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扬帆驶向造船强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7:20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中国扬帆驶向造船强国(图)
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预计)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谱写出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篇章;在郑和下西洋600年后的今天,中国造船业再次扬帆,航行在驶向造船强国的征程上。

  来自船舶工业统计的数据,2004年,全国造船完工量达到8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手持船舶订单335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面对中国船舶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广钦预测:“2005年造船完工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市场份额18%以上。”

  就是这样一个世界造船大国,50多年前,在世界造船国中却扮演着弱者的角色,那时中国的造船业满目疮痍,奄奄一息,新中国成立前夕,船厂不过二十几家,从业人员不到两万人,年产能力不足万吨。

  中国造船工业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方针,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船厂、配套厂,并且建起了20多个专业齐全的科研院所,培养了一大批船舶专业人才。这一时期,我国主要以易货方式出口少量船舶,从1952年到1978年,27年间共出口船舶16万吨。

  1977年12月,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船舶工业开始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新征程,开始成为世界造船业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船舶工业进军国际市场走的是“引进——出口——提高——再出口”之路。改革开放后,陆续从国外引进了100多项船舶及船用设备设计建造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消化吸收,并不断创新,自主研发和建造能力显著增强,在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并培育出“中国江南型”“中国沪东型”“中国大连型”等品牌船型。现在,除豪华游轮等少数船型外,中国船舶工业已能建造符合各大船级社的国际标准、在全球任何海域航行的各类船舶。

  一大批造船企业在发展中壮大起来。有“中国第一厂”之称的江南造船厂,有“导弹护卫舰摇篮”之誉——在国内率先承造LNG船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有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中国第一船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有突破国家船只零出口、并被誉为“国家舰艇摇篮”的大连造船重工,有最早开始建造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大连新船重工……

  这当中,江南造船厂不久前在上海正式开工建设号称世界最大造船基地的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沪东中华LNG船建造已进入坞内合龙阶段;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二期工程日前开工,两座30万吨船坞生产计划已排到2008年,今年造船产量可率先突破200万吨;大连造船重工去年成功建成了30万吨船坞;大连新船重工将在产品开发上,瞄准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海洋工程产品等,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不熟悉国际市场、不了解国际造船标准,到今天按国际惯例接船、按国际规范造船、按世界水平交船,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国际市场,走过了一条艰辛之路。

  在广大造船人的努力下,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1980年的年产20万吨列世界第17位,逐步发展到1995年造船产量首次超过德国,占到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5%,成为仅次于日本、韩国的世界第三造船国家。截至目前,出口船舶占我国造船总量的70%以上,船舶产品已出口到包括美、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在内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半以上出口到欧洲。

  科技创新推动了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液化天然气(LNG)船、超大型油轮(VLCC)、客滚船、大型集装箱船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成功建造,拓展了新的市场领域,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造船效率大幅提高,部分船舶建造周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

  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凝聚着数十万造船人再创辉煌的雄心壮志,更孕育着世界造船古国的再度复兴。放眼未来,中国船舶工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王宇(来源:长沙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