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首批人才开发目录发布 渴求六大领域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09:15 解放日报

  本报讯(谈燕)昨天上午召开的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发布会透露:从今年起,每年发布一次的上海人才开发目录发布内容,将由以往编制年度综合目录转为编制指导3-5年的重点领域专项目录,此次首批专项目录聚焦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港航六大领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并讲话。

  《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将对本市人才开发工作起到重要导向作用。从今
年起,符合《目录》的留学回国人员、国内人才和高校优秀毕业生等各类人才,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可增加产业导向分值;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申请本市户籍实行政策倾斜;重大建设项目引进外国专家时,优先获得本市引进国外智力资金的资助。政府各部门用于人才发展、海内外人才培训、留学人员创业资助等各类资金,优先用于符合《目录》的人才培养;符合《目录》的高层次人才,优先列入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享受本市领军人才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培训机构参照《目录》开发培训项目,优先申请列入本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同时,推动高等院校参照《目录》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和区域博士后创新基地等为载体,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

  王安顺指出,《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的发布是落实《上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上海人事人才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为加快集聚和培养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王安顺强调,当前上海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已基本明确,人才开发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重点,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上海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型文化产业等重点行业,加强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和开发。要切实发挥好《目录》的导向作用,在人才的集聚上,把人才引进政策向《目录》指向的急需领域倾斜;在人才的培养上,围绕《目录》确定的专业向紧缺领域倾斜;在人才开发的投入上,政府综合性的人才开发经费向重点领域倾斜。

  王安顺要求,全市各部门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人才开发的水平和效率。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形成政府、社会、人才良性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投身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要根据各类人才、各个层次人才的不同特点,推进分层分类的多元化开发。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整合力量,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服务平台,营造凝聚和用好重点领域关键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共同推进人才开发的整体合力。

  六大领域呼唤领军人才——解读《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

  解放日报消息(记者 谈燕)昨天发布的《上海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显示,领军人才成为上海“最爱”。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港航等六大领域对所需人才,都要求具备解决相关重大问题能力。

  文化:急需高层次、拔尖人才

  2005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45.73亿元,占GDP的6%。但从上海文化发展需求来看,文化人才的总量不足,急需社科、新闻、出版、文博、文艺等42大类人才。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图书情报为例,高级、中级、初级人才比例是1∶3.9∶5.1,理想状况应该达到1∶1∶1。文化人才中,高层次、拔尖人才紧缺。

  为吸引更多优秀文化人才,有关部门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如建立记者、编辑和主持人工作室和制片人等团队合作机制,给予资金和设备支持;对于舞蹈、杂技等艺术生命比较短暂的特殊艺术专业人才,实行大中专连读制,分段取得学历。

  金融:紧缺管理、研究和技术人才

  上海金融系统共有人才约11.5万人。根据上海金融“十一五”发展规划,上海金融系统近阶段紧缺人才需求大致可分为管理、研究和技术支持以及业务经营三类,共涉及21个人才类别。

  本市将大力培养金融领军人才,重点选拔培养能满足本市金融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担任市属金融企业主要领导人能力的领军人才和后备领军人才,加大能力培训。并选送部分优秀青年干部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行金融业务、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中期培训等。

  生物与医药:构筑多学科人才梯队

  上海生物与医药领域已构筑起一支多学科人才梯队。2005年3月底对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18家科研院所、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上海生物与医药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研究所和高校;36-54岁的中年知识分子仍是承担科研重任的主力军。

  今后几年,上海生物与医药领域的人才需求,重点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人才、生物医药创新研究团队的领军人才、中药现代化研究人才、生物医药成果推介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等14个方向。

  新材料:创新人才要达10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目前从事新材料产业的从业人员有19.0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占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3%,高级专业人才只占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0.9%。

  综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特别缺乏原创研发人才、生产管理人才、工程开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从新材料行业人才需求总量上分析,经保守预测,至2015年,按上海新材料产业规模发展的要求来计算,新材料专业技术人才至少需要8万人,至2020年需要10万人左右。

  电子信息:首选技术和管理通才

  目前上海电子信息领域从业人员约为40万人。人才需求的重点是集成电路产业、通讯制造产业、光电子产业、信息家电产业、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其中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领军人才成为这六大产业的首选。

  有关部门将设立“上海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基金”,资助本土人才成长,吸引海外人才来沪工作;建立健全电子信息人才服务体系,并推动建立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综合有效的薪酬体系等。

  港航:复合人才奇缺总量偏少

  2004年,上海市港航从业人员约15万。人才资源总量约2.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9.22%。按照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上海港航人才资源现状,总体来说还是总量偏少、分布不均、拔尖人才和复合人才奇缺、知识陈旧,缺乏系统掌握管理、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知识并能从事行业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及具体运输管理工作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有关部门将进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争取到2010年人才拥有量达到29.9万多人;2020年达到35.8万多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