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10亿打造“七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2:09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许敏 许青红 韩雨亭 实习记者 张克侠

  七把剑,七个人。一个危机四伏的江湖,一段赤诚救世的传奇。

  徐克的《七剑》,符合他一贯的规则。“武侠片追求的是一种浪漫的情怀。它有超越现实的力量,使我们可以坚持我们的信仰。”

  7月29日,徐克最新电影《七剑》将在亚洲同步上映。在这之前,《七剑》已经引发了江湖振荡。

  2004年11月的美国电影展览会上,尚在拍摄中的《七剑》成为全场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数百买家驻足查询。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购入《七剑》电影海外版权,其中包括法国、意大利、东欧、泰国与印尼等。英国与德国的买家也争相出价,不惜以高价夺取《七剑》版权。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也正式邀请《七剑》揭幕本届电影节。组委会确认,《七剑》是一部备受期待的影片。作为本届电影节开幕影片,《七剑》将于当地时间8月31日在意大利的丽都电影宫放映。

  “亚洲的电影制作已经证明了它的活力。今年的一些重要影片更加证明,亚洲的电影人能够接受来自好莱坞的挑战。”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尔科·穆勒表示,“我们很骄傲能够邀请到《七剑》。”

  目前,与电影同期开机的60集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已经杀青,开创历史的电影电视双线推广犹箭在弦。通常必须看到完整样片才会出手的央视,破天荒地在仅知道制作班底的情况下,即宣布斥重金买下该剧的全国首播权。

  《七剑》手机游戏由韩国最顶尖的Brew手机游戏制作公司协办,2005年2月第一款手机游戏上市。3月,电脑在线游戏开始服务。首批形象产品也定于7月上市。

  《七剑》漫画的打造则由“韩国漫画故事的开拓者”夜雪绿执笔,2004年底推出第一套《七剑》漫画,共40本,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还将再推出40本。

  噱头众多,横跨多个文化产业,成为这部电影的一大卖点。

  7月29日,《七剑》大幕开启。

  徐克 人在江湖

  传说中,江湖每一代,都会出现一个人物——这个人在哪里,江湖就在哪里。

  在武侠电影的江湖里,徐克就是这个人。

  他是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武侠电影宗师,中国武侠电影的集大成者。从首次执导的《蝶变》,到《新蜀山剑侠传》,再到后来的《笑傲江湖》、《黄飞鸿》系列、《东方不败》和《新龙门客栈》,数度掀起武侠电影的新潮流。每一次,他开创的新风格,都会在其后几年里,成为大批同行的效仿标准。

  徐克用他特有的浪漫唯美,勾勒出一个只可能存在于想象中,但又和现实割舍不断的江湖。如他自己所说,“江湖实际上一直存在,它在我们的心里,可能它的外衣由过去的长衫换成了现在的夹克。实际上,武侠里的人情世故一直是存在的。”

  徐克作品,大部分叫好又叫座,被誉为香港的“斯皮尔伯格”。与王晶并称为香港影坛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自负不羁的王晶也曾表示,在当前的演艺圈中,“除了徐克以外,基本上任何人和我比,我都觉得对我不公平。”

  香港电影总会副会长张志成则认为:徐克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导演。

  独树一帜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影坛,徐克尝试了各种类型的电影拍摄——武侠、言情、科幻和惊悚。从导演到监制,成立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再向同行提供特技服务和艺术顾问。他参与了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促进了香港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跟上了世界电影发展的潮流。并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电影风格,成为独树一帜的电影作者。在江湖上,他赢得了鬼才“徐老怪”的称号。

  “徐老怪”原名徐文光,1951年2月生于越南。从小对电影兴趣浓厚,13岁就拍摄八厘米电影。1966年随家人移居香港,在那里完成了中学教育。1968年又去了美国,就读于德萨斯州南循道会大学,一年后,他停学环游美国,后去德州大学修读广播电视电影课程。其间,他与朋友合拍了一部45分钟的有关美籍亚洲人的记录片《千钟万缝展新路》。

