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心谱出和谐曲——阳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璋年赡养“母亲”20年的事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2:59 山西日报
爱心谱出和谐曲——阳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璋年赡养“母亲”20年的事迹(图)
上图:杨璋年夫妇陪“母亲”王翠云在家中

  这是一个特殊而幸福的七口之家,四代同堂。年过八旬的老人原本不是这个家庭的成员,而是一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可如今却从老人身上找不到一丝“孤寡”的影子,在这个家庭里看不到有什么特殊!

  阳泉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璋年,用自己滚烫的爱心抚平了老人的心灵创伤,谱写出一曲20年不曾褪色的家庭和谐曲。

  “面对老人,我无法无动于衷”

  王翠云老人,原是阳泉市郊区义井乡白羊墅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在二儿子病逝后彻底“坍塌”,命运把她推向了孤寡无助的境地。

  1986年腊月十八,对一般人而言,它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可对于王翠云和杨璋年来说,却都是极不平常的一天。从这天起,王翠云老人的命运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转瞬间她不但有了儿孙和家庭,而且在后来还住进了城里。而对于杨璋年来说,从这一天起,他又有了一个“娘”,不仅饭桌上多了一双筷子,而且肩上增加了一副担子,生活里多了一份责任。

  这天,时任义井乡党委书记的杨璋年,应白羊墅村委的邀请来村里参观新建的戏台时,巧遇王翠云出门倒脏水。村干部“老人可怜啊”的一声叹息,让杨璋年走进了老人的家。

  龙王庙旁的三眼西配窑中的一间,就是老人的住所。一丝亮光从木棍支着的十字架小窗里透入,一床被褥叠放在木板拼接的高低不平的床上,木块钉成的凳子似乎不胜支撑,只有矮小屋里那被擦得铮亮的火炉、小桌,透出老人的勤劳和倔强。

  “自打第一眼见到老人,她忧郁而坚强的眼神就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总有一种要为老人做点什么的冲动。”杨璋年对老人说:“大娘,您跟我走吧,我来养活您!”可王翠云说:“孩啊,我老啦,麻烦事多啦,可不能啊!”在此后的3天时间里,杨璋年、史先玲夫妇不仅带着物品看望老人,做老人的工作,而且先后到白家庄和阳煤集团二矿,请老人的两个娘家兄弟一起做老人的工作。在大家的劝说下,老人终于答应下来。从此,王翠云成为杨璋年家的一员。

  “接回老人,就接过了一种责任”

  有人说:“多一个人,不就是饭桌上多一双筷子嘛!”是的,从表象上看,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深层地说尤其是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环境,需要适应;一个家庭接纳一名新的成员,同样需要适应。

  为了让老人融入这个家庭,杨璋年给予老人足够的尊重。在老人来家之前,杨璋年夫妇就答应了老人对她称呼上的要求:“进了家门,你(指杨璋年)不能叫妈而叫婶,她(指史先玲)不叫婶而叫娘,孩子们呢,不能叫奶奶而叫姥娘。”

  细心的老人有意绕开了多数家庭不太好处的婆媳关系。杨璋年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心里只有一个愿望:王翠云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就成。

  为了让老人融入这个家庭,杨璋年家里所有的房门、所有柜子,有锁不加锁,锁都成了摆设。倒是老人多次提醒他们:“孩啊,把要紧的东西锁好,免得找不着了。”可家里的所有锁至今还是没有锁过。10年前,荔枝在阳泉还是稀罕之物,一次出差杨璋年专门买回了1公斤,一边给老人讲“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一边剥给老人吃:“婶,这可是杨贵妃爱吃的东西,您多吃些。”老人风趣地说:“那我可比杨贵妃有福气啊!”

