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应试教育制造了“神童悲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8:42 生活报

  据报道,曾被誉为“神童”的东北男孩王思涵,当年以14岁的年龄、572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沈阳工业大学,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今年因多门成绩零分,被学校“责令退学”。

  因为曾经不断地跳级,对诸如地理、政治之类的人文学科,王思涵是那样的陌生,以至于同学聊天,他都插不上嘴。于是,他只能孤单、只能沉默。未能顺利完成大学生活,多门零分的成绩,宣告这位悲伤的“神童”已经“泯然众人矣”。

  其实,在一个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神童”故事背后,掩藏着的是可怕的功利教育。这种教育的功利性,既体现在家长身上,同样也体现在学校和教师身上。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是学生、家长、教师还是学校,一起沦为了“分数的囚徒”,于是,有太多的孩子被训练成考试机器。

  当然,那些成为“神童”者,除了是因为家长、老师在功利心理下的协力“推进”之外,还与现行的应试教育不可分割,那些“神童”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得益的就是教育、考试、招生的“唯分数论”。

  因此,由功利教育和应试教育合力制造出的“神童”,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的滋养,缺少特定的人文关怀,这也就给这些“神童”留下难以治愈的“硬伤”。人文精神的缺失,可以想像,走进大学那个相对的成人世界,他们面临的将是何等困难的人际交流障碍呀?

  “悲剧神童”就是现代版“伤仲永”,它再次说明,“应试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最终只能制造出畸形的人才。要想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就必须尊重教育客观规律,讲究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很难走得太远。(生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