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6℃背后的河南现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5:20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26℃背后的河南现实(图)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夏天。“节能”成为这个炎夏最有热度的词语之一。从6月底开始,以“将空调调高一度”为标志的一系列节能倡议从中央到地方迅速普及。无疑,全球性能源紧张已波及我们身边的每一台家用空调。以往对节能的道德要求,在河南即将上升为法律要求。26℃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河南现实?

  高温降暑有人把空调当风扇

  7月12日16时许,骄阳似火,气温约在36℃。和一些老式多层楼房一样,位于郑州市黄河路某行政机关办公大楼的每个窗户外都悬挂着一台空调的压缩机。记者发现,其中两扇窗户敞开着,是空调坏了吗?记者陪同该局办公室人员来到这两间办公室。

  走进其中一间办公室,该部门负责人一边关窗一边尴尬地解释:“屋里新置了一件办公用品,漆味太大,想开窗通通风,确实不知道开空调不应该同时开窗。”记者用随身携带的温度计一测,室内气温26℃,算正常温度。但看其设定温度,却是23℃。

  “进门刚开空调,想让温度快速降下来,一会儿我就调高一些。”这位负责人忙解释。当记者问其知不知道国家提倡“设定温度不低于26℃”时,这位负责人说“知道,下不为例”。但当记者走到另一间开窗开空调的办公室门口时,听到里面一阵关窗声。进门后记者发现窗户紧闭。屋内几个人对节能的提问应答如流。

  走访多家政府机关,记者发现仍有一些办公室存在设定温度低于26℃和开空调同时开窗的现象。

  商场情况如何呢?记者来到花园路上的中环百货,发现商场每个楼层都有温度计,一楼显示26℃,二楼显示27℃。据负责气温调节的工作人员老宋介绍,商场使用的是中央空调,空调的设定温度是25℃。“只有这样,商场温度才能保持在26℃左右,消费者感觉凉爽舒适。”老宋说。

  记者采访了几位待在家里消暑的市民,他们大都说,大夏天多花上几百元电费不算啥,没必要在空调上“死抠”;问其温度是怎么设定的,一刘姓市民说:“20℃呗!设定得低,温度降得快,汗立马就落了,感觉多好。”

  子夜时分,记者走在郑州街头,发现许多写字楼灯火通明,究竟是“挑灯夜战”还是“空城计”,记者无从核实。对于记者“下班不关灯”的怀疑,经三路上某写字楼的一位保安回答“人走灯灭人人知道,他们肯定在加夜班”。

  华灯溢彩,夜如白昼,这一切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看上去没有能源之忧的城市。

  26℃实践室温控制全靠自觉

  “每天我都要转几个办公室,随见随纠正。”金水区政府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周广平说。“来,空调调到中挡上,别老是高挡,省点电费嘛。”进了一间办公室,他笑着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说。

  “我一凭感觉、二看挡位。”周广平说。因为是中央空调,无法设定出口温度,所以对温度的控制没有绝对的依据。“其实人体的感觉最敏感,一进门感觉太凉我就会让他们调高些。后来我就直接

  要求他们,如果天气不是很热一律不得开高挡。开中挡,室温肯定是控制在26℃以上的。”

  下班时间如果有人不关灯不关空调,一经发现,该办公室的人是要受通报批评的。入夏以来,整个金水区政府办公大楼,已有8个办公室受过通报批评。“大家节能已养成习惯了,(现在)我的‘突然袭击’往往无功而返。”周广平说。

  “我们用空调抠得很,房间空调是开一小时关一小时。”中国证监会河南监管局办公室的吴楠说。记者随吴楠来到了该局八楼会议室,能容纳几十人的会议室又热又闷,看看挂在墙上的温度计,指向30℃。温度这么高,怎么开会?吴楠笑着说,会议前半小时开启空调,会议一结束就关闭。

  为节电,该局规定:除有外事活动外,一般会议提倡与会人员不穿西服,不系领带;减少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的待机时间,下班关闭电源。

  “室温控制全靠自觉,单位不可能给每个房间配一个温度计,也不可能天天检查。”一名政府机关的后勤工作人员说,“我觉得,国家提倡的‘将空调调高一度’是一种象征性的。”

  26℃的提法起于民间。6月26日,国内著名民间环保人士廖晓义在北京代表“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等6个民间组织向全社会发起“26℃空调节能行动”的倡议。这是继去年北京民间环保组织发起的第二次“26℃空调节能行动”。该行动得到全国各地51家民间环保组织的响应,再通过媒体的宣传,26℃几乎成为人们对空调控温的标准了。

  在廖晓义2004年6月发出的《“26℃空调节能行动”倡议书》上有这样的表述:“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如果夏季室内温度控制在26℃~27℃,相对湿度为40%~60%,既舒适又节能。”看来,26℃指的是“室内实际温度”。但从实际操作上讲,如何测定室温是不是低于26℃却需要温度计的支持,但记者在走访中却发现,几乎所有的办公室都没有温度计。

  “没有温度计,只能靠自觉了。高一两度,低一两度谁在乎呢?我觉得这样的号召不好操作。”有公务员这样说。

  大小三本账”不能不见棺材不掉泪”

  “天这么热,在用电上那么抠没什么必要。”家住郑州市明鸿新城的王先生说。

  王先生体型是“大块头”,妻子和9岁的孩子也都属于“怕热型”。一家三口在家的时候,除了早上,客厅、卧室、书房,3个空调几乎总是同时启动,“家里凉快得像水晶宫”。“作为个人,如果经济允许,都不会为省电费刻意把空调温度调高。”

