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电荒带来市场 电业巨头掀起融资高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7:15 中国电力新闻网

  资本的逐利性在“电荒”之年表现得淋漓尽致。伴随着7月以来席卷中国的高温和缺电,华电、华能、大唐、国电、 中电投五大国资委属下的发电巨头纷纷举起融资大旗,以期在新一轮缺电潮中占得市场先机。

  在融资高潮背后,五大巨头向市场传递着一个重要信号:其对资金的饥渴与争抢海外上市有很大关系。然而,在国家 限制发展电力的政策背景下,这种为上市而扩张融资的行
为又颇显突兀。

  空前的融资热潮

  进入7月高温期以来,本已捉襟见肘的电力供应正面临本年度最严峻挑战:河北已启动供电黑色预警,25个省级电 网拉闸限电,浙江总缺电量占到全国的1/4……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史玉波用“一年四季被火烤”来形容一年来电力主管部门遭受的压力,他坦陈:“今年电 力缺口高达3000万千瓦,比预计高出500万千瓦。”

  缺电的市场背景与资本的逐利冲动不谋而合。来自原国家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整个电力系统的资本金缺 口在1100亿元至1200亿元之间。而发电企业则一致喊亏,并公开表示,近两年大范围的“电荒”使得电煤价格疯涨, 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依据电力主管部门的判断,要解决电荒,还需依靠五大“航母级”发电集团,而它们的发电量都在3万兆瓦以上。不 过,电力企业融资渠道过窄,却被行内人士看作是其发展之瓶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甚至感慨道:“只有运用 资本市场的运作,而非单一的银行贷款,这个市场才会有前途。”而赵希正预想的巨大市场空间,很快成了各路资本竞逐的目 标:一场大规模的电力融资潮已悄然而至。

  6月30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与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出了20亿开发电源的大单,本期债券所募集资 金将全部用于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安徽宿州电厂等六大项目建设。紧接着,7月5日至7月18日,华能集团公司公开发售20 亿企业债券,用于大型火电项目建设;另一竞争对手大唐集团也为此准备了30亿元融资计划,投资于水电、“西电东送”和 电力紧张区域的电源项目建设,建设总规模为658万千瓦,总投资额为349.3亿元。

  难掩的上市企图

  华电集团的核心企业华电国际董秘周连青对该企业融资企图解释道:“公司存在大量日常的资金运行需求,此外还有 一些银行债务,为解决资金周转,我们必须做一些融资安排。”

  然而五大电力公司大规模融资背后仍难掩其真正企图:为海外上市造势。

  刚刚在A股上市的华电国际已经公开表示要到纽约或伦敦上市,而中信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王晓辉对此评价说:“华 电寻求到纽约、伦敦上市,可以使其集团性架构最终成形,同时提升国际知名度。”

  这种上市谋划并非华电独有。中电投上市规划也已传出:一方面积极筹划其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在海外上市 ,预期融资规模高达40亿美元;另一方面寻求自身上市。

  关键的政府态度

  如果说发电企业纷纷谋求上市合乎情理,那么国家相关政策是否会在电力公司融资问题上有所松动,将是今后电力市 场的重要看点。

  不过依目前情况看,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并不支持电力公司大规模扩张。电监会最新颁布的《电力监管条例》中 明确规定,电力监管机构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发电企业在各电力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比例实施监管,这与五大发电巨头的大 手笔融资扩张形成矛盾。

  据称,目前发改委能源局每天要处理大量电力项目审批报告,这其中有很多是融资导致的增项,而能源局因人手有限 ,根本应付不过来。按照能源局局长徐锭明的说法,如果上述报批项目全部获准,中国两年就要建一个三峡总装机容量为1800 万千瓦,到2020年则要建造8个三峡。显然会有电力产能过剩之嫌。

  而国家对电力产能过剩的担忧又是相关产业政策不支持电力企业扩张的主因。电力经济专家胡兆光曾对未来的电力供 应情况作过预测,他指出,“截至2004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4.4亿千瓦。而据发改委方面统计的数据,截至 目前,在建发电项目有2.8亿千瓦。随着这些项目的投入运行,在未来2~3年,我国的发电总装机容量将会相当庞大。现 在美国的总装机容量为8.6亿千瓦,但美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却是我国的数倍。根据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GDP增速将 逐步放缓,电力过剩在所难免。”(朱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