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何时不再安家洪峰之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6:5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记者从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淮河第一次洪峰12日晚12时左右将抵达阜南县王家坝。据新华社报道,阜南县居住在蓄洪区低洼危险带的6390多名群众撤离。撤离的群众全部住进新建的保庄圩内,以后再也不用回迁原住地。“以后再也不用回迁原住地”,预示着在人与淮河“争地”千百年之后,人类终于开始遵从于自然和谐的理性,开始意识到要让还河道于河流,还空间于灾难。也预示着,在一个水患频生的国度,一种防抗洪理念的成熟,这就是:人给洪水以出路,洪水给人以生路。道理是这样明白:洪水滔滔,堵不如疏。不论
是在洪水管理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这都是一种常识,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一方面,人多地少的生存压力,使得一些洪泛区天然的肥腴丰美令人们趋之若鹜。另一方面,一种“人定胜天”式的盲目自信,甚至一度使一些地方政府对河道滩涂之地也予以开发利用。历年洪水冲刷出的一个万古不易的道理就是,所有建立在洪水之上的希望,都必将随着洪水的来到而收获一瞬间的一无所有。

  一场洪水永远不可能过而无痕,它们总是在向我们揭示我国灾害管理体制以及防抗洪理念的不足。因此,当抗洪几已成为水域纵横的中国的年度性疲劳之后,那么能否给洪水以回旋空间,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应该成为我们首要反思的问题了。

  阜南县6000多居民不用再回迁行蓄洪区,但相对于淮河两岸的群众,以及更多相伴江河的人民而言,仍是很小的数目。让居民返回他们建立在洪水之上的家,这已是我国灾后重建家园的一个习惯性思路。据报道,豫皖两省目前已转移低洼地区群众8.1万多人,这8万多人在洪水过后将安家何处?是不是仍将安家洪泛区?都令人关注并担忧。

  就现实而言,因为涉及到对于洪泛区居民的动迁、安置与补偿,所以要在有限的公共财政基础上,完成这项工作对任何地方都殊非易事。然而,建立在洪峰之上的民生经济的脆弱根基,人民安居乐业的渴求,政府以人为本观念的倡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都需要我们给洪水以回旋空间,像让行蓄洪区居民“不再回迁原住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