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爆炸成矿难头号杀手 人祸大于天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13:46 新华网 | |||||||||
7月11日发生在新疆阜康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导致83人遇难,成为新疆有史以来最大的矿难事故。在我国频仍发生的矿难中,瓦斯无疑是第一杀手。据统计,因瓦斯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我国煤矿矿难全部死亡人数的80%。 瓦斯,俗称煤层气,它深藏于煤层之中,因地而伏,因时而动,凝止时无声无息,喷发时汹涌如潮,由于瓦斯灾害机理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瓦斯治理是世界煤炭工业的一大
瓦斯能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瓦斯事故能不能预防和避免?接受采访的煤炭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和安全生产监管者们普遍认为,瓦斯事故是由瓦斯突发造成的,但它可抽可放,因而也可控可防。 五大矛盾长期累积叠加 对于今年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局长李毅忠用“开局不利、形势严峻”8个字概括。一季度,全国煤矿事故死亡1257人,比去年同期上升9.4%,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8起,同比上升33%。李毅忠说,最近一个时期,相继发生了数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人员伤亡惨重。煤矿瓦斯事故多发的现实再次表明,瓦斯始终是我国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瓦斯不治,矿无宁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范维唐说,煤矿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天灾还是人祸?哪些原因造成瓦斯事故频发?瓦斯治理专家、淮南矿业集团总工程师袁亮认为,煤矿瓦斯事故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人祸大于天灾。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当前瓦斯事故多发,除了一些煤炭企业违法违规开采,安全监管薄弱,特别是责任不落实,管理不严,投入不足,培训跟不上等主观原因外,同时也是煤炭行业长期负重爬坡,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 由袁亮、孙茂远担纲编制的《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中,专家提出我国瓦斯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 ——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不足。对瓦斯灾害的治理,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采煤国家都设有专业研究机构,从人才到研究经费都有可靠保证。而我国公益性、前瞻性、基础性、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等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从人才、基础设施到资金支持严重缺位。国家对煤矿安全技术研究的投入大幅度减少,“863”、“973”等重大科技计划均未将煤矿安全纳入支持范围,原有的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机构,因转制为企业,根本无力顾及社会公益性研究。 ——安全技术和管理标准落后。煤矿安全标准工作因行业管理机构变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随着煤矿开采向深部延伸,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增多,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和热害危害加剧,生产条件变化大,现有标准远不适应煤矿安全生产需要。目前,煤矿安全标准550项,大多数已十多年没修订。其中,与“一通三防”有关的154项,涉及瓦斯防治的管理标准只有9项。 ——产业层次和生产力水平低。全国现有煤矿2.8万处,平均生产规模只有6万吨左右。其中乡镇煤矿2.45万处,占煤矿总数的87.5%,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94%。我国煤炭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偏低,安全各大系统装备能力只是先进产煤国家同类矿井的1/3到1/2,主要技术装备产品性能指标落后10年左右。全国煤矿非机械化采煤占60%左右,乡镇及个体煤矿约有一半靠原始生产方式开采,全国迄今还在从事手工采煤的矿工多达200万人以上。 ——产业政策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产品价值理论和实践,一直沿袭“压上游,保下游”的做法,主张对生产资料采取低价政策,即使是走向市场以来,能源价格的形成机制也存在较大缺陷,占煤炭消费总量50%以上的电煤价格始终没有完全放开。这种造成行业效益转移的政策长期影响煤炭产业,致使煤矿效益较低,虽近期好转,但曾长期处于亏损补贴和困难阶段。 ——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仅国有煤矿安全欠账高达500多亿元。在2004年全国19.56亿吨煤产量中,约有7.5亿吨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不足。45户重点监控企业安全欠账197.4亿元,其中通风系统66.4亿元,瓦斯治理100.2亿元,防灭火系统15.5亿元,防尘系统4.5亿元,热害防治12.6亿元。瓦斯治理工程欠账尤其多,仅国有重点煤矿瓦斯治理的巷道工程欠账就超过100万米。 近期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经济运行绷得很紧,使得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集中爆发。从宏观上看,煤矿瓦斯事故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方五六十年代也经历了一个煤矿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后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了,煤矿安全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以此为对照,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关键阶段。 多头挤压安全成本 全国煤矿安全欠账500多亿元,这笔超前透支的“安全赤字”,化作连续的瓦斯爆炸。 一方面是煤矿企业受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刺激,超能力生产,超强度开采,强烈的超产冲动,超产幅度近乎失控;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安全欠账,安全基础脆弱,二者对立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多发。煤炭工业增长方式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那么,谁应当对煤矿安全欠账负责呢?