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数学天才:考上清华恶补“生活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08:46 沈阳今报

  19岁的杜升华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2005沈阳高考应届生第一名,但不会换乘公交车,不会系鞋带,不会洗衣服的他让爷爷奶奶很是担心,于是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前,老两口准备对他进行一场“特殊的培训”……

  [编者按]

  在读研究生遭劝退,“神童”被逐出校门。时下刮起了象牙塔“清理门户”的舆论风暴。

  学习上一堆荣誉,生活中一地鸡毛,这似乎是高考应试大环境下,一些笼罩在光环下的优秀考生遭遇的全新尴尬。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上大学只是人生第一个平台,缺席的自理能力将如何应对“后高考时期”的漫长人生?学习和生活孰轻孰重?

  杜升华,旁观这个“数学天才”中学6年的寒窗生涯,回视其平稳而单调的成长链条,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仿佛都具有样本和案例一般的普遍意义。

  事实上,自理能力培养的零投入,变相地成全了扭曲了的大学梦,这样的教育逻辑被复制成一种成功的应试模式,百试不爽背后隐藏着风险。

  我们的担忧是因为那些坏的先例而起,我们祝愿和杜升华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特派记者常青盛文并摄

  因为不善于交际,一场偶然的演讲比他高中3年说的话总和还要多;

  不会换乘公交车,以至于几百米的体检路程需要家长打车护送;

  不会系鞋带,从小到大没洗过一件衣服;

  没看过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叫不出任何一位时下流行的歌星的名字……

  实际上,类似这样否定性的表述越多,就越接近眼前这个成绩优秀的高考生的真实生活状况。

  然而,沈阳这位19岁的高中生今年却以668分的高考成绩即将进入清华大学。

  事实的两面造成的心理落差,无疑会刺激着社会的神经,追逐并效法他的成功之路。“清华”带来的局部沸腾

  “2005沈阳高考应届第一名”的名声,使杜升华的名字被所在学校的网站及本地媒体广为宣传:“在校期间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辽宁赛区三等奖,生物学联赛二等奖;五次校优秀学生、特优生,以及省、市优秀学生……”

  沈阳二中网站关于杜升华“第一”的表述,特别强调了“应届”两个字。

  白云鹏说,在高考之前,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被杜升华轻易拿下,这意味着即便高考中出现意外,按照双方“合同书”的规定,清华大学也会“看在平时在校成绩的份儿上”,降低30分录取杜升华。

  这样的机会,在今年的二中应届毕业生中仅此一个。

  杜升华的高考志愿只填报了清华大学,专业是“数理科学”。尽管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到手,但他的高考成绩无疑给周围一直爱护、关心他的人吃了颗定心丸,他们坚信,杜升华将被清华大学“百分之百”录取。“生活能力培训”一拖再拖

  爷爷白云鹏及奶奶董玉珍最为担心的,是他往后的大学生活。

  两位老人不放心是有理由的。这两天,14岁时以572分,超出分数线60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王思涵,这位曾被誉为神童的大学生被学校“责令退学”的事情,在全国都引起了讨论。

  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是两条腿,断了哪一条都不行,神童王思涵就是例子。

  杜升华从小就和他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除了学习,老两口并未指望他做什么,日常的家务活全包了,从不让杜升华插手。即便高中住校3年,趁着每周休息日,老两口也一直坚持着让杜升华把需要换洗的衣服打包背回家。

  “我们洗呗。为啥?好让他腾出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这才是要紧的呀!”白云鹏说。

  脸上喜悦尚未散去,白云鹏接着就叹了口气,“他啥都不会,自立能力确实差,刚入学倒还好办,送他去北京然后把该置备的东西安排妥了就成,可往后咋整啊……”

  于是,老两口决定利用上大学之前的这段时间,集中培训杜升华的“生活能力”,小到如何洗衣服,怎么换乘公交车,大到怎么待人接物,与人沟通,不一而足。

  遗憾的是,“培训”一拖再拖。“原来还琢磨着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训练训练他,可是好多学校找他去谈学习经验,这事儿就撂下了,早一点训练他就好了!”白云鹏说。

  面对那么多的盛情相邀,指望这么短的时间里抱上“佛脚”,显然是有些勉为其难。“小陈景润”的双关寓意

  认识杜升华的人都知道他有个绰号,叫“小陈景润”。

  这显然有那么点双关意味,“很形象,生活中他简直和陈景润一模一样,另一方面,他和陈景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数学。”白云鹏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洋洋万言的“经验总结”里,杜升华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兴趣一直是促使我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我在学习中逐渐发现了数学的魅力,并在课下主动进行钻研探索———这也是休息时做的事情。”

