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当心海外“捧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14:55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 贾新光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近两年来,中国汽车出口迅速增加,不仅一些自主品牌在增加出口,有的合资企业如广州本田也开始大量出口。早在2004年上半年,商务部负责人就公布国家打算在全国建立10个左右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想法,日前更有中国汽车首次登陆欧洲的消息,这些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因为美国汽车工业目前正艰难地抵抗来自亚洲和欧洲厂家的激烈攻势,中国汽车将向美国出口更使得美国人心情复杂。《纽约时报》报导中近乎夸张的叙述中国汽车的成本优势,“虽然中国外销汽车刚起步数量有限,但是将会发展壮大,已可预见美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及政治权威将面临多方面的考验”,“中国大陆内部市场的竞争及快速累积的资产奠定中国崛起的基础”。 另外,欧洲也关注到了中国汽车的到来,《德国之声》称,目前比利时人以警惕的目光密切注视着200辆第一次登陆欧洲的中国汽车,这些廉价而物美的汽车将会取得竞争优势,夺走比利时汽车工人的机会,“不到17000欧元就可购买一辆象中国陆风这样的越野车,是很有吸引力的,车还未到,已有300多辆订购了出去”。 我们应当冷静应对海外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反应,海外媒体的一片吹捧后必然跟随的是“中国汽车威胁”论,可以说海外的吹捧是一种“捧杀”。 对海外对中国汽车的吹捧,我们应该有情醒的认识,走向世界应该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应该是坚定不移的,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是刚刚迈出第一步,甚至迈出的脚还没有踏实,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中国人走出去和外国人到中国来一样,有一个了解和适应市场的过程,我们对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很熟悉,但是对国外的市场还很陌生,而了解一个市场不是很容易的事。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丰田进入美国市场遭到失败,8年以后才打开局面。现代公司在美国头两年业绩不错,但是很快出现麻烦,直到13年后情况才有转变。 同时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中国汽车还面临树立品牌的困难,单纯依靠低成本的增长型战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低价格意味着低利润,会削弱企业的发展后劲。 此外,中国汽车出口企业还将面临“满足环境和安全标准”“建立销售网”和“提供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课题,所以中国汽车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不能“别人说你行你就行”。 对待海外的“捧杀”,除了端正自己对海外市场的态度,还应该选择正确的海外战略,对目前取得的出口成绩可以“偷着乐”,但是不宜大张旗鼓地宣传。 日本机动车进入美国的战略是避开正面对抗,寻找机会,如墨渍般渗透到市场当中去。以日本的摩托车为例,刚进入美国时被嘲笑“像玩具一样”,并未引起关注和追捧,但就是这种“玩具”悄悄占据了市场,并在最后“图穷匕现”推出自己的大排量产品,彻底占据了市场。反之如果一开始就声势浩大,很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警觉和反击,中国汽车出口应当学习日本的策略。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