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动情一哭 贫困女孩还想考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07:33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人·物·档·案

  杨傈钧,女,18岁

  毕业学校:邛崃市平乐中学

  高考成绩(理):586分

  填报志愿:四川师范大学

  家庭状况:爷爷(继祖父)84岁,每日折“银元宝”可赚8角;父亲患类风湿已12年,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务农。

  孩子心愿:爸爸的病能好起来!好人一生平安!

  7月12日下午2时,烈日当空,一位穿着黄色T恤、蓝色牛仔裤、个子不高的少女,站在邛崃市平乐镇金华村七组的一条乡间小路上等人。四周全是农田,没有可以躲太阳的地方,她的脸蛋被晒得通红,她在焦急地盼望着……远远看见两辆小汽车驶来,她立刻朝汽车跑过去。这个脸蛋红红的少女就是杨傈钧。

  汽车又颠簸了十几分钟,我们才到达目的地——贫困生杨傈钧的家——四间年久失修的破瓦房。

  家庭篇

  有时连买盐巴的几毛钱也没有

  四间破瓦房耸立在一大片农田旁边,一个关节肿大、肌肉萎缩的中年男子斜靠在椅子上,身上红一片紫一片的,他艰难地和客人打着招呼。这就是杨傈钧的父亲杨毅如。1994年初,杨毅如患上类风湿,近12年来,他没有走出过家门,其中好几年还卧床不起。

  据杨傈钧的母亲杨忠文介绍,丈夫1994年查出患了类风湿,医生告诉他们这是很严重的病,可能会致残。治疗了两年,全家花了18000余元,家中靠卖菜积攒的微薄储蓄全花光了,每月消炎止痛药的费用还在百元以上。杨忠文说:“没钱就只好向亲戚朋友借,可是多了我们也不好意思,有时实在恼火,连买盐巴的几毛钱也拿不出。”

  记者问杨忠文,家里到底欠了多少债,她微微将身子一侧,背着女儿,先竖起了一个指头,又竖起了两个指头。记者后来得知,是12000元,但他们从来不告诉女儿家里欠了多少钱,不想让她分心。丈夫生活无法自理,吃饭、穿衣、洗澡、大小便都需要人照顾,杨忠文只好放弃种菜,在家中照顾丈夫,抽空到地里干些农活,日子越过越艰难。

  记者在他们家中转了一圈。杨毅如夫妇的房间安置着一张笨重的老式雕花木床,蚊帐上已有几块补丁,两个大木箱上放着几件旧衣服。在20余平方米大的院子里,用竹篱笆隔出一半养了50只鸡;靠鸡棚最近的那间房子,住着杨毅如84岁的继父孙存毓。杨傈钧高考结束后,回来和妈妈住在一起,杨毅如就和继父挤在一块了。

  院子里晒着一簸箕“银元宝”,这是孙存毓折来卖给附近金华山香客祭祀用的,每十个“银元宝”卖7分,扣除成本4分,可赚3分;他每天折200多个,收入8角,贴补家用。

  “爸妈给你买过衣服吗?”记者问杨傈钧。她的脸唰地红了,低下了头。杨毅如夫妇面带愧疚地告诉记者:“娃娃从小到大,几乎都是捡别人的旧衣服穿,她身上这件黄衣服,还是亲戚奖励她高考考得好买的,她一直舍不得穿,今天见你们记者才第一次穿。”

  学习篇

  “卖鸡的小女孩”成绩不错

  1996年,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杨傈钧开始接受她们家附近的绿宝石度假村的资助,直到初中毕业。上高中后,班主任杨国蓉老师帮她向学校申请全免了学杂费和书本费。记者在杨家看到,墙上贴着28张杨傈钧从小学到高中获得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奖状。杨傈钧说,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三名,高中上了重点班,成绩也在前十名之内。

  在平乐上初中、高中时,杨傈钧一直住在幺爷爷家中。周末回家后,她就提着一只土鸡到集镇上去卖,免得母亲再跑十来里路。她从不把鸡卖给商贩,对于价格,也总是斤斤计较。杨傈钧算了一笔账,“一只鸡一般卖17元至28元,能赚3元到4元,如果卖给鸡贩子,赚不了钱,就白养了。”镇上许多人都知道平乐中学有个“卖鸡的小女孩”成绩不错。

  “家中条件不好,这么多年来,你是靠什么动力取得好成绩的?”记者问。杨傈钧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强烈的学习愿望,父母及亲朋的支持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太想改变家庭的贫困境况了。”

  在本科一批,她的分数是可以选择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她原本打算报考泸州医学院,以后为父亲以及和父亲有相同遭遇的人解除病痛。在了解到学医成本较高家中无力承担后,她选择了师范院校;但她做了一个折中,选择了川师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可以涉及很多制药成分,也许将来用得上……”说完,杨傈钧满含深情地望着父亲。

  杨傈钧说,“以后,我还想考研。”说到这里,她双眼中闪着晶莹的泪花。当妈的最了解女儿,“孩子不哭,钱,我们会慢慢想办法,总不能误了你一生啊……”杨忠文说完,径直去打了一盆井水,洗去脸上的泪痕。

  心事篇

  她期待能解除父亲的病痛

  父亲的病是杨傈钧心里永远的痛。每次看见父亲躺在床上无法起床,想到父亲无法走出家门时,杨傈钧都会默默地流泪,“感到一阵阵心痛”。每周回家,杨傈钧都要给父亲洗澡。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去玩,杨傈钧就悄悄来到学校图书馆,查看《藏药学》一类的医书,她期待着哪一天奇迹出现,能找到解除父亲痛苦的良药。

  高二上学期的一个雨夜,杨傈钧写了一篇文章《想弄懂父亲》。文章这样写道:“女儿需要他的鼓励与支持,如果他撒手去了,女儿也许会庸庸碌碌过此一生,如果有他的鼓励,女儿一定能考上大学,他对这一天又是何等期盼……”文章继续写道,“他提起了空气针,如果这一针刺下去,他从病痛中解脱了……父亲这样在刺与不刺之间徘徊着,我不懂父亲,真的不懂!对于生有苦有痛,对于死有悔恨有遗憾!死需要勇气,但那是逃避,生却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那意味着承受……我选择了生,为何不为这勇敢的父亲努力呢?为何不为那含辛茹苦的母亲努力呢?”

  当提起此事,杨傈钧再也忍不住了,先前还在眼眶里打转的泪珠滚滚流下。看见女儿如此,杨毅如夫妇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本报记者张魁勇郑洋

  明·日·预·告

  面对困境的李明

  18年前的一个夜晚,母亲悄然离开了一贫如洗的家,从此杳无音讯。失去母爱的李明在祖父和父亲的关爱中慢慢长大,学会了坚强地面对生活,并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亲人、老师和弃他而去的母亲。

  为了上大学,李明外出打工,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但每月400元的工资根本不可能支付高昂的学费。面对困境,李明应该何去何从?敬请关注本报明日贫困生李明。见习记者谢佳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