  作为一个集体就大不一样了,在金水区政府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周广平屈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单金水区政府办公大楼一栋楼,去年6月份的电费是19.8万元,今年6月份的电费是18.47万元。之所以省下万余元电费,就是“节电新政”的硕果。“众人拾柴火焰高呀,既是一个集体,就一定得有集体观念,大家都俭省节约,节约下来的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数目。钱省下来了,就能多做些公益事业,多为人民做点好事。建设节约型政府首要的就应该是节电。”金水区宣传部的杜海营说。

  作为一个大省,节电已不仅仅是省钱与否的问题了。记者从省电力公司了解到,2004年夏季,我省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429万千瓦;今年夏季,省网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将达到1680万千瓦。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省网实际发电能力约为1559万千瓦,这样,省网高峰时段还有约1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

  “一方面是电力缺口,另一方面个别地区季节性、时段性缺电依然存在,电力供应形势不容乐观。”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中兴说,“好在从今年7月1日起,华中电网、华北电网、西北电网通过河南电网连为一体,我省用电紧张局面可望缓解,但电力供应不足是个全国性的大问题,节电也是全国性的统一要求。”

  此言不虚,早在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就透露,今年我国电力供应偏紧状况仍难根本缓解,最大电力缺口估计在2500万千瓦左右。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更发出警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电力消费第二大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

  就郑州这个城市而言,一个小小的空调对电力使用都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郑州市电力部门统计,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预计全市空调降温供电负荷有80万至100万千瓦,占全市最大供电负荷的30%~40%。在空调使用集中的区域,空调负荷甚至占到了整个用电负荷的一半左右。根据业界的共识,把空调在习惯温度的基础上调高1℃,大致可节约6%的用电负荷。空调在制冷时,比设定温度高2℃,可节电20%。一位专家指出,如果所有空调都调高1℃,郑州将会降低5万千瓦左右的空调电力负荷。这省下来的电可供5万个人用电热水器洗一次澡,也可供一个月均用电130度的三口之家用电近30年。

  “个人不在乎、集体小节余、国家连叫急,大小三本账,各有各的算法。”省家电协会副会长朱江华说,“现在是国家叫急,给我们的还有更多的时日用于开源节流,如果到‘个人都叫急’的地步恐怕离‘世界缺电日’不远了。节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今天做起,绝对不能‘不见棺材不掉泪’。”

  “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带头。”省政府秘书长卢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工作。7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门就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专题研究。今后,我省要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要首先创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机关。”

  节能成为习惯道德引导变为法律钳制

  “无论将空调调高1℃,还是控温在26℃以上,都只是形式上的要求,其实质是提倡节电。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末期的鼓励用电到如今的号召节电,我们国家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以空调控温为标志,国家自上而下提倡的是节能。这也是西方国家走了几十年的路。”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专家樊明教授说。

  作为全国人大刚刚通过并将在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可再生能源法》的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副教授张希良对本报记者说:“空调控温不是孤立的现象,它向人们表明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遭遇电力危机,是因为在中国,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给不足和中国能源消耗构成的不尽合理,已经日益凸现。同时,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占很小的比重。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在国内各种能源载体发电比率的统计中,煤炭占据80%左右,水力占16%~18%之间,其他再生能源都只是在0.1%左右徘徊。在煤炭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电力吃紧当属必然。同时,中国石油目前对外依存度约在40%,其进口量和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市场。无论煤炭还是石油,都面临挑战,节能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上述种种,被张希良总结为:“面对有限的能源,‘天下共此凉热’!”

  既是“天下共此凉热”,我省节能何处去?

  省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处处长徐跃峰向记者透露,我省即将出台《河南省节能条例》,将从法律上对能源的节约利用进行规定。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教授康艳兵介绍,在节能立法上,河南明显落后于沿海省份,我国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家《节能法》1998年1月实施,其后,北京、江苏、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市陆续出台《节能条例》。在国际上,在过去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21世纪清洁能源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战略计划》、《国家能源政策》等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这些立法,将节能从道德引导上升到法律钳制,从生产环节上如何严控耗能产品,对使用节能产品给予如何奖励、优惠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使节能者有利可图、不节能者有罚制约,对节能的推动善莫大焉。

  在全国范围内,从9月1日开始,国家对产品进行的强制措施正式启动:上市销售的空调、冰箱必须贴有“中国能效标志”,低于5级能效比的空调、冰箱将被禁售,这在入口上把紧了高耗能的关口。“今后,类似的禁令还会更多。”康艳兵说。

  “从倡导到立法,从引导到习惯,几乎在每一个关乎全民利益的个人行动规范上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节能也不例外,但愿政府从空调控温到依法使用能源的苦心引导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一个全面开启了全民节能意识的夏天。”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李建伟博士如是说。

  他山之石

  德国:全民打造节约型社会一直以来,在德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中,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被置于突出的地位。

  在德国,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诉消费者这个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

  2004年8月,德国出台新的《可再生能源法》,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丹麦:秸秆发电

  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丹麦开始研究生物质能秸秆发电技术。198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如今已有130家秸秆发电厂遍及丹麦,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

  日本:节能蔚然成风

  日本企业都不惜血本地开发节能技术及相关产品。日本政府也大力鼓励节能,资助科研机构开发节能技术,补贴国民购买节能产品。为了让普通日本人能够货比三家,日本节能中心每隔半年向人们公布一次节能产品排行榜。

  在日本,销售的冰箱要标明每年节约电费的钱数。顾客越来越关心节能方面的成本,同等情况下都会优先选择节能产品。记者 杨振东 文图

  责任编辑:任远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