第一次参加高考。那时,妈妈病倒了,还进医院动了手术。冯瑗庆也因生病在考试中没有发挥好,只考了550分,被四川农业大学种子专业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妈妈犯难了:自己刚刚生病花去了仅有的一点存款;两年前,大女儿上大学需要学费也是由村上做担保贷的款,小女儿要申请助学贷款就不能再由村上担保贷款了,而且自己每月所挣的钱也只够供一个孩子上大学。“让姐姐继续读吧”,懂事的冯瑗庆主动提出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姐姐,自己准备出去打工,挣钱补贴家里。知道冯瑗庆的这个决定后,妈妈心都碎了,坚决不同意小女儿去打工。

  倔强的冯瑗庆还是背着妈妈出去打工了。涉世不深的她,第一次打工就被“歪”公司骗了50元押金。后来,冯瑗庆又找了一个兼职,可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下大雨,结果在回家路上被淋了,还发烧了。妈妈知道后,坚决不让冯瑗庆再出去打工了。妈妈坚定地说:“再穷,妈妈都一定要供你上大学。”于是,冯瑗庆坚定地走进了复读班,向新的生活迈进。

  一篇文章改变了孤僻的性格

  在与冯瑗庆的交谈中,我们觉得她是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冯瑗庆告诉我们,以前的她可不是现在这样。

  5年前,冯瑗庆爸爸刚去世的时候,14岁的她一下感觉生活发生了突变,家里失去了爸爸的百般呵护,没有了以前的欢声笑语,只有妈妈悲观的哀叹;没有了漂亮的新衣服和崭新的文具,连吃顿肉都成了奢望。冯瑗庆变得脾气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时常和妈妈、姐姐顶嘴。在同学中,她也显得孤僻和自卑。

  “复读这一年,给了我太多的改变。”住校期间,冯瑗庆养成了写心得、抄诗句的习惯,每当心中有什么不快或是发自内心的感想,她就把心情随手写在一个日记本上。

  “对我改变最大的是一篇文章。”翻开日记本,冯瑗庆动情地为我们朗诵起自己最喜爱的文章——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的《永远不要自怜自贱》:“我为成功而生,不为失败而活,我为胜利而来,不向失败低头……我终于明白,并非只有我的生活才充满悲伤与挫折,即使最聪明、最成功的人也同样遭受一连串的打击与失败……没有悲伤就没有快乐,没有奋斗就没有胜利,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冯瑗庆说,这篇文章她已读了上百遍,每读一遍对生活就会有新的理解,“现在,我很快乐,懂得了感恩。即使没有了父亲,可我还有爱我、关心我的妈妈、姐姐、同学、老师,不幸的命运也是一种财富,让我更加成熟和坚强。”

  采·访·手·记

  坚强而美丽的女孩

  在记者眼里,冯瑗庆这个普通的农村女孩是美丽的,因为坚强而美丽。她懂得在书海中去寻找对命运正确的理解;她懂得从妈妈无私的爱中,去体验生命的价值;她懂得感恩,希望今后能够从事社会福利事业,去回报社会的关爱。

  她是坚强的,尽管遭遇不幸,但她选择了乐观;尽管无比渴望上大学,但她选择了牺牲自我;她是美丽的,因为生命之花如此娇艳地、执著地绽放着。

  这一次,她又走到了生命的转折点——面临数千元的大学学费。只要社会能帮她一把,相信她能更加坚强地走下去,更加美丽地生活着!

  明·日·预·告

  暴雨夜 他缩着憧憬未来

  一个进校成绩中等偏下的农村孩子,通过高中三年的努力,高考取得了612分的好成绩,排名班级第二,学校第七。提前批报考西南师大的他,如今最担心的是上大学的钱从哪里来。

  父亲务农,母亲长年生病,姐姐在雅安上大学,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那头老母猪。下暴雨时房屋漏水,他只好在被子上铺一层塑料口袋,蜷缩着睡去。尽管条件艰难,但他不愿被贫穷淹没,改变命运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他家究竟有多穷?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学子?敬请关注本报明日贫困学子青松来。(记者 张魁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