  他曾用数学语言表述出一次校级数学竞赛的考场分配规则。

  热水器工作寿命,他能用电学与热学知识计算出来,同样,他还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解释海鲜跟水果为何不能同吃。“他甚至用函数图像的数学理论去试图提高投篮的命中率。”7月12日上午,杜升华初中时的班主任刘颖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连体育老师都服了,改进后的投篮确实准啊!”绰号“阿木”的6年寒窗数学让杜升华如此痴迷。因为数学,生活中的琐事似乎就成了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

  小平头,深度近视眼镜,不管多热的天气,白衬衫的纽扣执拗地一直系到喉结下,任凭领口紧箍着脖子;无论何时何地,中指标准地贴在裤线上几乎不做摆动,行动来去如风。

  他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与同学交流上,他甚至向记者承认,整个学习生涯中都没交上一个能说上知心话的朋友。

  他对同学的“傲慢”态度曾惹来“麻烦”。一次,一个同学把他逼到墙角,质问他“咋就这么傲气”,并被这个同学“教训”了一顿。

  “有一次他参加竞赛,”刘颖说,“他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想都没想,瞅到一辆车进站了就登了上去,结果搭错车坐错站,急得大伙团团转,以后再没让他单独坐过公交车。”

  从此,他的另一个外号“阿木”便伴随了他的初中3年。初中班主任刘颖告诉记者,杜升华初中时不会系鞋带,穿衣服需要家长帮忙的状况,在高中住校期间显然有所改观,但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的状况没什么变化。

  高中时的杜升华曾帮老师代上过一节课。同学说,杜升华这次代课,所讲的话比他这高中3年所说的话加在一起还要多。

  另一位初中老师向记者证实,一次体检让她对杜升华印象深刻,体检地点距离学校只有几百米远,因为不会乘公交车,他向这位老师借了张IC电话卡,通过电话把奶奶董玉珍叫了来,70多岁的董玉珍气喘吁吁地赶到,立马又打车将他送到了体检地点。

  “大家还是很关心他的。”刘颖老师说,“我一直关注着他升入高中之后的生活,他的性格一直是这样,这可能和他的家庭状况有关,从小到大,他只在爷爷奶奶身边。”大学生活的“歌德巴赫猜想”

  接近杜升华,意味着接近一种让大学梦想成真的实用教材,但这个教材是把极端的“双刃剑”,很可能应验那句“只有偏执狂才能成为天才”的话,也很可能伤了自己以及家长们的美好期望。

  希望等待杜升华的是前者。

  今报:在你看来,生活和学习哪个重要?

  杜升华:我向来反对依靠点灯熬夜增加学习时间的方式来提高成绩。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只好舍鱼而取熊掌了,这就是我偶尔熬夜到十一二点的原因。

  今报:你的同学当中有人叫你“小陈景润”,你觉得这主要是侧重你哪一方面的特点才给你起这么个雅号的呢?

  杜升华:这可能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以为我在拼命学习。事实上,我很钦佩陈景润,但并不赞同他的作息理论。

  今报:除了数学,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学科让你着迷的?

  杜升华:与数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我都喜欢。

  今报: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就不听听音乐,或者看看电视吗?

  杜升华:电视倒是常看,喜欢《动物世界》,我对生物很感兴趣。

  今报:能说出个歌星的名字吗?

  杜升华:……我根本就没有兴趣听音乐。

  今报:也不看小说?

  杜升华:看!看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我喜欢其中的《项链》。

  今报:那好像是课本内容。杜升华:是的。今报:长篇的(小说)看过什么?

  杜升华:《三国演义》,看到六十几回,其他的再没看过什么了。

  今报:听说你不怎么和别人交流,这是怎么回事?

  杜升华:没有必要。

  今报:学习和生活,能不能看成是类似“1+1”式的命题呢?有人怀疑你是否能证明好这样的命题,比如你的一位老师曾举出你不会乘公交车,并且还走丢过?

  杜升华:好像……没有吧,因为我坐公交车都是和妈妈一起坐,没出现过走丢的情况呀……(沉默)

  今报:还有的说你曾经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甚至到现在都没有帮爷爷奶奶洗过一件衣服。

  杜升华:这个我承认……(沉默)

  今报:你这样能过好大学的学习生活吗?

  杜升华:……(长时间的沉默)应该没问题吧。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