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与王学浩熟人谈王学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14:14 扬子晚报

  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王学浩是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中国活体肝脏移植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带领中国活体肝移植研究所这个团队,创造了我国活体肝移植优异成绩。目前为止,活体肝移植质量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世界领先水平。昨天,记者与他的一些熟人谈起王学浩。

  从“王一万”到“王不输”,他为病人敢“玩命”

  傅诚章(博士生导师,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我和王学浩是65届南医大的同学。昨天,他对我说:“老傅,这几年我们在肝移植上做成一些事,你们麻醉科是劳苦功高呀!”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定心很大,无论外面给他戴多少光环,他就像以前听到一些讥讽时一样,他还是他,从容大度。

  别看王学浩现在领着一班人做肝移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一大群做活体肝移植的娃娃活蹦乱跳,追着他喊爷爷,瞧他那得意劲,我们全都哈哈大笑。可当初,他刚开始做肝脏手术时,因病人出血太多,有时要输血一万CC,有人背后叫他是“王一万”。那时,肝脏手术还是禁区,刀一碰,血汩汩直涌,没有什么好办法。王学浩聪明的很,他很快找到了路子,他把要切除的肝“套扎”起来,患者出血就越来越少了,现在只有几百CC了,有时一台肝脏手术下来,竟不需要输血了。我叫他“王不输”,“不输”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他不服输,为了病人,他敢玩命。做肝移植的患者大都患有肝炎,而且经血传播,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感染,说实话,一些外科大夫不愿揽这活。王学浩则不怕,一个劲往里面钻。一场手术有时要十七八个小时,受感染的机会太多了。我也时常提醒他要加强防护。

  多大的新闻,到了他那里就变成平淡无奇

  杨丽佳(资深卫生记者,健康报江苏记者站副站长):我从1990年就追踪报道王学浩教授,他的足迹简直就是一座新闻宝库,不用挖,随意拿一条出来都闪闪发光。如“中国献肝第一人”席爱梅;做肝移植后生子的钱华;做活体肝移植的一群孩子;我国首例“一肝植入两人”。王学浩教授不仅建起了国内一流水平的肝脏移植中心,而且在活体肝移植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创造了一项世界第一,一项世界第二,八项全国第一,这一系列医学突破都是大新闻。

  我细想一下,我所写的十几篇有关王学浩的报道,没有一篇是与他四平八稳地坐下来谈的,不是在他急匆匆去手术室的路上,就是在他刚做完手术的洗手池边,而且也就是三言两语,天大的新闻也被他说得平淡无奇。王学浩的口头禅:“没什么呀,就这样做的呀。”王学浩不爱说,不会“秀”,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许多记者都有此同感。可我知道,王学浩其实挺能说,也很风趣。例如,最近,有人问他做肝移植的压力大不大?他就回答说,当然大了,在手术中,病人血压掉下了,我的血压就上去了;病人的心跳慢了,我的心跳就加快了。

  我与王学浩很熟,他却从来没有主动给我提供他们工作的新闻,可有一次,他却主动向我提供新闻线索,他说,现在孩子打架打破肝脾的人增多,一问,不少是受影视中“暴力美学”的影响。他说,人的肝脏和脾脏是人体腹腔内最易破裂的器官,打不得呀。我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写了一稿,反响很大,他也挺高兴的。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他没能为我主婚

  钱华(扬州某公司销售员,我国第一位接受肝移植手术后结婚生子者):我的肝移植是王学浩教授做的,他真是一位大好人,别看他是大教授,大主任,我在住院时,吃喝都是他亲自管的,今天吃这,明天吃那,营养呀,口味呀,他心细的很。看到我吃得香睡得好,他才安心回家。我父母来看我,他也安排食宿,还带我母亲看病。

  出院后,我大事小事都打电话向他咨询,他就像我爸。除了他做手术,其它时间,不管是打到家里,还是打手机,他总是有问必答。我知道他名声大,职务又高,常有重要会议,可他说,没事,你的事重要。我谈恋爱、结婚和生孩子都是和他商量的,平时家里一些大事也请他参谋。我有时觉得,他真不像那么有名的大专家。我说我与王教授的这种交情,村里人都将信将疑,所以,我结婚时就想请他到我老家乡下做主婚人,他也一口答应了,这是多风光的一件事呀,谁知被“非典”搅了,成为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后来,在我女儿满周岁时,王教授说,补一下吧,你带爱人和女儿一起来省人民医院,我们全科医护人员一起为你女儿过周岁。王主任特意去买了大蛋糕,还掏了一个红包给我女儿。乡亲们这下信服了,大名鼎鼎的王学浩真是我女儿的好“爷爷”。

  一定要这样写:他是一位伟大的外科医生

  周建农(博士生导师,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王学浩教授是一位伟大的外科医生,一定要加“伟大(great)”呀,因为这不是我们外科医生封他的,而是他应得的,这个称号最能解读王学浩教授。除了医德以外,外科医生最应具备的就是胆大、心细、手巧,不迷信书本,不受限于洋人、前人和名人,敢于创新和突破,只要患者有需要,就不断改进技术,减轻患者病痛,保持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此,他要不计个人名利,不畏风险,敢于担责任,。王学浩教授已做到了这些,他就是伟大的外科医生,这可是国际标准。

  我也是在美国学习外科的,由于外国外科医生在美实习的地位比较尴尬,所以能学到最新技术的人并不多,王学浩教授可不简单,他到美国学到了最新的东西,还把别人的好东西都消化吸收后带了回来,一下子就越过好多年。如以前国内做肝手术,需要两个有力气的医生从两边拉,才能暴露肝脏,既费事,又碍事。王学浩教授在美看到一种“框架式拉钩”,能自动撑开腹部。王学浩教授反复揣摩“框架式拉钩”的图纸,回国就把它给仿造出来了。

  说王学浩教授是一位伟大的外科医生,还因为他深得外科之道,一场大手术非个人能力所为,需要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需要一位指挥若定的统帅。王学浩教授所领导的肝外科队伍是目前我省最令人敬慕的外科团队,他所带的16位博士个个生龙活虎,手术做得一流,后劲十足。他们手上的研究课题都是最前沿的,也是患者最急需的。所以,近几年,王学浩教授所统帅的团队一定会捷报频传。本报记者顾德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