  大学毕业后,徐克去纽约工作了一段时间。1977年,26岁的徐克回到香港,随即加入无线电视当编导,参与摄制了《家变》、《小人物》、《大亨》等片集,并主拍了古龙小说《金刀情侠》。

  不久徐克转投电影界,参与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新浪潮”。初期作品与后来武侠片中的浪漫唯美不同,更具黑色意味,也更贴近社会现实。

  拍摄于1979年的《蝶变》,被认为是武侠片与科幻片的嫁接,杂糅了美国西部片和日本武士片的精神,却过多地带有先锋派的未来主义色彩和黑色电影风格。一年后他拍摄《第一类型危险》,表现法国新浪潮电影开创的母题——青少年成长题材。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新浪潮电影,比《第一类型危险》更愤怒、更暴力、更直观地表达了颠覆一切的情绪。这部影片一度被禁止发行,其后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五项提名。

  开创潮流

  徐克初期的个人电影风格,不太能引起当时香港观众的共鸣。在他的内心,似乎总有一种乱世情怀,创作中能够发现一种浪迹天涯飘泊不定的无根感觉。其后20多年,徐克开始了风格蜕变,从边缘到主流、从现实到武侠、从黑色到浪漫。

  1981年,徐克执导的喜剧片《鬼马智多星》,开创了摩登豪华喜剧片潮流,被认为是香港新浪潮电影进入主流的一个戏剧性转换点。1983年的《新蜀山剑侠》,对香港武侠电影在特技方面的发展影响深远。1984年徐克成立电影工作室,监制了不少重要作品,如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掀起了80年代的鬼片潮流。他与吴宇森合作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为香港制造了新的英雄形象——周润发的小马哥,填补了李小龙留下的空缺。该片上映即引起轰动,票房狂收,连获大奖。

  和吴宇森分道扬镳后,徐克从1991年开始拍摄《黄飞鸿》系列。《黄飞鸿1》上映后好评如潮,票房狂收3000万。片中把一个民间武师由市井提升至国家兴亡的历史大舞台,这种空前壮美的大气魄与史诗感,为香港电影前所未有,是徐克在新时期的里程碑作品,徐克自己也认同《男儿当自强》是他“九十年代的代表作”。

  无论监制还是导演,徐克作品堪称另类,他别具视野,又善于开拓新方向。从《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到《青蛇》,部部精彩。尤其在《东方不败》中的性别颠倒,让纯情起家的林青霞反串男角,更在华语影坛引起极大轰动。

  再见江湖

  徐克顽强展现的个人风格,为香港商业电影体制做出极大贡献。一方面适应香港社会,改良制片体制,另一方面形成了特有的香港电影风格,也为一种东方电影风格定调,后来的李安与张艺谋都是受益者。

  1996年,踌躇满志的徐克进军好莱坞,却遭遇滑铁卢。第一部作品《反击王》反响不佳,主演让·克劳德·范达姆和罗德曼,因此片获得1998年金草莓“最差搭档”奖。其后拍摄的《迎头痛击》,同样以失败收场。2000年,徐克以影片《顺流逆流》杀回香港,但反响平平。之后的《老夫子》和《蜀山正传》,票房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这个世纪初,武侠电影席卷好莱坞之时,一代宗师徐克,却似乎落寞了。

  “每个导演都希望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关键是看他对电影的整体贡献,而不能因为部分作品失利就认为他怎么样了。对我来讲,拍武侠片他是第一。”甄子丹如此对《时代人物周报》评价徐克。

  徐克对作品有一种变态的执着。“徐克真的很厉害,因为要赶戏,《七剑》分了两三个组,我们这组拍完回去休息,第二天再来,他还在现场,没有回过酒店,他是工作狂。”甄子丹如此解释徐克的“变态”。

  已驾鹤西去的香港另一个鬼才黄,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沧海一声笑》,就是徐克”变态”下压迫出来的精品:几稿之下,我都快崩溃了,但没他的变态要求,就不会有这首作品。

