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入选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私家车慕名涌进团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11:52 云网
入选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私家车慕名涌进团山(组图)
团山宁静的日子将越来越少

入选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私家车慕名涌进团山(组图)
“秀才府”后院门头的“年年有余”

入选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私家车慕名涌进团山(组图)
“皇恩府”精美木雕中的“五女拜寿”图案

入选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私家车慕名涌进团山(组图)
张家花园附2号古宅中花格门上的一把古铜锁

  张慧兰的父亲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领着爱犬“黄狸”在村里溜达

  团山民居距建水县城13公里。顺通建高速路而下,自驾车1个小时就可以从玉溪赶到,原来的弹石路已修成水泥路,直达村口。游客沿东寨门而上,进入村中,扑面而来的就是数不清的建筑艺术:“张家花园”、“将军弟”、“司马第”、“皇恩府”、“秀才府”、“大乘寺”、“张家宗祠”、“两等学校”、“锁翠楼”(北寨门)等,这些极具历史人文价值的老建筑,在村中共有21处,且保存相当完整。

  汉彝合璧 建筑艺术自成一体

  据专家介绍,这里最早的居民是彝族,团山是彝语的发音,即“图手”,建水方言译为汉字“团山”,意思是有山有水有金有银,风光秀美的地方。这里现存的古民居是典型的中原汉式传统设计,同时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筑样式,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及纵横组合连接而成的建筑院落,包揽了云南传统民居中的“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传统形式,民居一律坐西朝东,背阴向阳,青瓦屋面,檐角高翘,白灰粉饰外墙,并在山墙的山尖、勒脚、墙裙处,用青砖勾勒,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宽窄不一的过道通往主体院落,这些建筑大多是二层楼房,其间内院、外院、茶房、厅堂、耳房、库房、厨房等一应俱全。

  几乎团山村的每一个老人都可以告诉你,木雕门屏的图案是些什么,据村民们介绍,这些房子多是清末民初建成,在这个80%的村民都姓张的村子里,“大启万里新世界恪尊百忍旧家声”这副对联在多户村民家都能看到,这是张氏宗族世代奉行的“百忍”家训。自张家定居在这里,张家后人勤于耕织、经商,重视教育,子孙几乎没有潦倒之人,还出过千总、都司、武举、将军等。清末,在个旧开矿的团山人几乎都成了“暴发户”,马驮银子回家,购置田产,大兴土木,终使团山村成了今天的规模。

  百年风雨 团山古村急需保护

  据民国初年修撰的张氏族谱确凿记载,最初的团山是一个彝族村寨,团山张氏的先祖张福,于明朝洪武年间的1376年,从原籍的江西饶州府经商贸易到了新开发的云南,那也正是大批移民在明王朝的鼓励或强迫下成规模进入云南的时期。虽然是移居到此,但张氏家族与当地人和睦共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今天团山建筑的布局、设计、雕刻、字画都有所反映。有心人曾对团山楹联作过统计,大约在5000副以上,而且几乎每家每户的壁板、椽头……都有精美的字画。

  建筑专家认为,团山建筑之所以完整保留至今,有以下原因:团山依山而建,地势稍高,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美,加上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的风吹日晒烟熏,仍然不朽,也未遭虫蛀。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对团山民居的评价是:团山村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历史文化村落的整体性,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和自然毁损,使其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因此,团山村急需得到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与保护。

  据了解,近几年来,团山每年接待的游客约在一万人次,曾有游客为团山留言,称其为“百年古宝”,躺一躺,犹如云中飘一飘;更有游客在2001年就对团山提出这样的希望:团山民居是真实、真正的民居,每个人都有保护它的义务和责任,希望它不要变成第二个“朱家花园”,因为“保护团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团山印象 年轻人唱起祭祖歌