  为了让老人融入这个家庭,杨璋年夫妇把许多事情放在饭桌上商量,让老人“参谋参谋”,甚至孩子找对象也请老人过目“把关”。大儿子那天把女朋友领回家吃饭,饭后杨璋年问:“婶,您看咋样?”老人笑眯眯地说:“看来很稳重,像咱杨家人。”不久,杨璋年就为孩子办了喜事。

  为了让老人融入这个家庭,杨璋年将本该1992年搬迁的新居,足足推迟了3年时间。原因是老人不愿离开相处的邻居,害怕进了城寂寞。要不是为解决冬天的暖气和老人如厕不方便的问题,他家或许如今还生活在近郊的农村。

  “我现在过得可是好啦!”今年已是85岁的王翠云见到有人到家里来,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我给孩儿们添了不少麻烦!什么碹葬呀、做手术呀、去外头旅游呀……可是让孩儿们费了不少心思!”客厅正面墙上挂着的八九张带相框的照片中,身着红色外套,坐着人力车,游平遥古城时的那幅,格外醒目。老人说:“今年,俺孩们还领着坐过飞机,看过大海,享受过足疗呢!”

  这是点点滴滴的爱,不那么惊天动地,不那么值得大书特书,但正是这点滴的爱,让受了大半辈子苦的王翠云老人如沐春风。

  “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爱心”

  2000年农历十月二十八,王翠云老人迎来了自己的80大寿,此时的杨璋年也奔50而去了。但时间并没有冲淡浓浓爱心。

  杨璋年夫妇照例要为老人做寿,正在沈阳上学的二儿子依然惦记着姥娘的生日,特意用包裹寄回了礼物———带座的百寿字瓷盘。老人眼噙泪水:“难为孩子这么大老远惦记姥娘的生日!”杨璋年站起身,依然说他已经说了10多遍的那句话:“来,端起酒杯,祝老人家100岁万岁!”这话有些不合语法,但“100岁”是心愿,万岁何尝不是心愿!这天,他还与老人开玩笑说:“您百岁生日的时候,我要派‘一撮毛’、‘傻大个’去捉100只鸡,给您做‘百鸡宴’!”老人一听是《智取威虎山》片段,乐得哈哈大笑。

  天有不测风云。这年的初冬,老人突患肺炎,辗转几个医院,输了10来天液不见好转,精神也大不如前。老人提出要回白羊墅老家。杨璋年心想:“坏了!老人恐怕难过这道坎了。老人一生坎坷,她的一切心愿俺们都必须给圆了。”杨璋年对老人说:“婶,是不是咱把葬碹了?”了解老人的心愿后,杨璋年一边继续请医生为老人打针输液,一边请人按当地风俗给老人碹葬,并在老人的墓地脚下为她病逝的二儿子也碹了葬。

  从此,杨璋年夫妇对老人更多了照顾。以前,每逢老人娘家侄儿男女嫁娶,杨璋年都要为老人备下礼,自己也随份礼,把老人送去住上几天。自从那次病后,杨璋年就当着老人和她娘家人的面宣布:“今后不管谁家办事,老人不再住下,由我早晨送来,晚上接走。”他实在是怕老人的身体吃不消啊!

  去年9月的一天,王翠云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股骨颈骨折,坚持要保守治疗。杨璋年知道老人的心思:口上说不愿临老了还要挨一刀,实际上是心疼花钱。这次,杨璋年没有听老人的,果断决定手术治疗,并用效果最好、价格也好的镀钛金置换物。在手术的4个小时里,杨璋年守在手术室门外寸步没离,烟头撒了一地。他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难熬的4个小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站在炉台边做好饭菜,然后用毛巾把饭盒裹得严严实实,赶在上班前来到病房,一勺一勺地吹凉喂到老人的嘴里,整整40天!

  杨璋年夫妇对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的爱,究竟有何“缘故”?记者极想问个究竟。但杨璋年却只用“爱着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是的,爱着是幸福的,被爱也是幸福的。当你看到你爱的人幸福时,难道你不感到自己也幸福吗?

  本报记者薛广勤 本报通讯员郭映普 宁风(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张清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