  “他是一个强烈追求完美的人,你没想到的东西,他要拍出来;老百姓想到而没看过的,他也要拍出来;有些招术我都没见过,在电视剧、电影里面他就是要,就算他说不出,他写得出,他写不出也要画出来,并且一定要实现。我们在一起合作十多年了,比如《黄飞鸿》、《新龙门客栈》、《刀》,都有他很多创意在里面。”虽然没有功夫在身,但徐克在武术指导上的功力,仍然让元彬折服。在向《时代人物周报》描述徐克时,更多的,是能感到元彬对徐克的敬佩。

  2005年7月,蛰伏数年的徐克再现江湖,带来了筹备两年的全新力作《七剑》。

  徐克回来了,回到属于他的江湖。这一次老怪再出绝招,又将在江湖上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

  《七剑》快速入门

  归真 《七剑》与徐克以往的武侠片有很大不同,是一部“很现实主义的武侠片”。徐克放弃擅长的特技,返璞归真。

  高人汇集 徐克执导,香港电影总会副会长张志成编剧,影坛最资深的武术指导刘家良担任动作导演。演员方面更是汇集了国内外十余位重量级明星。

  巨资 影片制作费达1亿4000万港元。先后到新疆乌鲁木齐、天山、鄯善等地取景,耗资3000万港元搭建大型拍摄场景,其中“武庄”场景的面积有4个足球场之大,动用了数百工人以两个多月时间搭建而成。

  精细 剧中“七剑”人物及其使用的武器,都由徐克亲自设计。后期制作分别在北京和澳大利亚完成。剪辑师请到号称“香江剪刀手”的林安儿,《十面埋伏》、《功夫》等片皆出自其手。

  多箭齐发 影片背后酝酿着一次中国影视产业化的重大变革。由中、日、韩三方共同参与,以梁羽生武侠名著《七剑下天山》为基础,引申至电视连续剧、电影、在线游戏、漫画出版、手

  机游戏、形象经营、演艺经纪等7大领域。运作资金达1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影视投资之最。

  甄子丹 一腿打遍天下

  继《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新龙门客栈》、《铁马骝》之后,甄子丹、徐克这两个名字又一次放在了一起。

  英雄也问出处

  甄子丹1963年生在广东,两岁时去了香港,11岁去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由于母亲麦宝婵是武术教练,甄子丹几乎从学会走路开始就跟武术结了缘。在母亲的栽培下,甄子丹精通传统和现代的中国武术和太极功夫,由于年少气盛,甄子丹在波士顿声名欠佳的暴力区“残酷之街”横冲直撞,经常惹事生非。

  无奈之下,母亲把他送到北京,拜在著名武师吴彬门下,与李连杰成为师兄弟,在北京武术队接受为期两年的训练。回忆起那段时光,甄子丹很留恋,“那时候就是觉得好玩,很单纯,没有别的想法,也没有什么负担,一天练十多个小时功也不觉得累。”

  当时谁也不会知道,甄子丹和他的队友李连杰成了20年后执动作片牛耳的人物。

  1982年,甄子丹告别北京的队友返回美国,途经香港,经人介绍认识了著名动作导演袁和平。当时,袁和平正在寻找合适的武打演员,当他看到甄子丹的身手后,不由眼前一亮,于是把甄子丹带进了演艺圈,开始了两人在演艺圈里的长期合作。

  1991年徐克拍《黄飞鸿二之男儿当自强》时,要为在第一部黄飞鸿影片中主演的李连杰找一位武功超群的对手,挑来挑去他最后挑中了甄子丹。在《黄飞鸿二》,甄子丹创造性地设计了用一匹浸湿的布作为武器,那场打斗成为功夫电影的经典,甄子丹也因此被提名为1992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奠定了他在演艺圈功夫明星的地位。随后甄子丹与杨紫琼合作了《新流星蝴蝶剑》、与张曼玉合作了《新龙门客栈》,还有极受观众喜爱的《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在对付少林叛僧的那场戏中表演了惊艳绝伦的无影脚。