在记者采访中,煤炭工业的一些企业负责人、专家普遍反映,把板子全部打在煤矿企业上有失公允。安全欠账,既有行业内部监管和自律的原因,也有外部挤压煤矿安全成本的因素。综合起来说就是政府要税,市场要煤,企业要生存。 煤炭行业税负过重。税制改革后,煤炭行业增值税综合税率大体在8.5%左右,在全国工业行业中税率增幅最高,税负最重。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销售收入3877亿元,实际缴纳增值税及附加326亿元,按照税制改革前1993年的税率计算,多缴纳196亿元。 煤炭成本核算办法不合理,直接挤压了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在国家有关部门现行的成本核算内容中,不计算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成本以及改革、稳定的成本,这种成本核算办法,已不能真实反映煤矿经营成果,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比例偏低,致使有些企业想在安全上进行更大的投入却没有资金列支渠道。阳泉煤业集团总工程师李宝玉告诉记者,阳泉集团这些年在瓦斯治理上有自己的做法,出了不少经验,但突出的问题是瓦斯治理的投入不足。去年,阳泉的瓦斯治理实际投入是吨煤14.5元,但税务部门对这部分投入进成本规定得比较笼统,企业只能挤占“一通三防”资金和维简费,在山西,维简费不准进成本,以前是允许的,现在税务部门出的文件反而不允许了。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工程师卫修君也表示,企业在安全投入上受到了地方财政和税务上的限制,企业想增加安全方面的投入,补回以前的安全欠账,但出钱无门。平顶山煤业集团的瓦斯治理投入主要从维简费中出。税务部门规定维简费成本是吨煤8.5元,其中安全费用6元,而平顶山瓦斯治理实际费用在吨煤10元以上。 煤炭行业整体进入市场,但煤炭价格却没有市场形成机制。由于电煤价格没有放开,煤炭行业的整体效益被变相转移。据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源介绍,淮南矿业集团仅2004年因保证电煤供应而损失效益10亿元,这种现象在北部和西北煤田表现得更为突出,2004年平均电煤价格不到200元,比市场整整少了100元。据专家估算,全国煤炭行业仅电煤一块就转移效益500亿元以上。长期“压下游,保下游”的产业政策,造成煤炭行业低效率、低效益,企业经历较长时期的困难,职工收入一直低于其他行业,至今工资拖欠仍未全部解决。2004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401元,仅及电力、石油等相关行业的1/3,国有重点煤矿仍拖欠职工工资24.45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外部对煤矿安全成本的挤压,还导致了煤炭行业的安全意识淡化,自律不严。在经济效益的重压之下,我国一些新建煤矿在建设过程中就留下了安全隐患。比如按国际标准,一对现代化矿井要建6~8个井筒,而我国在安全方面比较重视的淮南矿区也只有3~4个井筒。90年代初期为改变煤矿建设“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状况,我国煤矿建设大都进行了优化设计,有的煤矿为了早出煤,多出煤,甚至是边生产,边建设,致使不少煤矿巷道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标准低。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源坦承淮南矿区瓦斯事故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大跃进年代,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而内蒙古自治区自80年代初以来,每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0人以上,直到去年死亡人数上升的势头才得到遏止。(记者郭献文汪延 周立民) 资料 专家建议: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煤炭工业协会老专家成家钰说,瓦斯治理说到底是一个生产力和生产布局问题,光治瓦斯不能解决矿难问题,一定要从生产力布局等方面采取措施。从微观上说,就是矿井的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从宏观上说就是要用现代化的高产高效矿井替代沿用落后生产方式的小煤窑。去年全国生产原煤19.6亿吨,一半以上是小煤矿生产的,这里面有多少是“带血的煤”,恐怕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 淮南矿业集团总工程师袁亮认为,国家提出要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严格的本质安全的煤矿安全标准。当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标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美、德、澳等采煤国家,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抽采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允许开采;矿井生产系统的布置与开采工艺的选择,都必须充分考虑瓦斯灾害治理,而我国煤矿设计规范中,没有此类规定,致使矿井安全基础先天不足,只能靠逐步配套加以弥补。 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源提出,现在是把安全生产标准纳入生产力标准的时候了。小煤矿生产方式简单,经营灵活,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小,可为什么说它是落后生产力?因为受生产方式的局限,它先天性地无法按现代化的标准对工人的生命进行安全保障。比如与瓦斯治理要求相匹配的安全生产系统,投入起来就是以千万元计,小煤窑怎么投得起?实际上,小煤窑赚钱主要靠的是不用支付环境污染成本和资源浪费成本,尽可能地把安全投入降到最低。不夸张地说,一个小煤矿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依照科学发展观,这样的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根本扯不上边。 王源说,从根本上解决瓦斯灾难,要靠先进生产力,安全与生产的矛盾要靠先进生产力来统一。德国鲁尔矿区与淮南矿区地质条件极为相似,鲁尔矿区具有200年开采历史,9对矿井全部是瓦斯高突矿,井工开采2800万吨,但40年没有发生瓦斯事故,除了做到对瓦斯应抽尽抽,开采保护层外,主要还是现代化水平高,高产高效,采煤面基本不用人或少用人。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构成中占到70%以上,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煤炭工业增长的依赖越来越大。专家们建议,无论是从以人为本的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国家应不鼓励并限制小煤矿的发展,对现有确实不能达到标准的小煤矿要采取措施逐步淘汰。在强化行政监管手段的同时,可提高市场准入中的安全生产门槛,在这方面可在煤炭生产中引入“全成本”的概念,不仅要提取瓦斯治理基金,还要收取包括环境保护、资源损耗在内的规费,企业如果在这些方面投不起,就要接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同时还可实行保证金制度,强制性提取安全生产保证金和职工健康保险金,一旦发生矿难事故,对这些保证金和保险金即转化为罚金,并用于善后处理,通过这些经济手段和市场的方法,逐步把煤炭工业的落后生产力淘汰掉,使煤炭生产的增长方式来个彻底转变。(来源:瞭望/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