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肇事车夜抛重伤环卫工 交警正全力追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5:18 重庆晨报
肇事车夜抛重伤环卫工交警正全力追查(图)
  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彭学久。一长安车司机将一名环卫工人撞成重伤后,竟伙同乘车人惨无人道地将血泊中的伤者拖离肇事现场,扔到离现场约100多米远的立交桥下,随后驾车逃逸。前天凌晨3时许,这惨无人道的一幕发生在江北区五里店东方家园建材超市附近。

  昨天,刚刚苏醒过来的车祸重伤者彭学久多次痛苦地拔掉抢救用的管线,并用微弱的声音说:“我这样活起太累,你们让我走,一死百了。”家人闻言,一把按住他的手说:“拔不得!你走了,我们怎么办!”看着这辛酸的一幕,医护人员潸然泪下。

  黑心司机演绎罪恶

  11日凌晨3时许,江北区环卫处负责搬运垃圾的清洁工人彭学久,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上班。大约3点40分左右,彭走到了五里店立交桥下东方家园建材超市门前,眼看就要到单位了,正当他刚刚将一只脚踏上公路准备继续向前走时,一辆长安货车呼啸而来,“咚”的一声闷响,伴随着彭的惨叫声,刚才还生龙活虎的一个大活人便倒在了血泊中。瞬间,彭的鲜血染了一地。

  昨天,彭学久痛苦地回忆说,当时虽然他已受伤,但仍有知觉,并在地上不停蠕动,只是意识很模糊。

  鲜血流进了彭学久的眼睛,迷糊中,他用血眼看见车上下来两个男子。两男子在四下张望了一阵后,其中一个男子用脚踢了彭一下,见彭还没断气,该男子便对另一男子说:“拖过去,把他扔到对面立交桥下面。”于是两人动起手来,一个抬膀子,一个抬脚。起初还以为肇事者要送他上医院的彭学久,此时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他无力抗争,只能听天由命。

  听到肇事者驾驶的汽车远去的声音后,彭学久才对着漆黑的夜空,用微弱的声音呼喊了一声:“救命,救命啦!车子把我撞了……”奈何深更半夜,人迹寥寥,无人听见彭的呼救,更无人知道这暗夜中发生的罪恶。

  不久后,鲜血直流的彭昏死在了立交桥下,其状惨不忍睹。

  好心人帮他报警

  清晨6时许,在血泊中苦熬了近3个小时的彭学久被一由远至近的脚步声惊醒。一位40来岁的中年女士经过立交桥下。突然,该女士被眼前躺着的这位血人吓得惊叫。彭赶紧使出仅有的一点力气叫住了这位女士:“大姐,别怕,给我报个警,我被车子撞了。”女士闻言后,又朝公路上看了看,随后拿出手机拨打了120。

  清晨6点15分,接到报警电话的急救中心吴君等医护人员紧急出动,对生命垂危的彭进行了紧急现场止血抢救,随后,又将彭送到市急救中心胸外科抢救治疗。

  全身已经不成样子

  昨天,急救中心主治医生张为民介绍说,彭学久的伤情相当严重:不仅身上有多处严重创伤,而且肋骨骨折、左侧锁骨骨折、重度肺挫伤、左侧血胸、右侧气胸、左侧肾挫伤、创伤性脾破裂、粉碎性骨折,腹腔、胸腔总共积血约3000毫升……

  “可以说,这个伤者身上集中了车祸可能导致的所有伤情,情况相当危险。”张医生说,由于当时伤者既无家人在场,也无单位人士在场,医生向院方请示后,医院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立即为其进行了手术,主要是创伤性脾破裂的切割手术。

  “手术进行得相当顺利,但至今伤者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主要在于胸腔、肺部。其中,重度肺部挫伤造成伤者呼吸相当困难。”

  昨天,彭学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偶尔才有些清醒,根本无法进食。

  他时时想着“自杀”

  记者随后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伤者彭学久。他腹部上的纱布表明他接受了手术,胸部插了不少管子,右手拇指套上心电图测试器,鼻孔里戴着氧气管。而从他不断起伏的胸部,记者可以看出他的呼吸的确相当困难。守候在彭学久身边的家人不停地用水润湿他那干裂的嘴唇。

  彭的家人伤心地告诉记者,每每有一丝清醒,彭就要拔掉氧气管,以求一死。出于人类道德意义上的考虑,也出于一种无奈,医院和彭的家人只好将彭学久的手脚缚住。

  谈起自己受伤,彭学久很伤心,他痛苦地告诉记者:“活起太累了,我今后怎能养活一家人?”

  据了解,彭学久一家五口住在渝北区,其妻在清洁公司打扫清洁,下有一对年仅14岁的双胞胎女儿,上有年迈的老人(彭的岳父),而彭在家里是顶梁柱。

  采访中,彭学久不止一次地流露出了这样的意思:我今后不想给后人带来负担。

  据悉,目前彭学久所在单位已向院方缴了1.1万元的医疗费。

  目前交警八支队正全力追查肇事车辆,力争尽快将嫌疑人捉拿归案。

  本报记者鞠芝勤实习生杨琴摄影报道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