  甄子丹在腿上的功力,绝对是江湖第一人,比如,凌空三踢,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出来。对于甄子丹来说,一腿打遍天下,并不为过。

  全副“武”装

  90年代初,传统功夫电影渐入低谷,甄子丹尝试着向电视剧方向转型,但前几部作品都没有多大反响,直到1995年的《精武门》因为电视传播的极大优势,甄子丹饰演的陈真因此家喻户晓。

  《精武门》中,甄子丹担任动作指导和主演。“《精武门》确实有很大突破,从当时的水平看,无论剧情还是演绎、武打设计都是超一流的,所以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那部电视剧有很深的记忆。”甄子丹说。

  10年后的今天,走在大街上的甄子丹依然会被人叫作陈真。

  “这让我很自豪,但我更希望观众更注意到我的成长,我在电影方面的努力与进步,如果只记得那部戏,我这十年就白做了。”的确,在电影领域,甄子丹已经做到了和武有关的所有工作。

  甄子丹的导演经历得从1997年说起,他执导的影片《战狼传说》尽管成本不足50万美元,但依然在亚洲获得不凡反响。随后他又执导了第二部电影《杀杀人,跳跳舞》,影片中有大量富于想象力的枪战场面,伴随着甄子丹的招牌飞踢以及大胆的剪辑,为他赢来了更多的人气。

  如同他的很多同行,甄子丹也已经走向世界,最近更是与世界顶级电影公司Miramax的主席Harvey Weinstein有了直接接触,Weinstein一直很欣赏甄子丹的风格。目前Weinstein正筹拍一部类似《哈里·波特》的科幻动作片《Storm Breaker》,他极力邀请甄子丹担任该片的重要角色及动作导演,可惜由于甄子丹的档期太满,挤不出时间拍摄,只能退而求其次,担任该片动作指导。

  说到做武术指导,甄子丹一脸的得意,最让他得意的是电影《千机变》:“最初剧组找我拍twins的戏时,很多人怀疑怎么可能把twins塑造成武打女生,我做到了。”武指,让不会打的演员打起来,是水平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方式,如这次《七剑》中的大反派的扮演者孙红雷,此前对动作片很不感冒,更谈不上会打了,但是在刘家良和甄子丹的指导下,打得自己也满有信心。

  “其实我最大的兴趣是做导演。”已经全副“武”装起来的甄子丹,将自己的最大目标锁定在电影的核心人物——导演这个位置了。

  功夫片永远是主流

  甄子丹认为“功夫片永远是主流。”在商言商,在武言武。

  甄子丹最喜欢的功夫演员是李小龙,很小的时候就去影院看他的片子,出了电影院甄子丹能够分毫不差地精确模仿电影里看到的动作。“功夫最简单的意义是代表低层的不满意,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李小龙就是最好的典型。后来人们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功夫片,比如成龙的喜剧风格,再进一步就是李连杰的功夫文化、民族性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艺术。”

  相比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说自己有特色:“我在美国长大,我对西方的一些认识比他们深,知道什么样的东西东方人喜欢、西方人也能喜欢。”

  科技的发展对功夫片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天马行空、地裂山崩的打斗比比皆是,武术被赋予了严重的神话色彩,跟当初李小龙等人的真打实斗渐行渐远。

  “真正的中国武术还是要真实的东西,用身体四肢表达,科技只是一个外包装,本身并没有生命力。”甄子丹说这只是暂时的,回归已不远。

  这次《七剑》,擅于飞来飞去做特效的徐克,已经回归到了真实的传统中。

  百年电影百年功夫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的100周年。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功夫片,也未尝不可,因为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场景。

  “功夫片”为世人所熟悉是在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片让中国“功夫”得以名动天下。但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

