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运会后 南京“10+2”场馆要自己养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0:51 龙虎网

  【龙虎网讯】新闻提示:今年10月,十运会圣火将在南京点燃。为了迎接全运会,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在河西新城建设了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的奥体中心。借十运会东风,为改变全市体育场馆建设落后面貌,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启动了十运会“10+2”配套场馆,这些项目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使我市体育设施实现了20年的跨越,不仅省内领先,在全国也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第4位。十运会后这些场馆如何避免大赛后的“闲置综合征”?如何变场馆维护、管理由过去政
府“埋单”为自收自支?与过去举办大型运动会、兴建体育场馆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的做法不同,这次“10+2”场馆建设,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全新场馆建设模式,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一起上的融资新格局。据了解,“10+2”场馆除了政府6000万元先期启动资金外,其余资金都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用市场化方式经营、管理体育场馆,共同做大我市体育产业。

  引资开发体育产业,“量身定制”各类场馆

  何健身肩两职,他既是秦淮区体育局局长,又是秦淮区全民健身中心主任。言及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区健身中心建设,他坦言,“项目开工时手上只有启动资金400万元,其他资金缺口是通过土地置换和引进社会资本来弥补的。”作为“10+2”场馆中第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区健身中心,该工程从2003年12月开业来,已吸引了包括羽毛球名将杨阳、东北的滑冰馆、外资的游泳馆等4个投资者参与经营开发。在位于中心三楼的杨阳羽毛球馆记者看到,屋顶层高有近9米,共有11块标准场地。何健介绍,项目建设中每个场馆都是按体育项目不同“量身定制”,目的就是让投资者在十运会后能合理利用,向社会公众开放。

  转让场馆经营权,实现多方共赢

  总投资近3亿元,位于新街口的南京全民健身中心,则采取另一种市场化运作方式,该中心主楼引进了香港雅高旗下的艺高康体有限公司,裙楼引进了江苏新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买断了中心15年经营权。而在“10+2”场馆建设中资金需求量最大的南京钟山国际体育公园,通过土地挂牌出让办法,引进了江苏万泰实业集团,斥资8亿多元建设高尔夫球场,该项目也是我市市场化运作的最大体育项目。作为回报,“万泰”可通过房地产开发和其他经营性项目收回投资,实现了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向社会开放,为市民健身服务

  据市体育局测算,十运会后,“10+2”场馆维修、营运费用每年就需4000万元。这笔钱从哪里来?市体育局局长何大昌介绍,除了少部分场馆供专业运动队训练之外,原则上能走向市场的场馆都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不用政府一分钱补贴。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过去“要健身,到五台山”。如今这一提法已成为过去式。随着为十运会配套的“10+2”场馆的落成,许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民健身之乐。何大昌介绍,“‘10+2’场馆十运会期间主要供参赛的运动员使用,十运会结束后将为南京老百姓服务。”在已经落成的秦淮区全民健身中心记者看到,位于夫子庙的该中心已开办了游泳、球类、棋牌、武术、健身、滑冰等16个运动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周边中心学生前来活动。拿游泳年票来说,每张年卡销售价格1900元,目前上千张年卡全部销售一空,还供不应求。而在位于龙江的网球馆,每层楼都派上了用场,负一楼是地下停车场,一、二楼是体育用品大超市,三楼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器械健身馆,四楼是11块室内连片网球场。位于江宁科学园的江宁区体育中心,则成为大学城十几所高校开展体育活动共享资源的一大平台……据介绍,“10+2”场馆预计每年场馆经营性收入为4000万元以上,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

  体育场馆市场化“钱”途无限

  五台山游泳馆成了“摇钱树”

  “游泳年卡每年销售7000张,游泳馆每年接待量超过百万人次,今年收入预计可达1400万元,盈利在400万元以上……”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五台山体育中心游泳馆馆长李峰报出的一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该馆运营成功经验给人的启示是:体育场馆走市场化之路“钱”途无限。每届大型运动会后,大批闲置体育场馆的维护、管理、运营费都会遗留下“场馆综合征”,成了体育部门手中的“烫手山芋”,也往往是政府财政补贴的“黑洞”。五台山游泳馆是怎样由包袱变成财富的?“说老实话,当初停止财政拨款,把场馆推向市场,究竟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心中没底。”李峰说,五台山游泳馆是1995年为迎接第三届城市运动会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等比赛,由政府投资近亿元兴建的国内一流的水上运动中心。“三城会”闭幕后的一年,省体育局大胆尝试,把游泳馆推向市场,通过向社会开放获取收益,以减少政府每年巨额的场馆维护财政补贴。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李峰坦言,当时算下来,五台山游泳馆仅能源、电力、人头费、维修和消耗品5大块运行成本,每天平均开支就是3万元,一年上千万元。要走市场就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成本如何分摊?二是客源和市场在哪里?发展是硬道理,为了把市场做出来,把市场“蛋糕”做大,游泳馆采取了两条腿走路办法。在南京首创了一年四季均可游泳的模式;同时,借鉴了公交月票销售模式,率先推出了年卡、季卡、月卡和计次收费模式,尽可能多招揽客户,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其次,培育市场从娃娃抓起,利用每年暑假办中小学生游泳培训班,拿今年来说,目前已开了4期,每期8个班,培训班已排到了8月下旬,势头火爆。“今年预计培训3200多名‘旱鸭子’为‘水鸭子’,市民会游泳的群体越大,我们的商机也越多。”李峰调侃地说。

  作者:刘辉 吕宁丰 王凌珏

  (来源:南京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