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年投22多亿 广西为“东巴凤”兴建大批基础设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10:41 桂龙新闻网

  7月6日,人称“进去不想再出来,出来不敢再进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迎来空前盛事:外来总投资达1亿多元的6大项目当天同时开工,山城锣鼓喧天,鞭炮长鸣。凤山引得“凤凰”来。自治区历时2年多、投入22亿元的“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使凤山到南宁的车程由12个多小时缩短到3个多小时。

  “东巴凤”(指东兰、巴马和凤山3县)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到2
001年,三县尚有40多万人处于温饱线上下。这是广西历届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2003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2年左右时间,“集中物力财力,以歼灭战的形式,彻底改变三县基础设施薄弱状况”。总投资达22亿元,涉及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科技和卫生等领域共75285个项目相继上马。为此设立了从自治区到市、县的三级指挥部,曹伯纯、陆兵等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解难题、现场指导;自治区政府缓建办公楼,腾出2亿多元予以资金支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激发了三县群众的建设热情,男女老幼齐上阵。到今年6月底,所有项目全部圆满完成。

  “东巴凤”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面貌为之一新。共建成等级公路和村级公路3301公里,比原来增加5—7倍,“东巴凤”昔日封闭的“山门”因此打开,外来资金随之涌入。2004年,三县共引进投资项目216项,总投资14.29亿元;今年1—6月又签订项目107个,投资额达19.67亿元。乡镇供水工程和地头水柜建设,使21万群众受益,17万群众、8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得以解决。新增中小学校舍13.09万平方米,基本消除危房。新增医疗业务用房29360平方米,基本上做到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县”。

  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东巴凤”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三县GDP比2002年平均增长39.27%,财政收入平均增长49.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194.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20.98%,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又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两位数以上。

  原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5日第一版

  来源:

  人民网 责编:梁凯昌 作者:罗昌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