  20年代—50年代:功夫片初长成

  早在1928年,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里,明星公司的郑正秋就将当时传播甚广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拍成电影《火烧红莲寺》,随后明星公司一直续拍,到1930年共出了18集,掀起了功夫片的第一个高潮。当时的功夫片主要是根据神怪功夫小说改编的,大多离奇荒诞、宣扬神功奇术。据不完全统计,到功夫片退潮的1932年4年间共拍摄了250余部神怪功夫片,占当时影片总数的60%以上。

  说到功夫片就不能不提“黄师傅”。功夫片在香港的兴起可以说正是拜家喻户晓的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所赐。从香港导演胡鹏1949年拍摄的第一部以“黄师傅”为主人公的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到1997年徐克监制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共拍出了100多部。从关德兴、成龙,到李连杰,都扮演过这一角色,其中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电影就有77部。生于晚清之末、卒于军阀混战之时、肝胆侠义为人称道的“黄师傅”,成为中国功夫片最著名的品牌。

  整个50年代,港台电影确立了两种基本功夫片类型,一种是像黄飞鸿之类的晚清民国装功夫片,一种是神怪类功夫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

  60年代:动作片的鼎盛期

  60年代初期,港台功夫片深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1965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在功夫片的演职员表里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功夫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从1965年开始,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对泛滥的老套功夫片感到厌烦,他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几经尝试之后,1966年,张彻和胡金铨分别拍摄了功夫电影的传世之作《独臂刀》和《大醉侠》。这两部影片奠定了他们功夫片教父级导演的重要地位。

  两位导演风格迥异,张彻喜欢渲染暴力,功夫世界极尽阳刚,据说张彻每拍一部电影用作假血的番茄汁就要两大汽油筒。他的武打动作写实,硬朗,奔放,充溢了血腥的反叛的暴力美学和悲壮的个人英雄主义。

  胡金铨的电影偏于写意,善于营造气氛,他改变了以往功夫片不标明时代背景的习惯,增加了影片的历史感和思想性,并使动作片开始有了东方禅学的文化意味,如《龙门客栈》。而后期的《侠女》、《空山灵雨》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武打场景糅合为一体,充溢了古典情境。而且《侠女》是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中国电影。

  胡金铨和张彻对功夫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培养出一批功夫片演员和导演。参加过胡金铨电影演出的徐枫、白鹰、田鹏等人都成为台湾武打片的顶级明星。而经张彻之手培养出的这方面人才就更多了,像王羽、罗烈、狄龙、李修贤、姜大卫、陈星、陈观泰、傅声等都是70年代香港武打片的著名影星。在导演方面,张彻还培养出了吴宇森、午马等人才,尤其是吴宇森更深得张彻真传。与张、胡二人合作过的武术指导如袁和平、刘家良、唐佳、韩英杰等人都成了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

  70年代:李小龙时代

  1970年功夫片进入了李小龙时代。他的四部半作品: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龙争虎斗》、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和未完成的《死亡游戏》,改变了功夫片和中国电影的历史。《唐山大兄》在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已达350万港元,同时连破东南亚地区的华语片票房纪录,再掀功夫片的热潮。

  《龙争虎斗》是李小龙处于全盛时期的巅峰之作,其累计票房至今已数以亿计,成为李小龙电影里票房最高的一部。

  他的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第一次开拓了国际市场,使功夫片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的类型片,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中国功夫热。他本人也被美国人尊为“功夫之王”,日本人尊为“武之圣者”。

  70年代末—80年代初:灵动与硬打分野

  李小龙离奇暴死后,港台功夫片开始走下坡路。

  1978年,曾在张彻旗下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功夫片的新片种——功夫喜剧。之后二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他强烈杂技性质的拳脚、准确的地形道具利用、嬉笑戏耍的武打动作和亲身涉险的肉身神话相结合,造就了新一代功夫明星。

  同年,刘家良导演的《少林三十六房》因在片中加入大量描写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而大获成功。此片为刘家班的少林武打经典之作,亦是1978年香港十大卖座电影;更获得同年亚洲影展最佳动作效果奖;并由少林片系列代言人刘家辉主演。刘家良坚持李小龙提倡的功夫电影要发挥真实搏击风格。

