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把金钥匙”开启和谐之门:七台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08:57 黑龙江日报

  在七台河市,双利、立新、鹿山、前山、富强五个村屯,连续二十几年无上访。打开这扇和谐之门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五把金钥匙”。大胆探索,辛勤耕耘,用破解难题的“招儿”化解了矛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加强和改进。

  第一把———“跟咱交心咱信你”

  村干部要想让老百姓信服,很简单,真心面对百姓。双利村的“交心法”很奏效。

  去年秋天,村民高向泽家盖牛圈,因为滴水檐巴掌大地方与邻居家闹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鲁明亮将两家拽到一块“撮和”,两家事儿立马“平乎”了。像这样的事儿,村里不厌不烦,见一件管一件,耐心调解,没有“闹扯”大的,双利村邻里关系和睦了。

  村民陈文友说,过去,村干部遇到啥事儿,推着、躲着。现在,他们“铁心”为百姓办事,咱能给他们添乱?

  王贵昌、赵彬等五户农民过去出外打工、开小饭店没要地。去年土地“直补”,他们回来要地。地已分了,租了,哪还有地?但是,按政策,是本村村民就要给地。村里将新开地收回,分给了他们。村干部“公心”办事,五户村民怨气消了。

  胜利村与自力村是后合并为双利村的。胜利村人均收入与自力村相差1000元,胜利村人感到低人一等,精神“趴窝”。为鼓起他们的“心气”,村里投资上万元解决吃水难,组建三人环卫队,解决了环境脏乱差,投资60多万元,翻盖校舍,解决学生通勤和吃饭难题。诚心为民办事,村民致富劲头如“泉涌”。

  村民万长山说,在俺村,支书是“一号服务员”,党员是“110”,村民有大事小情,只要吱一声,党员立马就到,热心劲儿胜似一团火。

  “交心法”使双利村党支部与村民心相印,情相连。怪不得双利村三十余年无上访,原来如此。

  第二把———“带咱致富咱服你”

  程金友由外村调到立新村当党支部书记。当时,老百姓火气冲天,贴大字报、喊口号:“外来书记滚出去!”程金友不去辩解,而是用事实来回答。

  “得先让党员‘硬实’起来,百姓才能瞧得起,也就是说党员要有先进性。”于是,程金友搞起了“双培”工程。八年间,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的有7名,又有7名党员被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党员“基石”坚硬了,支部“堡垒”坚强了。

  党员“硬实”了,就要去带民富。全村分成七片,全村14名党员,两人包一片。每年,每名党员要保证一名贫困户脱贫,这是“死”任务。

  支书程金友先做出了样子,他率先认了13户穷“亲戚”。他把自家的副业场,作养羊基地,花1.7万元购置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13户困难户只出劳力,养羊种地,秋后4:6分成。几年下来,1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而程金友少收入20多万元。

  立新村每位党员结交穷“亲戚”2 3户。党员哈下腰来带着村民走富路,村民也铆足了劲干。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6700元。

  第三把———“多听咱话咱跟你”

  群众说村干部不讲理:“啥事都由你做主。”村干部更是牢骚满腹:“俺们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干部与群众间有道“墙”。其实,拆墙也很简单,老百姓说,多听咱话,咱就跟你。

  在鹿山村,村里大事,都交由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做主”。每年,鹿山村都要召开党员、村民“议政”大会10次以上。

  鹿山村9沟18岔,绵延13公里。每当村里重大“决策”出台,村党支部书记尹传经都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挨家挨户去解释、疏通。村民高善庆说:尹书记一年穿坏三双农田鞋,你说他跑多远的道

  都到20世纪90年代了,鹿山村人还点柴油灯、吃地表水,走的是一条羊肠山道,这成了困扰鹿山村致富的“拦路虎”。解决水、电、路的问题,要集资几十万上百万元,弄不好,好事会变成坏事。老尹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政”,大多数村民同意了,他才干。

  老尹带着村民干了几个寒暑,路修通了。1999年腊月二十八,全村通电了,村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幼欢天喜地。去年,机井也打完了,今年秋天,自来水就能入户。

  老百姓最怕村干部手底下不干净。村里就“亮政”于民。村里资产、收益分配、土地、施工建筑等账目全部公开,还设两名监督员。10多年过去了,所有账目分文不差,村民心里别提有多敞亮了。

  鹿山村5000亩耕地都是跑水、跑肥、跑土“三跑田”。地越种越赔,人穷得“叮当”响。2002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贯彻这一政策,老尹也交由全村人“议事”决定。最后,全村人都一致拥护退耕还林。三年鹿山村退耕还林5458亩。去年全村人均收入4200元。

  第四把———“帮咱解忧咱靠你”

  科技兴农,村干部没少费心思,可村民就是不买账。村民说,我们是怕干砸了,怕冒险。村干部要是帮咱解了这个忧,咱就靠你。

  前山村支书刘东良看出了农民这种心态,动员党员干部先吃“螃蟹”。

  党员干部们搞起了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化学锄草,玉米大双覆,大豆垄三栽培,水稻旱育稀植、超稀植……玉米垧产突破1.7万公斤高产纪录,水稻垧产达到1.5万公斤,经济效益高出50%。不用动员,农民争抢着搞起科学种田,全村一下冒出38户区级科技示范户。

  特色种植赚大钱,但村民“缺资金、少技术、愁销路”,村里立刻成立特色种植协会,对村民无偿提供“资金、技术、产品销售”服务。去年,全村种植平贝、枸杞子、龙胆草等药材750亩,人均增收1000元。

  村民科技兴农兴头上来了,但山村信息闭塞,为此,村里搭建“信息平台”,全村有6户农民上网,现代科技信息随手可得。

  科技让前山村富了。到2004年,这个只有73户、268口人的小山村,集体积累达到280万元,户均存款超过10万元,人均收入10650元。

  第五把———“让咱乐呵咱捧你”

  在农村,村干部有“三难”:会议难开、活动难搞、人心难聚。只要知民所想,察民所愿、办民所盼,让群众高兴,老百姓就捧你。

  富强村是个有6879口人的“超级大村”,村党支部却能一呼百应。

  去年全村搞环境整治会战,1000余人义务劳动,拆围墙,扒房子,拓宽道路,80多岁的农民徐德林一天没落下。村里搞“科普之夏”、“科普之冬”活动,516户纯农业户,户户争先恐后,把农民夜校挤得水泄不通。“这是农民文化的魔力。”富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忠秀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为解决民盼,富强村建起了农民俱乐部,有1000多平方米;有容纳600人观看节目的剧院;有图书室,科技、法律、生活类等图书4000多册;有农民文化广场3000多平方米,每天早晚,文化广场四周灯光闪烁,音响轰鸣,锣鼓喧天,一派热闹场面。

  丰富多彩,趣味无穷的农民文化,胜过任何空洞的说教。

  大秧歌,是农民最喜爱的。为实现村民的愿望,村里组建起了150多人的大秧歌队。村里贯彻政策、搞学习教育,都让秧歌队编进小品、快板、二人转等节目里,村民在笑声中得到教育。

  农民乐了,村里办啥事儿村民都“捧场”了。市里搞“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各家各户踊跃参与,全村八星级以上文明户占到93.6%%。搞科学种田,全村农业户又是个个不落后,全村涌现科技示范户占36.9%。(黑龙江日报)

  作者:吕天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