  依稀的月光下,夜色中的团山村的入口“东寨门”只是一个模糊的剪影,与我们的想象还是有很大出入。天刚黑定时的团山村已经漆黑一片,只有村口一家极其简陋的小杂货铺,从门洞中射出一道昏黄的白炽灯光。过了这道门,若不借助手电筒,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很难在村中找到要去的人家。

  踏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记者一行好不容易找到了“特约导游”张慧兰。其实,张慧兰的职业并不是导游。1998年底,村中成立了“团山民居管委会”,专门从村里的年轻人中聘请导游,每天负责接待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而张慧兰本人,则在团山村隶属的建水县西庄镇的一所幼儿园内任幼教。说起团山村的历史和村中张姓祖辈,年纪轻轻的她竟能如数家珍,说起这些至今仍“活”在村中的历史。说到兴头上,张慧兰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族谱”告诉我们,这是今年4月份才修订完成的族谱,且已是第二次修订了。

  “族谱上还能找到我的名字,但跟我现在的名字不一样,我族谱上的名字是按辈字起的!”看到记者忙着在族谱上寻找自己的名字,张慧兰偷偷地笑了。清凉的夜风中,张慧兰轻声唱起了“祭祖歌”:“每年正月二十‘祭祖节’那天,村里的年轻人还都要到张家宗祠唱祭祖歌。”

  歌声中,张慧兰的父亲闲适地靠在院子门口的石凳上抽烟,张家的爱犬“黄狸”懒懒地躺在张父脚前。夜空中,一弯下弦月朦朦胧胧地露了出来。站在慧兰家门前黑黑的村中街道上听,“祭祖歌”古雅悠扬的旋律让人心神沉静而放松。

  “你们家有祖传老宅吗?”

  “有,我们家现在的院子,以前就是老宅,后来翻盖新楼,现在只剩下一座厢房了,留作‘忆苦思甜’。还有一座宅院就是老房子了,我外公、外婆住在那儿。”

  张慧兰家的新房子是1989年前建盖的,是一座两层砖混楼房,另有一座老宅院住着她的外公、外婆。张慧兰告诉我们,那座老房子保存得相当完好,外婆经常接待来访的建筑专家、画家、摄影爱好者。

  第二天一早,我们见到了张慧兰的外婆,老人告诉我们,现在来村里的外地人多了,好多人都是来看老房子的,老人家每天都要守着房子,等游人来参观。外婆还高兴地告诉我们,她做的“三寸金莲”做工越来越好了,买小鞋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为了卖个好价钱,老人还在学做新的花饰,“我做的鞋子现在一双能卖二三十块钱啦!村里现在经常有人来看老房子,我们家的老房子他们也经常来。新房子盖好后,后辈人都不住老房子了,还是新房子好住……”

  和张慧兰家一样,村里的许多人家这几年都盖了新房,那些砖混结构的新房子,夹杂在老宅院间,式样外观都与老房子截然不同。面对即将来临的对团山村古建筑的保护性开发,这些新建的与传统建筑难以协调的“新建筑”,将面对怎样的未来?住在新建筑中的村民们,有没有预想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专题背景

  今年6月21日(纽约时间),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纽约公布了2006年世界100个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有6处榜上有名,我省建水县团山历史村名列其中。这是我省继剑川沙溪寺登街区入选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目录后,又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群落。

  消息一出,昆明、玉溪、通海等地的游客举家纷纷前往参观游览;同期,一个由有车族和爱车人聚集的网站——爱卡汽车网(www.Xcar.com.cn)上,也贴出了团山古民居的木雕、石雕、斗拱、寨门等图片,与众车友一同分享旅游中的文化信息和自驾出游到团山的无限快乐。

  自2000年后,团山民居就已对外旅游开放,但多处于国内文化、建筑、摄影界人士及国外游客的关注之中。获得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后,团山民居在瞬间之下,即吸引了大众游客的目光。

  团山人说:“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不容易!” (锁华媛 陈吉 李荣 摄影报道)责任编辑:钱霓(来源:云南日报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