  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的《少林寺》,在功夫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全部启用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全部是真功夫,不使用替身,影片在香港上映后,票房奇好,并引发了大陆一代人的功夫“痴迷症”。《少林寺》也走出了另一位功夫巨星——李连杰。

  也正是在这个比较短的时间段里,袁和平倡导灵动,刘家良倡导真功夫,均大获成功,自此,两种不同的风格各自壮大。

  80年代:新动作片崛起

  进入80年代,港台武打片的年产量大大下降,除了《少林寺》、《师弟出马》等少数影片,很少有轰动之作。就在这时,徐克出现了,他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学完电影返港后导演的第一部功夫片《蝶变》(1979)令人耳目一新。《蝶变》也开创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历史。

  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使影片大获成功。新科技的大量运用和对视觉奇观的追求,喜剧、科幻等多种类型综合,现代电子音乐的应用,大明星演出,创造了功夫片的一个成功范式。

  这一时期,成龙、洪金宝等人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拍摄了一系列的现代题材功夫片,如《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和《A计划》,为功夫片闯出一条新路。

  大陆产动作片

  从解放到整个70年代,中国大陆没有拍摄过一部功夫片,1980年大陆导演张华勋拍摄的《神秘的大佛》使他成为大陆功夫片导演第一人,虽然在武打设计上还很稚嫩,但毕竟开了风气之先。后来他导演的《武林志》也受到国内观众欢迎。此后,功夫片在大陆开始风行一时,但整体水平要落后港台功夫片10年以上。惟一能称为经典的只有何平的《双旗镇刀客》(1990),这是大陆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功夫片。

  90年代:动作开始天马行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古装功夫片重新为人们关注。1990年,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功夫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

  新世纪:功夫片征服世界

  《黑客帝国》和《杀死比尔》、《卧虎藏龙》等片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功夫片开始用一种新的方式,征服世界。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以及后来的《十面埋伏》,又在国内和美国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也将人们带入了功夫片的视觉革命。

  2004年《功夫》将旧上海的小市民电影传统和卡通无厘头的风格糅合在一起。耗资数千万的特技加上实打实的真身手,以及周氏幽默,总结了功夫片发展史里各种动作设计方式,将袁和平和成龙开创的功夫喜剧引领进了后现代功夫时期。

  新热潮在后面

  功夫片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国内大导演大拍功夫片的热浪。陈凯歌的《无极》(年底档)、冯小刚的《夜宴》(筹备中)、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或名《叶问传》(筹备中)、唐季礼《神话》(国庆档)、于仁泰《霍元甲》(拍摄中)。

  这些大导演又会将功夫片拍成什么样,能不能引起更大的功夫浪潮?

  张静初 我踩着点儿了

  中国娱乐圈习惯用当红女明星为一年冠名,1999年是赵薇年,2000年是周迅年,2001年是章子怡年。如果照以上标准衡量,人称2005年是张静初年,应在情理之中。从《孔雀》到《七剑》,张静初已让人无法忽视。

  之前只在广告和二流影视剧中“混个脸儿熟”,如今却一跃成为国内超人气明星。用张静初的话说,“我踩着点儿了”。

  去年8月,在电影《七剑》的开机仪式上,黎明、杨采妮、陆毅、孙红雷等都坐在主席台上,而同为主演的张静初却坐在台下,原因不消多说——分量不够。自打“踩点”,身价立马水涨船高。

  原本,《七剑》中张静初的拍摄档期只有一个月,最后却拍足了两个月,徐克临时给她加了很多戏。

  7月10日,张静初刚从欧洲电影展飞回北京,《时代人物周报》第一时间联系到她。

  时代人物周报:你是如何结缘《七剑》的?

