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广东须防海啸 建议加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0:53 南方都市报 | |
本报讯 (记者杨传敏 实习生廖智海) 近邻的南中国海北部存在海啸的可能性,对广东的影响较大。这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夏真昨日向记者透露的。专家们认为,作为可能受到海啸威胁的沿海省份,广东应该做好“积极准备”,改善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加强红树林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海啸,而南海是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和 另一方面,夏真认为,南海本是地震多发地带:根据不完全统计,1067-1986年间,南海北部及沿海陆地大于里氏四级的地震就曾发生过273次。此外,南海平均深度1200多米,是中国各海区最深的海域,已经达到产生地震海啸的水深条件。 据此,夏真认为,南中国海具备了形成海啸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夏真透露,1990年前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曾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帮助下,对南海北部进行了一次大面积的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南海北部150米-1200米水深范围内,有10条超大型滑坡。这些滑坡具有近代活动特点,有的出现高亲水性、胀缩性、崩解性和抗剪性差的黏土夹层,具备滑动的客观条件。夏真认为,“这些滑坡体一旦活动,也会引起地层位移,从而有可能引发海啸。” 鉴于以上原因,夏真认为,南海北部出现地震海啸是有可能的。南海众多的岛屿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海啸对广东沿海的冲击。不过,对于岛屿自身来说,则可能面临的是毁灭性结果。对于这种看法,中科院广州地理所梁国昭研究员认为,“会有这个危险,但可能性不大”。 据夏真介绍,目前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主要针对诸如油船漏油事故这样的环境灾害,很少涉及海啸等海洋地质灾害。专家们希望这种有限的预报预警系统能够得到改善。梁国昭则认为,在海岸建造防波堤和建设预警预报是一方面,此外也应加强天然防护系统如红树林的建设。 相关新闻 广东拟扩种红树林 用5年时间打造沿海第一道绿色屏障 本报讯 (记者杨传敏 实习生廖智海 通讯员黎明) 昨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广东目前正积极尝试湿地保护管理的新模式,大力推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扩大红树林种植范围,率先建立全国第一条沿海防护林带。 据悉,广东省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已在今年启动。该行动将用5年时间,耗资5亿元,种植总面积达5万公顷的红树林。目前,广东适宜种植红树林的滩涂有22260.6公顷,重点在湛江、汕头、江门、茂名、阳江等市,发展红树林潜力巨大。 据介绍,广东将在各市已建立的9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大湿地范围,统一构建粤西、粤东、珠江口三大湿地圈。其中粤西湿地圈包括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江门等市红树林湿地;粤港澳珠江口湿地圈包括广州南沙周边红树林湿地、珠海琪澳岛红树林湿地、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香港米埔湿地,澳门周边湿地;粤东湿地圈包括潮州、揭阳、汕头等市红树林湿地。 目前,构建三大湿地圈特别是粤港澳珠江口湿地圈的规划已初步形成,经国家审批和专家论证后将全面实施。届时,上述各市的湿地特别是红树林连片成林后,将成为广东省沿海“海上森林”和第一道绿色屏障,对抵御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