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电力市场需要独立的经济学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7:15 中国电力新闻网

  本网通讯员 张剑 “电力市场需要独立的经济学理论。政府决策者、市场参与者、规制者、经济学家甚至包括 公众都需要新的或者更加具体的经济学理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6月11日,北京,开达电力经济论 坛第五次会议,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叶泽教授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2004年2月,叶泽著作《电力竞争》一书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经济学界称之为“
国内第一本电力市场经济学 理论著作”。

  记者:您多次提到“电力市场需要独立的经济学理论”,您是否认为当前的电力市场建设缺乏相对完整的经济学理论 来支撑?您希望您的著作《电力竞争》在具有行业特性的电力经济学理论形成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叶泽:由于不同行业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及其运行规律明显不同,产业组织理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产业 化的倾向,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拉丰和泰勒尔两位著名经济学家撰写的《电信竞争》,这本书对产业组织理论和许多国家的电 信政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电力市场比电信市场更加复杂,行业特征更加显著,电力商品的不可储存性,需要和供给刚性, 生产和消费整体性,公用事业特征等都会影响并产生特殊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因此,建立独立的电力市场经济学理论是必要 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电力市场改革和运行的经验也证明,电力市场需要独立的经济学理论指导。

  关于电力市场的经济学理论既是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对目前电力市场改革和运行经验的总结。近年来, 国内出版了许多关于电力市场的著作,不过,这些著作绝大多数都是写电力市场的技术实现方式的。《电力竞争》是我对电力 市场的经济学理论的思考和探讨,是国内第一本电力市场经济学理论著作。

  记者:您的著作《电力竞争》是一本电力经济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中国电力市场的建设有哪些建议?

  叶泽:发电和售电两个环节的市场竞争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与电力商品的公用性及其生产技术特性存在一定 的内在矛盾;电力市场竞争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各种市场交易制度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协调性,电力市场需要作高度精密的组织和 制度设计。我国电力市场面临的困难不只是技术条件如生产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有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竞争制度、精 神或行为准则(包括合同或信用准则),政府规制制度缺乏等问题。制度和精神方面的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复杂,更不容易在短 期内解决,更有可能成为电力市场有效竞争的障碍。因此,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逐步推进和完善的过程 。

  我在这次开达电力论坛上有一个主旨发言,是阐述《电力竞争》一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其中对电力市场建设有十 个方面的建议,如:

  第一,目前影响我国电力企业效率和电力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规制政策,而不是市场机制。因此,当务之急是 以现代规制理论为基础,构建“竞争模式”下的规制体制,提出具体政策和制度;在目前市场需求和体制条件下,从安全也从 效率角度考虑,不必急于建立发电侧市场和推进输配分开等深层次改革。

  第二,放松规制和引入竞争改革。建议在长期内出让国有发电甚至电网企业股权,短期内改革目前以“一把手”(总 经理)单边治理为特征的治理结构。在放松政府直接规制的同时加大和增强经济性规制;调整或重新安排相关政府机构的职能 ,赋予国家电力监管机构更多的权力,使其有能力发挥作用。

  第三,由“垄断模式”到“竞争模式”的转变需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结构重组。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结构还不是有效的竞 争性结构;发电企业“跑马圈地”式投资现象和电网企业的技术过剩投资现象都说明,市场机制和相应的规制政策都还没有发 生作用,甚至产生了扭曲的结果。

  第四,电力市场规制工作的重点是改善信息分布,而不是市场行为。

  第五,政府要有意识地将对输配电网的规制从传统的价格规制转移到促进上下游环节市场竞争的接入政策规制,等等 。

  记者:您的许多观点与政策的制订者和不少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太一致,您如何看待这之间的差异?

  我认为,至少有五种人(电力技术专家、电力企业经营者、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管理学者)在思考和研究电力市场 改革和运行问题,而目前关于电力市场改革和运行方面的观点差异主要是由个人所在单位及其地位和相关知识背景所造成的, 还谈不上通常我们所讲的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议。不考虑来自于单位或地位的观点差异,个人知识背景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理 解电力市场需要有电力生产技术、现代经济学理论(其中主要是规制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和政府产 业和规制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电力技术专家以为自己最了解电力市场,其实还 有很大的差距。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