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富人的慷慨和穷人的良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20:44 东北新闻网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7月8日做了一期《好人丛飞》专题节目,讲的是身患绝症的深圳歌手丛飞捐款300多万元,资助178个孩子上学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个细节,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自己身患绝症,一度无钱医治,他资助的一些大学生,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已经有很高的经济收入下,却没人向他伸出援之手;今年3月开学以后,丛飞没有像往年一样将钱寄出去,一些家长就打来电话责问丛飞:“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只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面对这些,丛飞妻子邢丹也只好无奈地告诉
记者:“有一些很苦的东西,只能自己咽到肚子里吧。”永远是乐观、活泼的丛飞,此时也只是沉默。

  没有固定收入,身患绝症,一度无钱医治,却因没有按时寄钱,引来家长的质问。接受过资助的大学生,有了很高的经常收入了,在资助者最困难的时候,却不肯施以援手,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受援者良知的追问。

  人们在呼唤富人慷慨一点的同时,作为需要援助的人是不是在良知上作好了准备呢?助学贷款大面积的逾期不还,甚至恶意逃避,经济适用房被用来炒作或出租。学校组织募捐,本是为帮助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的家长,家长却为了没有用完的募捐款,和学校对簿公堂。或曰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富人的帮助。但是,在得到帮助之后,他们又是怎样回报这个社会的呢?在面对象丛飞这样曾经帮助过自己而此时又面临困境的人,为什么却无动于衷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国的古训,“知恩图报”并不是说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在物质或金钱有所表示,而是要常怀感激之情,要在情意上回报和慰籍。唯有如此,提供帮助者才会觉得自己的慷慨之举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

  物质上的匮乏、经济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麻木和吝啬,经济上的贫穷只会给生活带来暂时的困难,精神上的赤贫才是真正的贫穷。只有贫者常怀感激之意,富者常怀仁慈之心,才会使资助因为有意义而变得有活力,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更多的爱,社会才会变得更和谐。

  丛飞本来可以很富有的,却因为慷慨资助他人而变得很贫穷。在他的保险柜里,没有金钱和贵重物品,装的都是孩子们写给他的信。在他看来,这就是他的财富。他因没钱治病而选择了出院,但当医院了解到他的慷慨之举后,毅然把他接回医院免费治疗。丛飞的主治医生说,丛飞会创造三个奇迹,一是战胜癌症、二是重返舞台、第三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奇迹,就是爱心的奇迹。爱心使丛飞能够坦然面对贫穷,勇敢面对癌症,作为曾经接受过他帮助的人又是怎样面对丛飞的呢?难道他们不会因此而汗颜吗?(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为本网特约评论员撰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一经采用,按稿计酬。请勿一稿多投。投稿信箱)( 樊艳兵)[编辑: 贺晓燕](来源:东北新闻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