  张静初:有人给导演推荐了我的资料,当时我在云南拍戏,他们打电话给我,说徐克特别想见见我。第一次见面我没怎么聊,一直都是他在说话,给我讲情节和角色。我当时就觉得有戏,不然不会跟我说这么多。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他的电影,哪怕是三场戏我都要演,何况还是女主角。

  时代人物周报:徐克为什么挑中你,跟《孔雀》有关系吗?

  张静初:他就是那种人,第一眼觉得行就行了。我问过他为什么,他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说,没什么原因,就感觉。他挑中我的时候《孔雀》还没有出来,但他看过一些我的剧照,可能印象挺好的。

  时代人物周报:徐克给《七剑》定义是写实主义的,如何理解?

  张静初:《七剑》是很返璞归真的,徐克用很独特的角度和方法解读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他是一个挺怪的人,看人看事、分析角色都是非常规的。他要觉得以前别人这么拍,就没意思了。

  时代人物周报:甄子丹认为《七剑》能超过《英雄》,你觉得呢?

  张静初:我觉得能吧。《英雄》的故事太简单了,人物比较抽象,让人不能特别具体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内心。而《七剑》是一个庞杂而且丰富的故事,10个主角每一个都塑造得很完整。

  时代人物周报:《七剑》的票房预计会比《英雄》乐观?

  张静初:应该会很乐观。因为徐克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很多人都说他是武侠之神。这次我去法国,中影集团在戛纳办展台,《七剑》是整个会场里被问得最多的一个,围了好多人。他们都说,《七剑》肯定火得不行。

  时代人物周报:跟崇拜的徐克合作,感觉怎么样?

  张静初:这是一次很过瘾的合作。徐克是个电影狂,大家都特别投入。甑子丹甚至放出话,说拍完6部《七剑》就要息影了,他每天都在激动状态,特别亢奋,老在现场,没戏也来,就蹲在那儿。我比原先的档期延长了一个月,中间的半个多月就没离开,就怕一走心就乱了。孙红雷也是,比他本来给的档期多出了20天。

  时代人物周报:自己如何理解《七剑》角色刘郁芳?

  张静初:她是贯穿全部6个故事的关键人物。一个特别不合时宜的人,一生都是错位的,爱情、事业、生活总是阴差阳错。开始她是自我感觉很良好的武庄小姐,后来故事发生转折,她才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那么丑陋。于是她从一个憎恨暴力血腥的人,变得几乎崩溃,最后拿起了屠刀。比较有意思的还是她跟陆毅和甑子丹的感情戏,错综复杂。

  时代人物周报:表演自我评价?

  张静初:我觉得还不错。我去香港参加杀青宴的时候,很多人都过来祝贺,因为他们看了《七剑》样片以后,挺被我的角色感动。有一点拿不准的是,这个电影最后从5个小时剪到了2个半小时,戏可能不像剧本那么完整了。

  时代人物周报:拍徐克电影却没有机会一展身手,是否遗憾?

  张静初:我当时就觉得拍他的戏不打,太没意思了。后来导演安慰我说,没事,你从第二部开始就打了,还打得很厉害。而且我也发现,全是内心的戏,这个人物给人印象会更深,因为有更多的空间去展示她的内心。他们根本就没办法割舍我那条线。

  时代人物周报:武侠片与你以往的文艺、喜剧路线,更喜欢哪一个?

  张静初:演喜剧片特别能让人有满足感,你去剧场里,听到观众一阵阵轰笑,自己就会特别幸福。文艺片就像显微镜,钻到你心里去,把人的内心放大看,那种揪心、刺痛的感觉也很不错。武侠片不一样,感觉特别酷。看《七剑》的宣传片花,我就感觉很自豪,这是一个成人的童话。

  时代人物周报:如果说《孔雀》改变了你的命运,那《七剑》对你的意义如何?

  张静初:《七剑》是我拍商业片的一个起点。让我更能拓宽一个有票房的演员的路。我觉得任何一个演员都不应该只局限在艺术片里,更多的还是要拍好看的,能让大家看到的电影。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