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1:54 人民政协报

  ——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向全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 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半个世纪以来在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进行探索取得的新成果,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和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在认识上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为贵” 思想的继承与弘扬,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理论意义。

  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有好多事要做。 其中有以下八个关系必须妥善加以处理。

  第一,要处理好构建和谐社会与三大文明建设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是有机统一与互相促进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与总体水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 设、繁荣与巩固是需要经济来支撑的,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 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按党中央的要求 把发展作为我们执政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本世纪头20年的发展战略机遇期里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千方百计把我国经济实力搞上去。

  但是,国家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上去了,并不等于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好了,并不等于和谐社会就建成了,我 们还应通过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全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还应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精神与智力的支持 ;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为建设三大文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条件。

  第二,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尺度。而分配的公平是社会的公平中最基本的公平。当前要着力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 的各种问题,努力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帮助下岗和困难职工、困难农民解决生活困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阶层、多党派的国家,所以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处理好不 同社会界别人群之间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又要保障其他社会阶层人士的合法利益得到尊重与不受侵犯。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使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得 充分发挥,大家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育的公平是社会的起点公平,只有教育权的公平,才能有发展权的公平。所以要大力发展教育,使大家都享有平等 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使大家都能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彼此尊重与融洽相处。

  由于个人的体力、智力、勤奋程度、受教育程度、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不尽相同,以及国家在方针政策和体制等方面 的影响,所以各人的发展情况、经济收入和富裕程度也不尽相同,总有一些人比较富裕,一些人比较穷,所以小平同志提出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帮助还未富的人和地区。这里的 问题是贫富悬殊不能过大,发展的差距不能扩大。

  第三,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 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而和谐的社会又要靠人去创造去维护。而要建设与维护和谐社会,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至关重要 。就是说处理好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使社会成为民主法治的社会,这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人自身的需要。在民主法 治的社会中,人人都享受法律的保护,人人都接受法律的约束,人人都有维护法律的责任。

  民主法治,就是要使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民主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使 人民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有发言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了加强民主政治 建设,要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要坚持与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立法与决策能更好地代表 最广大人民的意志与利益。要完善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法律法规,有效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与民主决策。人大和政府的立法与 决策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使立法和决策更加透明化、科学化与民主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公平的基本准则。 法治公平是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础,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保障。所以要加强人们的法治观念,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没 有民主的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没有法治的社会是没有公平正义与安定有序的社会。从而大家都来共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 严,共同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人人守法,公平执法,为建立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的和谐社会提供法治的支持。

  第四,要处理好国民经济内部的各种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我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产业多样 、比较配套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在国民经济内部还有不很协调之处。经济社会 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经营粗放,技 术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仍很严重,特别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 )问题突出。农村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都很低。“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大事 。矿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国家建设提供资源保障能力在下降,对外依存度在扩大。2004年石油达46%,铁矿石达64% ,铜矿达72%,钾盐达85%,铬铁矿达90%。矿山困难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税负和社会负担重。矿工收入低,下岗 失业多,不少人生活困难。有40多座矿业城镇和400多座矿山面临可采资源枯竭的威胁。“四矿”为国家建设提供资源保 障能力在下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都与建设和谐社会密切相关,需要全社会加以关注,需要国家在政 策、投资等多方面加以扶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要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应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仍很突出。城市 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少,尽管几十年来全国城市和农村都在发展,甚至可以 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发展速度不一,农村经济社会整个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收入差距在拉大。2 004年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长2.1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增加仅1.45倍。

  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6280元,为农村居民收入2253.4元的2.78倍。而2004年城镇家庭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9421.6元,为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936.4元的3.2倍,与2000年相比,城镇居民收入 增加1.5倍,而农村居民收入仅增加1.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要按照中央的方针,从国民收入分配、 财政、金融、税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通信邮电、公路交通等多方面加大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加大城市支 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业 产业化;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小城镇,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条件;通过改革,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把农村经济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轨道,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人民生活的共同提高。

  第六,要处理好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各地区协调发展的社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中西 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均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各个区域在经济文化技术基础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东中西部 地区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扩大。东部地区GDP在全国GDP总量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57.9%上升 到2004年的58.5%,中部地区则由25.1%下降到24.7%,西部地区由17.0%下降为16.8%。200 4年各地职工工资差距也很大,上海(30085元)、北京(29674元)、浙江(23506)、广东(22116元 )、天津(21754元)五省市人均均在2万元以上;而西部地区除西藏、青海外,均在15000元以下。西部地区固定 资产投入人均2591元,为全国5390.7元的48.06%,为东部地区6405.9元的40.45%。存在差距是 不可避免的,有异才有求同。但差距不能过大,更不能进一步扩大。长期存在过大的差距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仅难以建设和 谐社会,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统筹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中央近几年先后提出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 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原因的 原理。这里既要加大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加大沿海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更需要中西部地区和东 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民发奋图强与团结奋斗。

  第七,要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大事。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大幅度地增加,生产建设中的安 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矿山和矿业城市中,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以至特大事故时有发 生。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贯彻“预防为主,安 全第一”的方针,对已有项目设施要经常加以检查,以防患于未然;对新上项目要同时就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加以安排;确保 生产安全,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的稳定。对于矿山井下的安全要特别注意,消除各种隐患,要有应急的各种对策措施 ;要注意职工的劳逸结合,不能超强度、超负荷生产。鉴于我国很多的煤矿都是高瓦斯的煤矿,建议国家在政策上支持煤矿开 发利用煤成气,这既有利于安全生产,也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要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的诸多关系中最主要 、最基本的关系。它表现在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与作用和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两个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这部光辉著作中曾经告诫我们,人类可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是我们不要 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还教导我们,人类能够认识和正确 运用自然规律,能够学会认识到我们的行为给自然界带来的影响,能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一致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各种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消耗过多,自然环境破坏太大,而我国人均拥有水、矿产、耕地等自然资源又太少,仅为世界人均 水平的1/5-1/2。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对环境问题开始重视,我国已经签署30多个国际环境公约,并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 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环境立法也渐趋完善,环境治理也在加强,人们的忧患意识也在提高,但遗留的问题太多,一时难以 完全解决。所以今后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加强与观念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等多种措施来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对破坏了的土地要 尽可能地及时复垦,对工业废渣、煤矸石、废水、废气等衍生资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加以利用,对出现的地质灾害要及早治 理,对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要抓紧恢复与建设,把矿山建设成为绿色矿山,把城市建设成为绿色园林城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建设和谐 社会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需要全体人民一致行动,同心同德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 能实现人类追求的美好家园。朱训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